短文两篇之字

短文两篇之字篇一:《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辅导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 馨() 儒() 牍( ) 案( ) 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 xia玩()隐yì( )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 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是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 、青、、经、 和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 ,字 ,宋代家,学者称他 先生。④《爱莲说》以和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

⑥“, ”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代 家。(2分)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1分)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1分)A.香气远播,更

短文两篇之字

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1分)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④亭亭净植..(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全文的主旨句是。?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⑴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⑵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辅导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lòu ) 馨( xīn ) 儒(rú ) 牍( dú) 案( àn ) 苔(tái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蕃)yū泥(淤) zhuó清涟( 濯 ) xia玩(亵)隐yì(逸 ) xiǎn有闻(鲜)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 只 香气,指品德高尚 ) ②阅金经(指佛经 )③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 ) ④亭亭净植(树立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⑥斯是陋室( 这 ) ⑦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 ⑨陶后鲜有闻( 少 ) ⑩宜乎众矣( 应当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无案牍之劳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无丝竹之乱耳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结构助词“的”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 刘禹锡 ,是 唐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 灵 、馨、青、丁、经、形和 亭 。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 周敦颐,字茂叔 ,宋代哲学 家,学者称他 濂溪 先生。

④《爱莲说》以菊 和 牡丹 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⑥“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③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 反问)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 排比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比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本文作者是周敦頣, 宋代哲学家。(2分)

2.注音。 ①蕃fán ②濯 zhuó③亵 xia (1分)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A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A)(1分)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B)(1分)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 多)②.出淤泥而不染..(不被沾染 ) ③香远益清..( 更加清芬 )④亭亭净植..( 洁净地立着 )⑤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妖艳 )⑥不可亵玩..焉( 玩弄) ⑦陶后鲜.有闻( 少) ⑧同予.者何人?( 我) ⑨宜.乎众矣(应当,当然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 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莲 ,所言的的志是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 ,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菊花 作正面映衬,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梅花 喜欢的原因是: 傲雪绽放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短文两篇之字篇二:短文两篇之蝉

18、短文两篇之蝉(自读课)

备课人:王莲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抓住关键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事物引发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教参]

【学习环节】

一、课前预习

1、查阅关于蝉的资料,了解蝉的相关知识。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品读。

二、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学生七嘴八舌: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香港作家小思的《蝉》,看看作者笔下的小小蝉儿会有怎样的玄机。

二、预习检查(或自学交流)

1.请同学们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收敛(): 聒聒():...

宽恕( ) .

2、全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蝉?。

生1: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生2: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生3: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

生4: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师:一个可怜而可敬的蝉,可怜是因为??可敬是因为??

合作探讨

1、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蝉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开头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和赞叹起来,作者被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前后态度对比鲜明。

2、作者对蝉的厌烦转为宽恕,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是朋友的话,那朋友的话:“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这段是全文的文眼(补充介绍什么是“文眼”),它是作者情感转变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它也提醒我们,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补充: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3、作者从“烦”转为“宽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补充介绍“欲扬先抑”的知识

4、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抑:.①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②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扬:.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作用:由抑到扬,蕴含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5、结尾处,作者写“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局限一只小小的蝉吗?更深层的含义是什

么?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对蝉的感情和认识的转变过程,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种借写一个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哲理的写法叫什么?(借物喻理)

×、达标检测

1、用“收敛、聒噪、宽恕”这三个词连词成句。

2、文章开头写蝉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写蝉的叫声,是刻意表现蝉的惹人厌烦、弱小、微不足道的一面。为了和后文作者态度的转变和蝉努力延续短暂的生命作对比,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反馈小结: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只毫不起眼的蝉,竟能在短暂的生命里唱出生命的欢歌;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彩霞般绚烂的花儿;??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生命的奇迹?请谈一谈。

【作业布置】

完成评价手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蝉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 ————扬

}借物喻理

【教后反思】

短文两篇之字篇三: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

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

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

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

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

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

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

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公元1072年,

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

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

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

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本文是刻在牌上,

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

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二、【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陋 () 馨() 儒() 牍() 苔() 甚.....

fán()

yū( )泥 zhuó( ) 清涟( ) xiè()玩xiǎn( )

有闻

2.了解周敦颐、刘禹锡,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和《爱莲说》,作者分别是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

和_______(朝代)哲学字____________体裁分别是铭和___________,其中“铭”

本指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都是________

的;两位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

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

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

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陋室铭》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无丝竹之乱耳( )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

2、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问题探究】

3.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4、“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5、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写的?

6、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

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爱莲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花之君子者也( )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2、翻译下面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

具有哪些品质。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

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

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6.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7、“之”的用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代词,他(她、他们、它);这件事;(2)、

助词,的。(3)、音节助词(语气助词),不译。(4)、处于主谓之间,不译。(5)、

宾语前置的标志。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本之花(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6)、渔人甚异之( )

8、积累:

(1)《爱莲说》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2)《爱莲说》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陋室铭》描写居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4)《陋室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陋室铭》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附答案:

【课内探究案】《陋室铭》

3、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同时 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 C

《爱莲说》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 ”是赞语。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4、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6、《陋室铭》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作者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7.(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③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5.. D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9.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