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的童年需食 辣 食游童年

  金门县政府为推广美食,曾委托我邀请作家与媒体,举办“白酒美食”之旅,当时我心中着实疑惑,金门哪来的美食?   以往物资缺,馒头在我心中已是美昧。馒头刚刚蒸好时,颜色柔,气味香,轻触碰,馒头表皮如一层呼吸的皮肤,按下去,微微凹陷,手一放,又回复浑圆可爱的原状,这个神奇的表演,为馒头大大加分。馒头放凉时,咀嚼的口感不再香Q,变得结实,撕下的馒头片,不再卷如虾,硬邦邦,如站岗的士兵,毫不妥协。硬邦邦的馒头,且又是冬天,变得更坚实,耐嚼,香味持久。冷馒头有几个好处远胜热馒头,比如结实了,确饱足感,更能吃得久。
  军队设有伙夫,能自己蒸馒头,除了军队外,只后浦、山外等城镇,才有馒头卖,得母亲或父亲专程去,且存着犒赏子女的念头,才会买几个回来。我跟孩子说童年往事,他很难相信没有包馅、没有洒上巧克力粉或糖霜,只是纯粹的白、纯粹的馒头,有何好吃的?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十岁,生活在战乱与承平时期,价值分享真天壤之别了。
  “白酒美食”之旅到了腌制白菜跟盛产蚵仔的村落,同行的记者不禁问我,我的家乡昔果山有何特色?昔果山地贫,景致普通。以前的俗谚唱道,“昔果山溜大咧”,什么是“大咧”,就是蝉?昔果山蝉多,树矮,我的童年的确常抓蝉,抓蝉的情节也不断出现在我的书写中。我不禁想象当年那位“有心人”编撰俗谚,编到昔果山时,大约就困惑了,找不着昔果山的特色,就以“溜大咧”替代。抓蝉不是一个经济活动、不是物产、不是民俗,而事实上,整个金门岛都抓得到蝉,一个不能称之为特色的特色,就成了昔果山的特色。
  昔果山的改变是上世纪五?年代发生的,当时,国民党军队协助运来海边的碱性沙土,中和原本酸得过头的红壤,经过多次、多时的土壤均衡,昔果山仍维持红土本貌,但已利于耕作,产出的花生带着红土本色,果实虽小却坚实,不仅昔果山居民爱吃,到后浦、山外等城镇兜售,外貌经典好看、内涵坚实丰富,快速压倒其他村落的花生。我爱吃花生的习惯,也从小时候留到现在。
  回想我的昔果山童年,仿佛正迎着人口饱实的时代,人丁多,最爱看傍晚炊烟飘升,一片宁静祥和。若是秋后,大家都闲了,抓着晒好的花生吃。有的塞进口袋,有的把花生放在衣服下摆,再卷起来。傍晚,村落里一群孩童闲逛,吃花生,看夕阳,吹晚风,惬意无比。花生并非无限制供应,只除了刚晒好,而大人还没有做好“防备”的那几天。因为花生对昔果山来说,是极重要的经济命脉。
  昔果山的花生在人工采收时,即已按照果实饱满与否分列等级,好的、大的一篮,较差的又放一篮。辛苦收成完毕,家里升起大灶,煮几锅沸腾腾热水,加盐巴,煮花生。煮花生看似简单,实则关键,若是锅子没洗干净,留下一丁点油污,煮好的花生就带有油腥味。盐巴加得少,甜味没法被勾勒出来,加得多,花生死咸。这几个关键只要犯着一处,一锅好花生就变成一锅坏花生,运到市场乏人问津,还会遭逢顾客挑三捡四,调侃一番。我曾见过二伯意兴阑珊运回错加盐巴的花生,尝起来咸,加上又有油污味,味道可怕,足以破坏对花生清脆香甜的既有印象。
  花生煮好后,是一个长达经月的曝晒工程。颗颗湿重的花生拿到中庭、三合院厢房屋顶,上午铺好花生,适时翻搅,中午、下午又再翻搅,以让花生均匀曝晒。花生不能在入夜后收拾,免得湿气入侵,宜在傍晚前收拾妥当,隔日再拖出几个麻袋的花生,一一铺好,如此经月,湿重饱满的花生终于渐次轻盈,原本灰的、黄的色泽逐渐改变,终于去除灰的颜色,整颗亮黄、晶莹。一个月时光,不能保证老天爷作美,都不下雨,曝晒花生要判断当天日照是否够多,遇见急雨得赶紧收拾,免得花生受潮,或因淋了雨水增添异味,那就有损花生本色了。如果我没记错,曝晒后的花生到后浦市场卖,一台斤总有台币一百元以上的价格,似乎要价不菲,若衡量全程手工以及制作过程,当知粒粒皆辛苦。
  往昔,在过冬前,母亲会留给子女一只铁箱的花生,兄弟姊妹或就阁楼、或就衣柜等地秘密藏匿,一只铁箱的花生,就是一整个冬天的零嘴了。铁箱原是装饼干,每逢买了铁箱包装的饼干,大家都不舍得丢弃,预备拿来装花生。遇见大的铁盒,大家都争着要。
  除了花生,小时候也栽种玉米。玉米不像台湾或大陆,煮过、烤过,就好吃,多是饲料用的。记得母亲曾把玉米磨碎,制作面糊般的点心,加糖吃,非常可口,但是费心费工,在那样农忙与战乱时代,只能偶一为之。刨玉米是一个刚开始有趣,后来却乏味、疲惫的工作。先以起子在坚硬的玉米棒上犁出几条空缺,犹如飞机跑道,这时候玉米果实松了,用手扭转,即能甩开粒粒金黄的玉米,但玉米委实太多,加上它不能煮食、也不能烤食,渐渐地,双手发红、起茧。然而回老家,站中庭,望阁楼,我总会看见孩提时,兴奋地把玉米往楼上送,再接引到厢房屋顶的情景。
  我回乡,站老家中庭,在回忆中呼唤这些画面。
  黄金色的玉米、金黄色的阳光,家人灿烂的笑颜,整个画面都是声音,都在愉悦地闪耀着。
  
  凤梨酥,写下宝岛荚食新传奇
  
  大陆游客到台湾,最爱买的特产是什么?风梨酥。由于陆客的追捧,台湾的凤梨酥年产值已从6年前的20亿元新台币一路狂升到250亿元新台币。
  小小风梨酥,凝聚了台湾业者的许多心血和创意。风梨就是菠萝,闽南话发音“旺来”,台湾盛产风梨,凤梨又有“旺来”的吉兆,自然成为台湾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提起风梨酥的由来,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传说当年刘备招亲用的喜饼中就有以凤梨入馅制成的大饼;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共六种口昧代表六礼,其中也有一种饼以凤梨做馅,寓意“子孙旺旺来”。不过这些糕饼显然不是现代概念的风梨酥。
  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基本上还是以农产品及加工外销为支柱,特别是凤梨,在当时外销市场世界排名第二。一方面,台湾的优质凤梨被加工成罐头外销国外,为台湾挣下不少外汇,一方面,岛内有业者也尝试运用盛产的风梨制成果酱或蜜饯,而烘焙业者也试图用风梨做成中式糕点。
  一开始,糕饼师傅们将凤梨做成果酱,外面包上饼皮,做成风梨饼。但由于凤梨本身纤维较粗,酸度太高,吃起来口感不佳,纤维还容易塞牙,师傅们又尝试用猪油做成的饼皮来润饰,但凤梨饼的整体口感依旧不甚理想。于是,师傅们又试图将凤梨果酱融合其它食材做馅,无奈始终找不出一个令大家满意的口感。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之下,糕饼师傅们终于找出了风梨酱的最佳搭配物――冬瓜。含水量高达90%的冬瓜,组织纤维细密,煮熟脱水后,加入风梨、糖、麦芽等,经长时间慢火熬炼,以凤梨冬瓜制作出来的凤梨酥果然口感不一般,它纤维细腻,甜而不腻,黄澄澄透着凤梨的香味。而且冬瓜性凉、清热解毒,常吃可促进人体 新陈代谢,凤梨则生津解渴,助分解消化,两者皆对身体有益,是绝佳的好搭配。
  馅没有问题了,接下来是饼皮。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良,最后饼皮制作以天然奶油取代了原先的猪油,这使得饼皮更为酥松,吃起来更爽口,也更能呈现菠萝冬瓜馅的香甜。从此,凤梨饼成为风梨酥,并以其独特口味,逐步成为全台湾最受欢迎的糕点之一。
  小小凤梨酥,凝聚了业者不少心血和汗水。为了让观光客尝到同样的口味,建立凤梨酥的口碑,台北市糕饼公会特别制定了一套“凤梨酥大宪章”,除了规范风梨酥饼皮制作流程外,规定凤梨酱必须含凤梨果肉20%以上,含水率控制在20%以下,另外酥饼皮与凤梨酱的重量比必须控制在1.3至1.6之间,整个产品的含水量不得高于12%。
  在恪守规矩的同时,这些业者并没有止步,而是不断顺应民众口味、审美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式风梨酥。现代人注重健康养生,糕饼师傅们便开发出五谷杂粮、松子、蛋黄、栗子等不同口味的风梨酥;饼皮也加入燕麦等食材,口感更为丰富多元。也有业者改用其他水果做馅料,发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与此同时,风梨酥的包装也格外注重文化含量,让人一看都有“买椟还珠”的冲动。
  与此同时,台湾各县市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推销凤梨酥,使得风梨酥成为台湾精致糕饼的象征。一连六年,台北市都举办“凤梨酥文化节”,同时也举办“风梨酥大赛”,不仅促进了观光产业的发展,也让台北市的糕饼烘焙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更精致、更具创意的多元风貌。今年的“台北市凤梨酥文化节”8月17日起,连办5天,展售合一。今年的“风梨酥大赛”首次扩展至全台业者,报名参赛店家数为历年之最,共计有96家烘焙业者参赛,比赛分“传统风梨酥组”与“创意风梨酥组”,每组取前3名。今年创意组竞赛以推广台湾米、台湾菠萝为主题。包括将米取代面粉制成饼皮,或透过米的独特口感装饰饼皮以变化口感,甚至以米创造出各种质地,入馅增添独特风味。另外,菠萝馅也限定使用台湾产菠萝,且菠萝果肉需占20%以上。96家业者200多款各式凤梨酥同场竞技,经过凤梨酥美食网负责人等6位评审试吃后,最后分别由顺成蛋糕、金格食品拿下传统与创意组的金牌。
  今年的台北风梨酥达人争霸赛,最后由手信坊获金奖殊荣,君城蛋糕与欣奇时尚烘焙则分获银、铜奖。今年达人大赛不仅讲求制作品质,更要求销售技巧。参赛店家除要以相同原料,10分钟内徒手制作42颗皆重50克凤梨酥,再由评审试吃评分,最后还要以3分钟推销术争取评审支持。比赛最后由手信坊穿着和服的李青蓉以良好仪态与口条胜出。评审黄福寿表示,好的凤梨酥除色泽外,用料比、层次感与本次竞赛指定原料米麸使用比重,更是决定口感关键。销售技巧评审吴恩文则说,最好的销售就是让消费者相信被推荐商品。
  无数人的努力,成就了风梨酥的美名,也共同写下台湾美食的新传奇。
  
  周云蓬唱歌给台湾听
  
  我喜欢音乐,台湾也喜欢办音乐季、音乐节,我们的空气里总有音符在跳舞。热闹的摇滚自从多年前新北市的贡寮“春天呐喊”,一路召唤出垦丁的“春呐”、花莲在年底十天不中断唱到隔年元旦的“旭日东升”,另有各地不胜枚举的中小型摇滚季;以“慢活轻活”、“绿能环保”、人文意识浓厚的有“简单生活节”、“草地音乐节”、“流浪之歌音乐节”等等。一年到头买票入场的、免费公开的音乐活动,简直可让不同形态的音乐迷,听到耳朵出油……
  因为年轻叛逆,我曾在念高职时组过Band(乐队),团名叫《LonelyWolf》。没成为音乐人的我后来成为诗人作家,但追踪好音乐却比别人敏感太多。这次专作世界音乐、文学民谣、大自然跟台湾少数民族主题的大大树音乐公司,便邀请了大陆著名盲歌手周云蓬,来台“流浪”唱他的诗歌。而他的《春天责备》也一并出繁体字版,我跟马世芳、张铁志都为之新序,台湾民谣教父胡德夫也担任推荐。说实在的,大陆这20年音乐,我只接受了崔健、唐朝乐团、朱哲琴、窦唯、王菲、宋祖英跟谢雨欣等少数,连许巍、张楚、花儿……我那太个性的耳壳都不肯听。直到前阵子接触了老周的《牛羊下山》,狠狠感觉到又被拨动了心弦。
  周云蓬不瞎。连明眼人都不会像他懂得那些哲理、人生的信仰。他是个明心见智的行者,走过大半个中国,盲杖是他武器的伪装,音乐则是他的气功,足以初闻之一瞬,就受伤或治疗,感到一股气冲到咽喉,或眼泪被逼到悬崖的极限;要不就四肢舒畅、仰首欲长啸。哭笑之间,由不得对手反击。
  他的声音里有一条路,连接他的诗和诗人们的作品,听着听着,便回到唐宋、城市的辉煌夜景、苍凉的雨夜、乡下无以名状的那种无聊的宁静、男女情爱的离合,有勇气跟悲苦,也有潇洒与难舍。周云蓬的音乐会高空弹跳,让人心高高低低,抓不到这世上的真实,只能将眼睛闭上,消掉时空感,如悬宇宙虚空中。
  我才是瞎了的人。以为自己坚持爱情,就不老;以为不上班,就自由;以为不教书,就不担心年轻人;以为喝酒不会醉、以为没人想了解我……自以为是聪明人,能看清现实,却老是碰壁、受伤。这不是瞎了么?还不如跟老周一样,把对外索求世俗的双手收到口袋里,吹一段口哨,自嘲失败的无所谓。音乐里,我跟着老周的牛羊下山曝,入世一般的忏悔愚行。
  他是飞天,有灵通,在黄酒两杯下肚后,眼睛就开了。老周很抒情且豁达,他“拿出事先买好的啤酒和煮鸡蛋,喝上两口,于是世界就成我哥们了,坐在我旁边。”那是他首次单独上路到远方的心境,而他就要到台北流浪几天,唱他的诗歌给台湾听,这样无惧的轻松与温软心肠。我备好老绍兴酒,等他飞来。
  
  七夕,我们共同的“情人节”
  
  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农历七月初七。这个日子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普通而又寓意深远,唤醒了睡在中华儿女心头的爱情之神,诉说着感动、美好和期望。这个日子情柔意浓,犹如盛开的荷花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每到这一天来临,有关情和爱的活动成为海峡两岸人们生活、经营的主题。这天,“宝岛”处处洋溢着爱的蜜意,人们感受着“牛郎织女”古老传说的魅力,体验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愫,度过浪漫有趣的“东方情人节”。新竹、宜兰、台南……从北到南,以“七夕”为主题的活动接二连三。情侣们或可漫步灯光装点的银河鹊桥,或可在水上幕布投射“爱的告门”,或可亲手制作浓情蜜意的巧克力,或可到花海享受温馨时刻。
  看那“浪漫嗨趴”,让情人码头高雄茄楚区兴达港口人潮涌动、热闹异常;有年轻的情侣、新婚夫妻,也有熟龄男女、银发夫妻忘我的深情相吻,接受着祝福。再看那“淡水金色情人节”如期而至、浪漫登场,年轻的情侣们相约淡水河畔,一起看夕阳、品美食、赏歌舞;夜幕降临,盛大烟火秀如期上演,夜空绚丽多彩,为那些情侣们营造了在缤纷夜色里倾诉爱意的醉人意境。
  台北政府与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合作,邀请传说中掌管男女姻缘的“月下老人”造访林家花园,为未婚男女祈求良缘美眷。巧解鸳鸯扣、贵妃锁等益智游戏,让单身的女青年们在游戏中结识了心仪的“如意郎君”。
  我们共同的“七夕节”,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爱与情。浓浓的情意,暖暖的爱意,飘过了台湾海峡,揉进了海风里,轻轻拂过我们的心头。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浪漫、一样的难忘、一样的留恋。当然,不光是“七夕节”,还有很多我们一样的习俗、一样的传统节日,一样的重要岁时节令,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这么多的“一样”,是我们一脉相承、同根相连的最好佐证,也是台湾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动体现。
  “七夕”已过,情意绵长,割不断的是血肉、分不开的是亲情!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文明的符号,方方正正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时节,也记录着台湾文化成为组成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