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_从辛亥百年看民族认同

  在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所有华夏儿女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给以纪念。这一事件对中国百年来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但面对今天海峡两岸依旧分离的状态,令人感慨万千。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革命不仅是对以满清为首的封建帝制的反对,更是对以英法为首的侵略者的反对。这场革命不仅使麻木的国民思想逐步得到了解放,更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大大挽回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使整个中华民族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反封、反帝,这样的过程塑造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最为牢固的民族情结,正是国家团结一致的强劲动力。
  这种深厚的民族认同,使大陆对于港澳台地区始终怀有亲人般的感情,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宽容和肯定。香港和澳门已经相继回到祖国怀抱,并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拥有着更好的明天。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血浓于水的民族认同是任何外在强权都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从两岸“三通”的实现中、从台湾民众对于所谓“公投”的抵制中、从“台独”势力的日渐虚张声势中,可以具体而深刻地看到这种民族认同的存在,看到海峡两岸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感情。这才是真正的民意,这才是历史的潮流,这才是大势所趋。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者领导的伟大革命。对于尊崇孙中山为“国父”的中国国民党,坚守孙中山思想是必然。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中,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富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孙中山先生也为此革命了一生。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团结合作、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民族认同的必然归宿。今天,回眸辛亥革命的历史,令人更加坚信:明天会更好,民族情更深!
  
  两岸“核安协议”之我见 蔡宏明
  
  台湾师范大学全球经营与策略研究所副教授
  日本福岛核电厂造成核辐射外泄危机之后,两岸“核安协议”成为维护两岸同胞的安全与健康福祉的重要机制。备受两岸关注的第7次陈江会中也可望签署“投资保障协议”及“核电安全协议”。
  整体而言,两岸核安协议的目标旨在促进两岸核能安全合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两岸在核能安全合作领域的互信,减少双方对彼此核能安全的顾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两岸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核危机发生的能力,为双方应对核能管理和核能危机提供保障。
  至于未来协议的可能内容,或许根据今年5月8日,第7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两岸核能安全议题提出的共同建议与共识可见端倪,一是两岸建立核电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尤其是核事故的及时通报热线;二是加强两岸核电安全专业机构合作,针对核电事故应急管理与安全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提高两岸核电安全水平,共同预防核电事故;三是在核安全法规、标准、规范,核安全监督管理实践,核电经验反馈,核电厂运行维护、老化与管理,核与辐射领域的监督监测、公共宣传与信息等方面加强合作。
  根据大陆“十二五”规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根据规划,到2015年,大陆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的核电装机规模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由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可见某一地区核电厂一旦出状况,全球各地都可能受影响。特别是在核安全事故发生后,信息与资讯的掌握十分重要,包括辐射量与范围、辐射类型、风向等等气象资料,对于降低灾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今年6月22日,中日韩通过联合宣言同意“建立核事故即时通报系统,加强相关资讯分享,并采取其他措施强化灾害处理合作”。该机制未来将在亚洲与国际核能安全合作上扮演重要角色,自然也将对两岸“核安协议”的实施,带来示范效果。由于大陆核安全网路中心是亚洲核安全网路(ANSN)的重要节点,也积极参加并支持ANSN的培训和交流,未来两岸核安协议生效之后,两岸尤其应进一步探讨两岸共同参与亚洲核安全网络策略,才能有效地从两岸合作中,强化核电安全性,增加两岸同胞的安全与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