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胞台联 [台联我们台胞的“家”]

  我们的“家”成立30年了,“孩儿恋家”的感觉也伴随着我度过了不平凡的30年。自从有了这个“家”,我就不再孤独,不再迷茫这个“家”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力量;这个“家”时时关心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关怀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凝聚着每个台胞的心。
  我与这个“家”有过许多不可复制的经历,留下许多永远删除不掉的记忆。最难忘的事
  1981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落实居住在祖国大陆台湾同胞政策的指示》(“38号文件”),对定居大陆台胞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明确提出“一视同仁,并在各方面优先照顾”的政策。这是大陆台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传达“38号文件”的情形:单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把我请到办公室,让我自己阅看文件(单位只有我一个台胞)。文件要传达到每一个台胞,在历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可见党中央对台胞工作非常重视。虽然我当时还来不及更深的理解文件精神,但我感觉到台胞的春天来临了。
  消息传开,各地台胞们奔走相告,人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党的关怀像春风雨露温暖着大陆台胞的心。定居大陆台胞的工作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相继成立的各级台联组织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台胞政策的工作随之展开。
  “38号文件”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过30年,大陆台胞也受惠于“38号文件”精神30年。
  
  最幸福的事
  
  受惠于党的台胞政策,我们定居大陆的台胞不仅在工作、生活、上学等方面得到优先照顾,尤其是台胞的政治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台胞可以参军,可以入团入党;可以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在党的关怀下,各级台联组织相继成立了,台胞有了自己的“家”,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默默无闻的我,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赴北京出席有关会议。1983年,我作为台胞的妇女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即受到全国台联工作人员的欢迎与热情接待,感觉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在人民大会堂我们聆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我们讨论国家大事,与来自祖国各地的姐妹们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大会还安排我们登上万里长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登上万里长城,叫我怎能不激动、不兴奋!最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德高望重的邓颖超大姐与康克清大姐在百忙中分别来看望出席会议的台胞代表。见到两位大姐,大家都争着上前握手,我们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跟大姐倾诉。当时,我们兴奋的心情实在难以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殊荣让我们激动了好几天,回味几十年。邓大姐与康大姐的谆谆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同年,我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台胞为祖国做贡献经验交流会”,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有家就有爱”,每当我再次翻看当年的照片,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那种“被爱”的幸福感依然是那样的强烈。
  
  最感动的事
  
  随着台胞政策落实工作的展开,各地台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台胞情况进行广泛调查,深入了解,并按照“一视同仁,在各方面优先照顾”的政策逐一落实。我也不例外的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实现了我努力近20年之久的入党愿望。
  我在读大学期间(上世纪60年代),就向党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由于我父亲是台湾人(当时对外我还不敢说自己是台湾籍),“需要接受党组织长期的考验”。尽管后来,我在学校、在单位表现都不错,每年都被评为“先进”,还担任过学校副校长,但入党问题就是始终未能解决。
  直到“38号文件”春风的到来。当湖南省台联会长林云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就专程来到我工作的单位,亲自向有关部门反映我的情况,并及时宣传党的台胞政策。是党的政策,是台联的关心,也有我的努力,我在1984年初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自此,我的政治生命变得更加成熟。
  
  最实在的事
  
  为了让每一个大陆台胞都知道党的台胞政策,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台胞的心坎里,在湖南省台联的指导下,在衡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台胞小组的另一位负责人曾文石开展了走访衡阳地区台胞的工作。只要有台胞居住的县,哪怕只有一户台胞,哪怕是边远山区,我们都要亲自上门,因为我们是代表台联这个“家”去看望他们的,我们要给他们带去“家”的关爱。
  见到“家”里来的人,乡亲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38号文件”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那些居住在边远山区台胞的家。他们用鱼塘里捞上来的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小鱼,就着仅有的发黑了的面条,烹饪出最美的佳肴(在当时,这对他们来说已是最高标准)来招待我们,这令在场的人都心酸得落泪。乡亲们回想起多年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真是百感交集。当他们听到党对台胞的政策时,脸上立即流露出兴奋的表情。大家相信,党的政策的阳光会普照大陆每一个有台胞居住的地方。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几天的走访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做了一件最实在的事情,我们感到很欣慰、很值得。我们每到一地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的走访工作圆满完成。
  
  最开心的事
  
  对远离家乡的人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与同在异乡的乡亲相聚。自从有了“台胞之家”,台胞们就多了个去处:有喜事的去报喜,有困难的求帮助,有活动的来相聚。这个“家”牵挂着每一个台胞,每个台胞心里也有这个“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的春节茶话会与中秋茶话会成了大陆台胞最开心的时刻。台胞们在乎的是能在茶话会上见到众多的乡亲:有曾经在“二?二八”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有曾在国民党军队里服过役的“老兵”;有来自台北、高雄、台南、嘉义各地的“老乡”;有曾经一同在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同学;还有在大陆认识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台胞们。每次茶话会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拉不完的家常。除此之外,还有老台胞生日祝福会、台胞青年夏令营、女台胞庆“三八”妇女节活动等等。我与大家一样,不会错过每次相聚的机会。
  是台联给了我们相聚的这个平台,让生活在大陆的台胞时常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关心的事
  
  作为一个曾经从事台胞工作的我来说,退休以后最关心的事仍然是对老台胞的工作。我参与了广州市台联机关档案的整理工作,参与了《我们一起走过》一书的编辑工作,在那里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台联在各个历史时期开展的工作,了解大陆定居台胞,尤其是老台胞在大陆为祖国的建设和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努力与贡献,自己感同身受。
  作为广州市台联老台胞委员会的一员,又给了我继续服务老台胞的机会:了解关心老台胞的晚年生活,参与老台胞活动的有关组织工作,如参与组织老台胞赴台旅游探亲等。我觉得,能与老台胞一起共享台联这个“家”的温馨,一起分享老台胞晚年的幸福,是我的快乐。
  回首30年,我们从相遇到相知,从陌生到眷恋,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成立的“家”,如今也成熟了,“子孙满堂”,温馨和谐地踏进“而立”之年。我们的“家”会更给力她的家庭成员,把亲情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从而更给力祖国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