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叮叮”流动百年的都市风景|中国最美山水风景图片

  每个时代都有供其文艺青年把玩的专属符号,比如安妮宝贝小说中挥之不去的地铁场景。20世纪初期,“有轨电车”不断出现在那个时代的都市记忆里。电影《十字街头》中赵丹和白杨从邂逅到热恋,电车作为背景不厌其烦地出现;“鬼才”穆时英在《上海的狐步舞曲》中由“电车叮叮地驶入布满广告旗和招牌的危险地带”,引出一段对上海滩光怪陆离的铺陈。
  随着城市梦魇般的扩张发展,国内城市的电车轨道陆续拆除,一个时代的符号与轨迹就此隐匿。所以站在香港岛的街头,听见“叮叮,叮叮”的电车声响时,时空仿佛一下子回到记忆深处。
  1841年,香港开埠,香港岛北部发展迅速。到1881年,香港人口已增长至60400人,可是当时只有马车、人力车和轿子等简陋的交通工具,根本无法应付需求,急需引进集体运输系统。同年6月,当时的立法局通过了电车系统的动议。1904年7月30日,时任公务局局长夫人钟斯太太驾驶着首辆电车从车厂出发,行至军械厂街,她的儿子则在沿途敲钟。车上安排了鸡尾酒会,在一片欢乐气氛里,电车开始投入服务。这一年,距离有轨电车在罗马第一次投入商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可谓紧随世界潮流。
  百余年来,电车不断发展――从最初采用单层设计、全车身在英国制造、以组件形式运抵香港再装嵌的第一代电车,到1912年半敞篷式的双层电车,再到1986年,第一辆充满复古气息的古董电车(上层为半敞篷设计,设有枣红色沙发。车子周身设置小灯泡,供公众、游客租用或者私人派对或宣传使用),最后到2000年 “千禧新电车”(弃用木材而改用铝合金作为车身,拥有流线形造型)。
  电车见证了香港这个魅力都会的变迁,成为百年来城市流动的风景。在兴建电车系统时,电车轨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经过不间断的填海,现时几乎全部“电车路”都已远离海岸线,“电车路”成为香港岛填海历史的见证。1930年,第一则电车广告出现。1940年代,日军袭港,电车一度停运,直到1946年,电车的正常运营才渐渐恢复。这一时期的电车采用售票员制度,每辆电车均有两名售票员站岗,负责上层及下层的售票服务。进入1960年代,香港经济复苏,更多车身广告出现,令车队更加缤纷夺目。当时一辆电车车身被分为8个广告区域,分别租售给不同的广告商。
  时至今日,电车在香港仍是具效率而又最经济实惠的公共交通工具,电车路线全长13公里,路轨总长30公里,平均每1分30秒就有一辆电车入站。因为司机不断踩击铜铃,发出“叮叮”之声,于是市民们索性亲切地称它为“叮叮”。
  毫无疑问,要想体验香港最具本土特色的景观、令人垂涎的美食和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电车是最实惠、最便捷的游览方式。
  从迷漫着浓烈怀旧风情的西环开始电车之旅吧。这里是早期华人聚居的地方。旧日市集西港城见证了百年的时代变迁,拐两道弯便是远近驰名的传统购物街,由参茸燕窝、海味到常见药材,你可以呼吸到老香港的古朴气息。乘着“叮叮”经过高楼林立的中环、湾仔、潮流前线、铜锣湾、跑马场和天后,最后到达太古,把一切交给电车司机,你要做的只是尽情感受,而这一切仅需2元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