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发展

日本历史发展篇一:日本发展史

④ 三、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 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企业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这种“日本公司”模式有助于日本培养强大的工业能力。⑤企业管理者重视精神投资。正如索尼公司总经理盛田昭夫所说的“日本优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奥秘和秘诀。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种理论、计划或政府政策。日本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职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亲如一家、唇齿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经营得有声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体员工同甘苦,共命运的企业。除日本之外,我还未发现有哪一个国家采用这套简易的管理方法。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业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培养同劳动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仅关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关心工人的生活;不仅关心工人个人,还关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结婚、病丧,更是企业“感情投资”的良机。例如,西武集团每年举行独特的擦皮鞋仪式,首先由高级职员为新职员擦皮鞋,然后是新职员为前辈擦皮鞋,总社和各分社社长都亲临这一隆重仪式,并由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转播,以培养职工热爱公司的精神,促进同事间的沟通。⑥日本的现代企业精神与日本传统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有密切联系。日本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不同于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观念,其家庭观念的出发点是:家庭是一个经营单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关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带风”,又可以比西方的结构更和谐、更密切、更团结,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力。日本学者说:西方社会的单位是个人,由个人集合而成为国家,而日本的社会单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国家。⑦所以日本以“劳资一体”,“以企业为家”的宣传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观念转变成了公司本位观念,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

日本历史发展篇二: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

热点一、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热点聚焦】、钓鱼岛之争、拜鬼、与中日关系

材料一: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2012年命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好。9月28日,以“维护政治基础,把握发展方向”为主题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三: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共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然而在当今日本政界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这段历史采取否定态度,不思悔改,甚至称这段历史“虚假”。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又老调重弹,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宣称“没有这回事”。 材料四: ①2012

4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

③4月23日清晨,80衅滋事。

【中考预测】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2012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

日本历史发展

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同中美关系一样经常备受命题者的亲睐,必须重点掌握。考察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中日关系等。

日本历史的发展

(一)两次改革:推动日本社会的进步,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转折。

(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三)一战后的日本: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签定《凡尔赛和约》,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2、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通过这次会议,《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

1、战前: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原因: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地沉重打击,以摆脱严重经济、政治危机。

②过程: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战中:

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中国抗战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至此结束。

3、战后的崛起:

(1)表现:

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因:

②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后,美军的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

经济发展。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3) 影响:日本迅速崛起,直接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形成美国、西欧、日本

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不安。

*世界人民,特别是东亚各国人民对日本警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但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罪行至今从未深刻认识过。同时,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出现抬头的趋势,这些都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东亚各国人民不敢放松警惕的原因

(五)日本历史的三次飞跃

古代大化改新、近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高速恢复和发展。

(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有哪些?

①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 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培养各种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 ④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内改革,适时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材料:①2012

4月21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

③4月23日清晨,80衅滋事。

中日关系

二、中日冲突

(一)古代: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二)近代:

晚清时期

1、1895

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

2、1901,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

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4、1931年9月18,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

5、1937年7月7侵华战争爆发。

6、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归纳1: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归纳2: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归纳3: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现代:1、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跟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和平友好交往。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06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

(1、)友好:

①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日本国派出救援队伍。

②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时遭遇重大灾难,中国给予全力支援。

③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

(2、)矛盾:

①2012;

②2013年4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

③4月23日清晨,80

【考点解读】

⒈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 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2、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影响:

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本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等等。

3、目前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⑴有利因素: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与世界和平。中日两国拥有可以互补的条件,充分发挥这些条件有利于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

⑵不利因素: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他们的言行给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经常借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和拉拢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同中国搞对抗;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与东海油气田归属等问题上存在争议。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如:篡改教科书,否定日本的侵略罪行;首相等一些

日本历史发展篇三:日本饮食生活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龙源期刊网 .cn

日本饮食生活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作者:尚果 肖光志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1期

摘 要: “民以食为天”,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成立之初需要依靠饮食得以存活,在长期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饮食特点和饮食文化。日本这个东亚地区的著名岛国,在饮食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演变,逐步发展为今日形形色色的日本料理形式。在演变的过程中虽受到了其他料理的影响,但因为日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却在外来影响的基础上极力创造出了自身的饮食习惯和特色,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 日本饮食 历史演变 饮食现状 饮食特色

日本饮食既有本身鲜明的独特性,又兼容了西洋料理、中式料理及东亚地区料理的特色。日本在形成自己独特饮食生活的过程中,汲取了大量的外来养分。日本料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逐步演变发展,最终得以形成的。

一、日本料理的历史进程

最早的绳纹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和烹调食物的方法都很落后,得益于采集、狩猎和捕捞方式的形成,主要食用树林中的坚果类食物和多种海洋鱼类,为今后形成的“稻米加鱼类”的基本饮食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土器的出现使人们从生食采集的食物,或放在火上直接烧烤,变为在容器中烧煮,人们开始能喝到热的汤汁。

随着农耕文明和弥生时代的到来,稻作文明出现了,与水田作物同时出现的还有旱田作物。因为稻米的产量极其低少,人们的主食除了稻米之外,还要大量依靠其他淀粉类食物,比如坚果类、薯类和各种谷物杂粮等。到了后期,人类开始了制作酱料和酒类的历史。

到了奈良和平安时代,食物的内容愈加丰富,大致分为野菜类、鱼介类、兽肉鲸鱼类、果实类。饮食仍以野菜类为主,但是鱼介类的数量占据第二,凸显了日本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的特性。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及后来的孝谦天皇均皈依佛门,主张禁止杀生、禁食肉食,京城内几乎不再出现肉类交易。从奈良时代一直到近代以前,肉食在原则上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消失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传统饮食的特点。虽然禁止食用肉类,但是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牛乳和乳制品。食用乳制品的阶级仅限于王公贵族等特权阶层,普通平民阶层很少有机会食用到这些营养丰富的美食。但是在平安时代以后乳制品从日本消失了,因为禁止杀生、禁食肉类,饲养业得不到发展。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国门打开,西洋料理逐渐传入,才把牛奶等乳制品重新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