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简单点的说说短语 回家旅游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每人交5块钱,乘车到现在已被称为市的地方,参观火车站和新四军战斗纪念馆。我们在火车站候车室的宽木框玻璃门前往里张望,既没看到火车,也没有看到站台。后来才知道,我们看到的水泥地就是站台。这个火车站没几年就拆了,如果不拆,现在倒还真算得上一个景点。
  新四军战斗纪念馆也没什么收获。我对那些锈迹斑斑的刀枪,以及黑白模糊的照片并不感兴趣。一些介绍文字倒不错,但是根本没有时间细看。
  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而隆重的旅游,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还在小学就正式旅游并见过世面,这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这么说是因为比较。大姐上学时的春游就寒碜多了,只是骑自行车到差不多50里外的一座小山上逛了逛。我们那里是平原,那座小山是方圆几百里惟一的小山包,应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但她出门没有钱,只带了些干粮:馓子、绿豆丸子,都是过年没吃完的油炸食品。说白了,我们那儿的春游就是早晨去烈士陵园扫墓、回家准备干粮到学校集合,再到平时也常去的淮河边逛一圈。
  离开老家之后,常常要和外人谈论自己的家乡,我们通常不会谈论某某村或者某某镇,而会介绍自己是某省某市某县的。接着是谈论这一县的名人、风俗、特产、经济。我由此常常产生怀疑,我究竟是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为了使自己更像是自称的那一方人,我不得不去浏览“人文地理”、“基础设施”、“行政区划”的网页。有一年春节回家,我还专门下载了有关介绍,按图索骥地访古了一番。当然,什么古也没访到。但后来我不得不多次向外人介绍,当年吕蒙屯兵的地方,现在是怎样一块麦田,旁边有着一条什么样的路,路一侧有什么样的河。我多么想亲眼看看那已经被湮没的古迹。
  十六七岁就离开家乡,想让自己对村镇以外的故乡了解太多,确实有些为难自己。但一个人为了要证明自己是某个地方的人,需要整天在网上找家乡的资料,这是一件多么别扭的事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有机会,我真希望回老家旅游一下,怎么着也比到北京郊区过农家乐更有意义。我现在还是农村户口,干嘛非要到他们那里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