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篇一:(2016年新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 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

【巩固练习】

1、下列那一项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 (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使用骨针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 D.懂不懂磨制石器 3、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4、材料解析题

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巩固练习】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

3、生活在流域 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____

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 原因是:_______。

5、下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6、想象一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考点重点 精编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元谋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第3课 华夏之祖

1. 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

2. 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3. “人文初祖”指的是。

4. 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 “禅让制”。

5. 约公元前2070,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 从夏朝开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 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 4. 5. 6.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桀 ,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 汤 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的著名战役叫 牧野之战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镐京。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产生了诸侯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

2.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 四羊方尊。 3. 与商朝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是 4.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5. 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主要以 农业 为主,主要劳动力是 奴隶。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 公元前770年。

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3. 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5. 战国七雄指。

6.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 长平之战。

第7课 大变革时代

1.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是在

2.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之国”的美称。

3. 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叫铭文。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

3. 我国最早由关于天文与历法知识的记载始于

4. 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名医是 5. 战国末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 屈原 ,代表作 《离骚》。 6.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3. 战国时期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孟子;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代表人物是

庄子。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 ,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秦始皇制定了哪些制度和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②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④文化上统一文字;⑤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书抗儒”;⑥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3. 秦朝时的长城西起,东到

4.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君”

1.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是。 3. 最后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4. ,,历史上称为西汉。

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1. 文景之治:文景期间,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历史

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 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促进大一

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在政治上,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②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③在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在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理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3. 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杜诗 发明了 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4.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叫做。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 2. 汉武帝时期派大将抗击匈奴,都大胜而归,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 汉元帝时期,宫女 王昭君 嫁给了 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 和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

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的 麻纸 。

2. 东汉时候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 成书于 东汉 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4. 东汉发明的,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 汉代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

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 6. 写成的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 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2.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兴起于 3. 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充,代表作《论衡》。 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史记》记述了从时期的史事。 5. 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8课 三国鼎立

1. 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

3.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266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 洛阳,史称西晋。

2.

3. 317年

4. 383年的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5.

6.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

2.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 3. 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

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 南朝的 祖冲之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

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 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 北魏的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 东晋书法家后人称为“书圣”。

2. 顾恺之 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 南朝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系统的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 北朝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是著名的两大石

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篇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剑阁武连职中 王群忠 2005.9.6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

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

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 3 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