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视觉传播能力_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下报纸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视觉传播能力究竟怎样,有哪些可以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笔者通过研究2006年9月20日一些报纸对泰国突发军事政变报道的版面,受益匪浅。   
  头版处理的思路
  
  重大突发新闻在一版突出处理是当今中国报纸的统一理念,可突出处理,是用文字还是用图片,各家报纸的理解显然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 以文字传播为主:这类突出的报纸是《新京报》,用通栏头条标题导读方式,处理泰国政变这则重大突发新闻,加上后版几乎两个整版图文并茂的报道。再如《北京青年报》(图一)是头条标题加文字消息然后转后版,图片主要在内版展示。头版只用一张一栏小图(通版四栏)没有加图片说明。
  同样是以文字传播为主的还有《成都商报》,在二条用双行题,加文字消息,图片是两栏图(通版6栏)加图片说明。
  2. 以图片传播为主:譬如《东方早报》(图二)《京华时报》《华商报》都是头条标题带大图,加文字说明,外加标注要导读的版数。这样处理的还有《北京娱乐信报》和《晶报》(图三)等。在头版用小图导读的有《华西都市报》。
  3. 比较另类的两家:《广州日报》是在头版做完,不转内版,做在版心,标题、两栏图片,加新闻提示和文字消息。但没有图说。另一家是《都市快报》,头版头条大图,传播视觉信息很有个性,加比较详细的文字消息和有出处的完整图说,比较规范,在当日比较的样本中鹤立鸡群,独步一时。
  
  处理好头版和内版关系
  
  面对一次重大事件,作为报纸专业视觉传播工作者应该怎样合理使用图片资源和版面资源,从而使受众在有限时间里获取尽可能丰富、翔实、个性独特的新闻视觉信息,值得研究和思考。
  1. 许多报纸头版用图与内版没有清晰的思路。大量版面都在展示相同场景和相同视觉倾向的图片。视觉符号信息的高度雷同的背后,是操作者对这则重大突发新闻理解能力的肤浅和视觉展示能力的单薄。当泰国政变大量装甲车孤零零地反复出现在版面上的时候,报纸作为比当晚不断重播的电视传媒要明显慢半拍的视觉传媒,就显得应对无策,对阵无兵了。
  2. 与之相比有巨大反差的是《东方早报》和《新京报》。《东方早报》的A3版堪称表情版,泰国政变中各方代表的面孔都在版面中被提炼出来,通过面部复杂的表情语言折射这次重大事件不仅展示了泰国国王及他信、颂提的照片,而且还刻意挑选了政变士兵的大图,士兵面部表情十分抓人。像这样有思想内涵的图片和展示本身也说明了编辑对这个事件本质的洞察!在当日用图中明显棋高一招!《新京报》的A32现场版,快速反映,是国内极少对这次事件推出整版图片报道的专版。标题制题简练,文字编辑紧凑,连贯信息密集。图片相互照应,可看性强!
  3. 头版和内版图片信息互补。特别需要总结的是头版和内版图片之间如何信息互补,视觉符号如何避免雷同重复。因为,这个问题在相当多的报纸版面中都没有得到解决。
  
  可以总结的经验
  
  1. 几个关键的节点。泰国军方头目颂提的照片许多报纸都没有用,当日见版的只有少数几家报纸。他信的照片应该用最新的那张电视截屏图,而不是以往的资料图片,因为新闻纸永远垂青的是最新的照片。要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政变的军方、被政变的政府以及泰国民众的反映、神态语言和肢体语言)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2. 细节处理。各报在细节处理上各有千秋,有些特别可圈可点。譬如:《东方早报》在头版大图左侧特意设色铺黑(宽尽10MM),然后在在最上端加反白栏题“今晨截稿消息”,有力地强调和烘托了图片,提示效果明显。《成都商报》在文区特地用红色标题《事件最新进展》,是全版唯一的红字,视觉效果突出。
  《新京报》在内版制作的“2006年泰国政治示意图”和“泰国政变示意图”,都非常有效地传递了多层面的丰富信息,有助于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快捷有效地理解这次事件。
  3. 欠缺和失误。《信息时报》《钱江晚报》大概是因为出片时间的原因,遗漏了这个重大新闻。《重庆时报》(图四)用双大图的形式做图片导读,在全国报纸中独树一帜,很特别。但是,笔者认为,将泰国政变和匈牙利骚乱相提并论的处理是判断失误,将明显不属于一个级别的突发事件放在一起平分秋色,淹没了泰国政变的重大特征。
  《东方早报》在头版大图遗漏图片说明,图片的信息传播要打折扣。犯同样错误的还有《北京青年报》在头版小图没有图说。《成都商报》双行题压图,使原本不大的图片信息传播困难。
  4. 应有清晰的视觉理念。这些道理多半都是老生常谈,可是报纸的视觉传播者往往是事到临头就忘了常识,所以有必要再次廓清:在报纸的硬新闻版面上,所有上版的图片都应该加图片说明,而且应该就近编排。图片与标题之间应该信息互补而不要100%重合。因为图片是对一则新闻信息的有力补充和生发,不是文字的配角。适当保持些间隙只会使新闻传播的味道更丰富,更耐人咀嚼!如《华商晨报》头版大图,政变军方坦克的左侧是有明显东南亚地域特色的载人三轮车,车上民众的肢体语言与坦克形成呼应,使新闻图片信息丰盈,可是报纸将之刻意裁去,非常遗憾。再譬如《新文化报》(图五)将这幅图片处理在一版,图说制作非常出彩和见功力。画面中明明是一辆泰国政变军方停在街上的的坦克,可图说却是“10余辆坦克封锁了政府大楼”,一句区区12字的图说,不仅补充了坦克的数量,而且交代了所处的地点和意图,对图片信息是有力的补充。
  据说当年“9•11”当天,美国许多报纸一次就推出数十个版面报道此事,《纽约时报》更是一举推出80个版的专题报道。这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资料库和后台专家团队。而观察国内众多报纸的对泰国政变的视觉反应,有两个问题值得总结:
  一是众多报纸打的是一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战役”。
  泰国发生反对总理他信的军事政变消息不到一小时就传来,其时距离绝大多数报纸的出片时间还有三四个小时,可是表现在版面上的是因为没有一点切实准备,所有在有限的三四小时里很难有大的想法和作为。
  回眸近年来的泰国政坛,一直热闹非凡、风雨飘拂。 没有积极地思考和整合政变过程中不断传来的信号,是当时报纸视觉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我所知,一些报纸对泰国问题有所准备也是由文字编辑部门来提前布置的。
  二是面对重大突发新闻,报纸视觉传播体系应该怎样应对?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消息总是一点一点不断传播开来。网络和电视就可以不断地刷新和跟踪,还可以找专家访谈对话和插播资料。那么对于有一定时间预留的报纸应该抓住什么,才可能和网络媒体竞争,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深度,就完全取决于从业者的对所有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和思想深度。
  一些报道都是对已有资源的选择,在选择中体现观点和视角,更应该成为报纸视觉工作者的定势思维。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整合图片资源(包括使用资料图片和绘制新闻图表),挖掘和提炼展示这次新闻事件的最佳(适度)视角;能不能首日就用图片带动版面,以版面整体效果传播新闻,应该成为报纸超越新闻信息时间滞后与其他媒介抗衡的关键。2006年9月20日报道泰国军事政变版面最多的就是《新京报》,除头版头条标题导读外,内版做了两个版,其他报都是一个内版。这样的数量和规模,与网络和电视媒体竞争,显然容易处于劣势。
  
  (作者单位:华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