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 一位可敬的老台胞曾敬祥

  2005年初,我有幸认识了台胞曾敬祥老人。刚接触感觉他是位一团和气的老先生,然而,只要台联开会,他都会表情严肃地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让组织者措手不及、很难看,感觉他有些“可憎”。5年多过去了,经过多次“较量”,经历了认识、了解、理解的过程后,我们成了忘年之交的朋友,现在几乎逢事必请教。
  
  参军征战服务台胞
  
  曾敬祥,1929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县,客家人。1945年10月,为了生活被国民党欺骗当兵,后被押送到大陆打内战。1947年7月,在山东省刘云集被解放,并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曾跟随刘、邓大军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中南、大西南等战役。
  1950年,由于解放台湾的需要,曾敬祥奉命从二野调到上海台湾干部训练团学习。1952年调到张家口外国语学校日语系学习。1955年5月转业到河北省邮电管理局工作,曾任分检科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任保定地委外侨办副主任。1983年调到保定地委台办工作,历任主任、统战部调研员,1990年离休。情系故乡赴岛探亲
  曾敬祥自从离开台湾,近40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家人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他通过朋友从美国转寄了一封信到台湾,家人才知道他生活工作在河北省保定市。家里人急切地想见到他,但由于各种原因均未成行。直到1990年9月4日,他才踏上了阔别44年的故土――台湾。家人们赶到70公里外的桃园机场迎接,还邀请了70多位亲朋好友摆家宴欢迎他。从大哥那里知道,年迈的老母亲不相信自己的阿祥不在人世,几十年如一日烧香拜佛祈祷,保佑阿祥平安无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母亲怀着对儿子的思念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曾敬祥老人曾两次去台湾,第一次是祭祖,第二次是为大哥奔丧,前后在台湾待了4个月的时间。在台期间,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上至县市长、民意代表、县议员、民会主席、农会主席,下至乡亲百姓,详细介绍大陆的开放政策、社会发展情况和党对合方针政策,消除他们对大陆的误解和偏见:他还积极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在他的鼓励下,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两位亲戚来到大陆经商,分别在上海和广东投资建厂办实业。现已82岁的他虽不便时常回乡探亲祭祖,但积极鼓励下一代多交流与联系。他经常讲,我们家在台湾有70多位亲人,我老了,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咱们的小家,这根“线”千万不能断!
  
  善于建言履职尽责
  
  曾敬祥长期从事台胞工作,关心、理解台胞。他走遍了保定市每个台胞家庭,对情况了如指掌,为台胞事情尽心尽力。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居住在祖国大陆台湾同胞政策的指示》(38号文件)下发后,他积极争支持,主动协调,认真排查台胞情况,很快为保定市11名台胞落实了政策,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台胞身边。当他了解到落实政策的台胞子女就业困难,就主动联系河北省台联,并多次同河北省劳动厅协调,为全省台胞子女争取了20个就业指标,还先后为保定市8名台胞子女安排就业,还曾协调教委,解决了2名台胞子女上大学加分问题。
  曾敬祥讲感情,更讲责任。喜欢参加各种形式的台胞聚会,欢迎台胞到他家里坐客,每当台胞到家里看望,他常常笑呵呵倾听大家讲话,很少插言,临别时,也总是依依不舍地送到楼下,一直看着客人远去。他对老台胞有很深的感情,凡是遇到老台胞去世,只要知道,一定要儿子代表他前去吊唁并捎上500元钱,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对生者的慰问。他关心台联建设与发展,每当省、市台联组织会议,都要发言,表扬少,讲问题多。即使如今因身体原因很少参加会议,还是经常写信提建议、谈看法。他看问题深刻,提建议尖锐不留情面,不了解他的人有时很容易误解以为他在突出自己,不知这是他作为一个老台胞、老会长强烈的责任感使然。
  曾敬祥讲原则,不徇私情。在领导岗位上近20年,台胞的事情,他可以找领导争取支持,不厌其烦地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而个人事情从没找过领导搞过特殊。他有4个子女,都在企业上班,如今已有3个子女下岗或准下岗,特别是大女儿,已下岗多年,年近50岁还要出去打零工,每月需要他接济,但每当谈到这个问题,他总是表现的很淡然。
  这就是曾敬祥老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倔老头”;一个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老台胞;一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贡献又非常和蔼、可敬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