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历史

全国卷高考历史篇一: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

绝密★启封前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③C②④ D ③④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整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4年,我国废弃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开《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

①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②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④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各地区和地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退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

22、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

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全国卷高考历史篇二: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5)

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 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 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 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 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4.(15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5.(15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6.(15 分)(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

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规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7、(15分)(2014年新课标全国2卷)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全国卷高考历史篇三:2016年全国卷考试说明(文综历史)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历 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 本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项设置干扰有效,层次感较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例2 (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1 编者加注,以下同。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

全国卷高考历史

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与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及其相关的国际国内的背景知识。关于本题,考生必须知道:中国的抗战事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远征军的英勇作战,表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远征军以巨大的伤亡代价而获得了最后胜利,必然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例3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通过材料介绍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受到欢迎,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儒、释、道三教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小说蓬勃发展的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广泛传播。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l.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例4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说明】 本题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差异,理解西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强调人文意识的培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和较高的学科素养。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例5 (2011年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说明】 本题以华盛顿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题目设置情境新颖,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宽广的学科视野,要求考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有一定认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学科材料和知识的能力。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例6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说明】 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可靠性。因此A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与题干主旨相互矛盾。因此作为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例7 (2007年宁夏文综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说明】 本题需要通过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对史实的概括,客观叙述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以及影响牛顿的两位“巨人”。同时要求在全面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正面和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牛顿确立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杜会科学研究产生的负面影响。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例8 (2007年全国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