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启示

历史启示篇一:历史启示

历史的启示

(一)大禹治水

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鲧去治水,鲧用“堵障”治水,历时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除了指挥外,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历史启示)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对于大禹的功绩,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城”。

启示:变堵塞为疏导,治水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二)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华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和爱妃妲己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加重赋税,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灼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部落“周”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和虎贲军,进军到距商纣王所居的朝歌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当时,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姜子牙等人把握战机,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开始了百姓安居乐业,建立了稳定的周王朝。

启示:顺天则昌、逆天则亡。

(三)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的宠姬“褒姒”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令人沉迷,却惟独不好笑,整日板着脸,是个典型的酷女。自从嫁给周幽王以来,褒姒就从没给过幽王一个笑脸,始终冷冰冰的,酷酷的样子。这周幽王十分奇怪,宫中美女如云,且个个对他毕恭毕敬,逢迎巴结,他偏偏不喜,却独独喜欢这个对他冷冰冰的褒姒。最让他伤心的是,这褒姒连笑脸都不肯给。

周幽王不想强迫褒姒,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所以他加紧了对褒姒的攻势。这一日,周幽王苦思冥想一个晚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早上给褒姒捧了一大捧鲜花献给褒姒,在门外等了半晌,好不容易听到了褒姒的梳洗打扮的声音,心知褒姒已经起床了,便敲了敲门,里面的褒姒娇声道:“请进。”,这幽王才很绅士地走进屋去,没成想,刚迈进一条腿,另一条腿却被绊了一下,周幽王整个人摔了一个大马趴。周幽王自己被摔得鼻青脸肿,手中的鲜花却一丝未动。他以前常使此计,每试必爽,从无失手,常常逗得他的美人儿们哈哈大笑。

但这次例外,这褒姒似乎知道了他的伎俩,依然不言不笑,冷冷地看着他,令他十分不爽,只好自我解嘲地笑道:“呵呵,我太不长眼了,让夫人见笑了”,见褒姒依然没有动静,周幽王只好讪讪地退了出去。

周幽王甚是烦恼,连朝也不想上了,吩咐大臣虢石父代他到殿上支应一下,独自闷闷的躺在益寿亭的摇椅发呆。他清楚地记得,他娶了这褒姒已经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他没少费了心思讨这褒姒一笑,他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自从褒姒嫁给他后,只笑过两次,第一次是他废了申侯封她为后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褒姒之子被他封为太子之时。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时间就又过了几年了,从此再没见过这褒姒开口笑过,最后褒姒干脆把他赶出了自己的寝宫。回味起褒姒的两次开颜,周幽王不尽的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不悬赏?周幽王想到这里又有了希望,于是便令人下告示:“凡有逗褒姒一笑者赏银万两”。

果然虢石父见到周幽王的告示,赶来禀道:“臣有办法令王后开心一笑。”

周幽王大喜,抓住虢石父的双手激动地说:“假如爱卿能让寡人的爱妃一笑,寡人给你黄金万两。”

虢石父道:“臣为大王、王后服务是分内之事,岂能贪图大王的封赏。”

周幽王说道:“快点说一下,你到底有何计能使王后开颜?”

虢石父附耳对周幽王说了几句话,周幽王大喜。

次日,周幽王亲自去请褒姒郊游,褒姒本不想去,但耐

不住他痴缠硬磨,只好随他前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烽火台,周幽王搀扶着褒姒下车,又亲自搀扶褒姒一步步走上烽火台。二人迎风远眺,极目四望,果然是惬意无比。

见褒姒兴致很高,周幽王令人点燃烽火,只见一股狼烟,直冲云霄,煞是壮观。

过不大时,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原来是诸侯见烽火乍起,以为外敌来犯,派兵来救幽王。

见诸侯上当,褒姒果然展颜一笑。幽王见褒姒开心,自是也笑的前仰后合。

为将官问道:“大王点燃烽火,可是有敌人来犯?” 周幽王笑得前气不接后气,说道:“寡人和你开玩笑的,你们还当真了真是傻子。”

为将官异常恼怒,但碍于他是大王,不好作,只好愤愤地挥手,领兵退去。

终于,大军来袭,周幽王急忙点燃烟火,然而有了前一次被骗经历的诸侯,谁也没有来救援。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诸侯众叛亲离。申侯串通西戎、戎狄入侵周朝。最终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

启示: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仁政,要为人民排忧解难,要守信,不要愚弄人民.否则会引起民愤,带来国家灭亡之灾。

历史启示篇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作者:黄浩涛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9日 07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反对日本法西斯肆虐和荼毒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与强大而野蛮的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14年,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历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胜利,必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也必将永载人类和平的光辉史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借鉴。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和引以为鉴。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作为小国的日本之所以敢于不断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历经曲折,艰苦卓绝,长达14年之久,中日之间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盛的国力既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强大动因,又是其持续进行侵略战争的雄厚物质基础。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落后性,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悲惨历史的主要根源,又是日本帝国主义敢于野蛮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他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根本摆脱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当综合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霸权、没有竞争、没有危机,尤其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才能战胜种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挑衅,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维护中国生存和发展利益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必须强化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许多关系全局的问题长期困扰和影响抗日战争的进行。在“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时期,主要是是否抵抗日本侵略的问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是如何抗日和夺取胜利的问题。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在很长时期内,甚至到抗日战争结束,都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正确的、深刻影响战争进程的回答。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是充满挑战、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沿着党制定的正确路线前进。

第三,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征,是抗日战争区别于近代以来其他反侵略战争的主要特点,也是其能够坚持14年之久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发动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途径。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一系列决策与部署,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深入发动群众,武装群众,领导军民广泛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大规模开展抗日游击战,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日寇于灭顶之灾。敌后抗日战争的发动,敌后战场的开辟、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和力行群众路线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对此,毛泽东有过深刻的阐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此指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十八大后,党中央部署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群众路线对于国家和人民、对党及其完成使命的极端重要性。

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硕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坚持、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国内的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上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抗日统一战线,日本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三者交相作用,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运用这个法宝,是抗日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促成者、力行者和维护者。由此,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凝聚的力量越大越好。新时期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有其坚实的基础,也有很强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开展统一战线、发展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和平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战线。

第五,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我们,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胆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基本利益的行为,必须给予坚决的、有理有力的回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中华民族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宣告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破产,而其错误的应对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加深了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鲜明地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华北事变”后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受到国内外普遍赞誉和广泛的响应,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战。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

前的这样两种应对决策,结果截然不同的事实,以及全民族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雪洗民族耻辱的事实,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面对侵略一定不能软弱、气馁,而是要坚决地、勇敢地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向世界作出了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庄严承诺,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把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现在世界上仍然有极少数人,罔顾侵略战争历史,企图挑起周边地区事端,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亵渎,是对人类和平正义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民和国家主权的挑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申明了中国的基本立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一定要秉持这一精神,与那些旨在损害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破坏中国发展的现象和企图做坚决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华民族没有畏惧,反而在民族危难面前更加团结;没有退缩,反而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更加执着,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发生历史性巨变、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更应如此,也必然如此。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历史启示篇三:近代八十年的历史启示

近代八十年的历史启示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有着璀璨精深的文化,尽管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仍然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不曾断绝,民族精神可见一斑。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哲学思想百家争鸣、典籍文献浩如烟海、文学艺术高峰迭起……。泱泱华夏,万国来朝。这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自豪。然而,自上古以来,盛极必衰。当每一个王朝繁荣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它的衰败。一个制度发展到了极致也必然会迎来它的末路。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制度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两千年足够平地拔起一座高山,也足够沧海变作桑田。在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西方殖民主义也正在向外扩张。西方的发展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生存危机。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命运自此发生了重大转折。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鸦片战争前40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4亿多银元。鸦片不仅

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而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正如林则徐上书给道光皇帝说:“若犹泄泄视之,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自1840年至1919年之间,清朝军队屡战屡败,大量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全都证明了林则徐的言论的正确。

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利益总是那么的动人心弦。《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了蠢蠢欲动的西方各国一个信号:昔日强大的东方帝国,如今已是日薄西山,此时不抢更待何时。于是,继《南京条约》签订后,《虎门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被迫签订,把中国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从1840年到1919年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强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封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当生产力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适应,一味的守旧排斥、活在虚幻的满足感与荣耀感里只会是没落;新制度必须

要在旧制度的废墟上面才能建立起来,风云变幻的80年对我们中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近代以来,在封建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救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即发展为目标。无数的仁人志士,正是为此,抛头颅洒热血,执着不悔。从辛亥革命开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革命所颠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然而“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破灭,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形成,事实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然而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涌入人民的心中,人民开始了对革命的深层次追求。紧接着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各种西方思潮如海洋般流入中国,所以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中国人就在这样的一步步探索中,逐渐重新开眼看世界,逐渐重新挺起来了腰板。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80年的历史,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儒术不在是地位尊崇,三纲五常不再束缚着人民,妇女得到了初步解放。这八十年,混合着中国人民的血与泪;这八十年,磋磨了中国人民的傲骨;这八十年,打碎了中国人的一叶障

目……。同时,这八十年中无数次的失败的救亡图存告诉我们,在一定的世界格局与社会条件下,应选择适应当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改革方法及社会制度,才能有力有效地改变中国的状况,持续发展中国。

清朝的闭关锁国令人扼腕,但是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世界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不能用旧有的眼光去看待,要与时俱进,与世界一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新时代的我们,应该重视这段历史,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只有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我们才可以一直记住这个教训,才能真正地以历史为前车之鉴,建设好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