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历史

期中考试历史篇一: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 姓名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50=50分) 1.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人类是

A.北京人B.云南元谋人 C.陕西蓝田人 D.陕西丁村人 2.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3.陶器是我们的远古祖先最早制造和使用的日常家用生活器皿,能烧制美丽的彩陶的是 A.半坡氏族 B.河姆渡氏族 C.炎帝部落D.黄帝部落 4.被世界各地华人尊为华夏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炎帝和黄帝 5.“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

A.禅让制开始 B.分封制开始 C.专制集权制开始 D.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6.迁都于殷是商朝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商朝的政治局面稳定下来,逐渐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迁都于殷的商朝国君是

A.成汤 B.商纣 C.盘庚 D.武丁 7.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8.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

A.燕国 B.齐国 C.赵国 D.秦国 9.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最彻底的是

A.魏国李悝变法B.楚国吴起变法 C.秦国商鞅变法D.韩国申不害改革 10.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魏国 11.下列思想家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老子 ②孟子③韩非④孔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其自然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3.下列属于孟子思想的是

A.“兼爱”“非攻”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实行法治 14.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是

A.墨子B.老子C.韩非D.孟子 15.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A.后母戊鼎 B.青铜鸮尊 C.四羊方尊 D.立簋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半坡氏族 B.炎帝黄帝时期 C.夏朝D.商朝

17.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天问》 B.《九歌》 C.《离骚》 D.《橘颂》 18.下列各项不属于秦王嬴政在位时发生的是

A.灭六国,完成全国统一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秦朝统治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19.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的政治制度,符合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 2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指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商朝军队的倒戈 21.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22.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秦始皇时B.汉高祖时 C.汉文帝时 D.汉武帝时 23.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

A.设置了管辖西域的行政机构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C.开通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 24.东汉时杜诗发明了水排,其用途是

A.灌溉 B.冶铁 C.播种 D.抗洪 25.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张角 26.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 B.张衡 C.华佗 D.蔡伦 27.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28.曹魏时期,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钟繇 B.王羲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29.下列人物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D.孙思邈 30.华陀在医学和健身方面的成就有

①创编了“五禽戏” ② 能为病人实施外科手术 ③会用肌肉注射麻醉法施手术④ 创制了“麻沸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 C.伊斯兰教D.基督教 3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春秋》 B.《汉书》 C.《尚书》D.《史记》 33.我国的下列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长城B.敦煌莫高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赵州桥 34.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历史的史书是

A.《后汉书》 B.《史记》C.《论衡》D.《离骚》 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

A.孔子 B.王充C.董仲舒D.司马迁 36.在东汉末年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曹操在政治上居于主动地位,是因为

A.劫持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 B.招贤纳士,团结一批谋士武将 C.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D.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37.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8.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曹丕建魏D.孙权建吴 39.三国时期最先称帝的是

A.曹操B.孙权C.刘备D.曹丕 4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有

A.张骞通西域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诸葛亮治蜀 41.西晋末年起,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方寒冷 B.北方战乱不断C.北方人口过多 D.南方气候温和4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①北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④北民南迁带来了麦、菽等耐寒耐旱作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3.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44.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南京 45.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①迁都洛阳 ②学汉语,用汉姓③ 提倡与汉族通婚④穿胡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④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7.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张衡 B.王羲之 C.刘徽D.祖冲之 48.地理学专著《水经注》的作者是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王羲之 49.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伤寒杂病论》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50.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生活时代是

A.三国时期B.西晋时期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二.主观题(50分)

51、根据地图回答问题(8分) ①三国的都城各在哪里?

②建业是今天哪个城市?

③请你按照地理方位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

52、请按照地理方位把战国七雄的国名填到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上(7分)

(52题)(53题) 53 把下列典故与相应的事件连线 (8分)

5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廷尉李斯说:“周王把众多同姓子弟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后来王室衰微,邦国林立, 各大小封国彼此进攻如仇人一样。周天子徒有虚名,不能禁止。今天仰仗陛下的神威实现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功臣、子弟由国家征收的赋税来供养,这就完全可以避免诸侯割据纷争的情况出现。现在天下没有异议,(推行郡县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

请你根据材料利用所学史实分析说明,为什么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55.后人有诗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8分) ①这位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②伯禹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③李太守有什么贡献?为什么说伯禹亦不如?

56.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11分)

期中考试历史篇二: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1、中国从近代开始,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近代史的开端是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2、“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A.张学良 B.李秀成 C.叶挺 D.林则徐

18、“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3、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一场自救运是

动。其主要影响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9、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A.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20、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C.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A.张謇B.孙中山 C.周学熙 D.荣宗敬 5、《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其中福建省占了

21、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A.1个B.2个 C.3个 D.4个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6、下列不属于《海国图志》一书内容的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A.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B.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

C.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科技的发展状况 D.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22、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

7、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C.洋务运动的破产D.《马关条约》的签订

2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

8、“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A.林则徐 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9、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广州 B.台湾C.香港岛 D.辽东半岛

A.《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0、与右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A.鸦片战争

2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侵略权益是

B.第二次鸦片战争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C.甲午日中战争 26、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D.八国联军侵华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改变了中国命运 11、小明参加电视台“开心一刻”网上答题,他

C.打倒了帝国主义D.成立了中华民国

回答的题目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27、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A.美国B.英国 C.法国D.俄国 是

12、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年,这一年发生了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A.俄国割占台湾 B.英国割占台湾C.法国侵入台湾 D.日本割占台湾

2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

1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

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29、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创办新式学堂 B.派遣留学生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创建近代海军 15、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丝绸服饰B.唐装C.满族服装D.中山装 30、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右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3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3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甲 乙 丙 丁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31、(1)1840年(2分)。 (2)邓世昌(2分);黄海海战(2分)。 (3)《辛丑条约》(2分)。 32、(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4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4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打开中国市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分)。 (3)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3、(1)魏源(1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任意3个3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1分)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1分)。

期中考试历史篇三: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XX中学12~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历 史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号密

考 封

线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下面答题卡内)。

名 姓内 1.右面两幅图与哪一件事件有关?( ) A.俄国二月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 不 级班D.第二次世界大战。“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攻占冬宫

2.下列对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 号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场考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 )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5.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九年级历史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6.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 B.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D. 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7.与中国 1919年 五四运动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 )

A.巴黎和会。 B. 俄国十月革命。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 ( )

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美日矛盾。 D.美法矛盾。 9.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包括: ( )

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严重。②分期付款的消费促成虚假繁荣。 ③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④过度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风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 ( )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12.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13.绥靖政策被毛泽东称为“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蠢人政策:对这一论断最具有说服力的史实是: ( )

A.纳粹德国占领捷克。 B.二战爆发不久法国便遭到德国的进攻。 C.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4.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 ) A.苏德战争的爆发。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 1 页 共4 页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6.假设1930年有位中国人从洛阳出发,先后游历中国、苏联和美国,他将分别看到什么历史现象:( ) A.中国战乱频繁、苏联工业生产一派繁荣、美国经济萧条。 B.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实施工业化方针、美国经济高度繁荣。 C.中国军阀混战、苏联医治战争创伤、美国经济繁荣。 D.很难想象出各自的景象。

17.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 )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发表。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开罗宣言》的发表。 18.在下列战役中,美国没参加的军事行动是: ( ) ①阿拉曼战役。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9.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是: ( )

A.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B.美国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的震慑作用。 C.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打击。 D.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20.右表是华盛顿会议上签定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吨位比例的规定。它说明:( ) A.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B.英、美、日、法、意结成了新的同盟。 C.英、美、日、法、意的矛盾得到解决。 D.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国家。 22. 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 23. 世界上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24.1945年5月8日 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同年的月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25.如右图,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 德国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

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把

九年级历史政策推向顶峰。

三、连线题(共10分)。

26.把下列的事件与其相应的历史评价用线连接起来。

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开始 诺曼底登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日本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德国突袭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四、列举题(共22分)。

27. 列举“一战”前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及其成员国。(10分)

28.列举美国“冷战”的表现与美苏争霸的几个阶段?(12分)

五、材料解析题(共12分)

29.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

请回答: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我国借鉴之处?(12分)

(命题人:黄河,审核人:罗贤富)

第 2 页 共4 页

密 封 线

不 得

号密 考 封线 名 姓内 不 级班 得 答 号场考 题 罗悃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21、社会主义; 22、斯大林 ; 23、意大利 ; 24、德国、8月15日; 25、慕尼黑阴谋、绥靖 三、连线题(共10分)

26. 太平洋战争开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日本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四、问答题(共34分)。

27、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8、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期中考试历史)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约成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29、原因:(1)、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借鉴之处: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