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心灵唯美句子 [泪水滋润人生微笑抚慰心灵]

     1929年,我出生在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一个贫苦的家庭。当时的台湾还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是凄凉、艰苦的。   1946年,为了赚钱养家,我随着国民党军队到达了徐州,在师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兵败如山倒,我们的医院解散了,我也就脱下了军装,先在徐州一家日本人开的汽车修理厂做学徒,后来,自愿报名要求参加解放军。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使我感到非常的振奋和自豪。
  解放初期,汽车还不多见,会开车的人更是不多。因为我会开车,首长就叫我做起了司机。当时徐州刚刚解放,社会治安还没完全整顿好,给领导干部开车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但无论条件如何艰难,工作多么繁重,我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也因此得到市、局领导的信任、肯定和重用,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鼓励。
  1960年,徐州市成立了公共汽车公司,我被派到新成立的公司工作。接到调令后,我二话不说,愉快地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上任劳任怨、服从分配,“认真努力”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1979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时刻鼓舞激励着我。在市公交总公司服务了整整30年,不管是当司机、班长、安全员,还是当队长、科长和支部书记,从来都是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的成就,使我多多少少减轻了些思乡之苦,也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这些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格外重视、关心、照顾。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对台政策也有了新的实质性和突破性的发展。记得1979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我家来了一位市委派来负责落实台胞政策的干部。他详细询问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状况,并问我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解决。我们愉快地聊了一个晚上,并答应承担联络本地台胞乡亲的工作。不久,我们成立了“台湾同胞联络小组”,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徐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我荣幸地被乡亲们推选为第一任徐州市台联会长。台联虽然是个群众团体,但却受到市委统战部、台办的高度重视,并在经费和人员调配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当时在市公交公司车队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平时工作就非常忙碌,又加上兼职台联的工作,更是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台联的许多工作都是利用节假目或下班后去完成的。
  10余年来,从开始筹办台联小组,到担任两届台联会长和两届市政协委员、常委,我一直努力为台胞乡亲做好事、做实事,多次利用提案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台胞需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多都受到了重视并得以解决。在这期间,我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对台联的工作也同样兢兢业业。虽然牺牲了许多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但能对台胞乡亲尽一些微薄之力,解决他们生活、就业等切身问题,也是苦中有乐。
  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参政、议政的权利,给了我为自己乡亲服务的机会,使我这个飘零在外、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子,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温暖和慰藉。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来报答组织上多年来对我的信任。
  1987年,台湾当局终于同意打开封闭近40余年的大门,允许开放两岸人民相互交流。1989年春天,我被允许回故乡探望亲人。回到家,车门还没打开,就听到“砰砰啪啪”的鞭炮声和欢欢乐乐的锣鼓声,一束束花环戴在我的胸前,亲友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早已倚在门旁。我双膝跪倒在妈妈面前,不由地号啕大哭。
  从台湾探亲回来后,我办理了离休手续,同时也卸去了台联会长一职。虽然已卸职,但为台胞服务的职责并未因此而稍有懈怠。1990年夏天,应全国台联之邀,我在近20多个省市,向居住在大陆各地的台胞乡亲演讲,或与之座谈,向他们介绍自己去台湾探亲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历时近3个月的巡回宣讲,虽然有些疲惫,但觉得能为台胞乡亲做点事,心中仍然是高兴的、无悔的。
  1992年底,我全家陆续回台湾定居。虽身在台湾,但我为大陆台胞乡亲服务的心是没有变的。在台湾几年里,我帮助几位乡亲找到了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并帮助他们办理了赴台手续。他们在台湾遇到了生活方面的问题,我都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能尽到一些微薄的力量,我很欣慰。
  今年我已83岁,回首前尘,只是弹指刹那的光景,生命仿佛一次短暂的旅行。我这一生,历尽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回忆既有泪水的滋润,也有微笑的抚慰。虽已年迈,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要靠大家共同不懈地努力。在有生之年,我将继续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