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外交,世界大舞台

  

  “中国的外交舞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一九七一年,与中国建交国六十个左右;
一九七九年,一百一十六个国家;
如今,一百六十五个国家。我们的领导人,我们的外长,足迹遍及全世界,舞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这是有四十余年外交经验的外交家、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不久前一次演讲中的感言。

  

  外交新理念定方向

  

  二00四年,被许多外交家视为“胡温体制全面展现外交理念与外交风格的一年和中国外交的开局之年。”因为,北京于八月召回了二百二十二个驻外使节、总领事和驻国际组织的代表,由胡锦涛主席亲自主持、全体政治局常委出席,召开了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会议确立了中国外交的“利益观”、“合作观”和“国际观”。分析家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二00四年成为中国外交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审视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尤其是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基本定位与目标应该顺应变化,维护国家的基本安全与实现国家的稳步发展。

  

  外交的理念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和对外交往的方式,正确的外交理念指导下能把发展的机遇转化成对中国有利的外部环境。尽管西方外交鼻祖摩根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阐述,国家利益室外交政策的“北斗星”。但新中国外交很长一段时间回避甚至排斥谈及利益,利益作为外交的根本,正式在二00四年被确立起来。胡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合作观”成为中国外交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各国相互依赖,彼此影响。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同其他方面开展合作,寻求利益汇合点,“以合作谋和平;
以合作促发展”,实现共赢多赢。

  

  “国际观”是中国外交的原则。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意识形态曾在中国外交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客观现实表明,在今天世界范围内单凭意识形态已无法理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还强调,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主张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务实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外交布局已发生明显变化:“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位列首位,排在“增进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之前。去年一年内胡锦涛主席同几乎所有大国元首会面,各大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接踵而来,相继访问北京,显示了“大国外交”在这一年中的突出地位。中国领导人以“微笑外交”的姿态,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多达二十九个,其中接壤的邻国有十五个。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互为战略依托、推进合作共赢”的大周边外交。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南北“两翼齐飞”的放射状区域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在北面,“上海合作组织”从初始阶段向实质性合作阶段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安全、经济领域的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平台。在南面,以“10+1”和“10+3”为龙头,大力提升东亚合作机制水平。中国与东盟在安全对话、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方面不断拓展,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

  

  同时,中国原有外交布局大大增强了“参与多边外交,促进国际合作”的份量。中国在“积极参与跨地区合作和对话”、“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等方面的作为。今年是联合国建立六十周年,世界各国围绕着联合国改革展开了激烈角逐。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改革,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而且也在推动共同安全、共同治理方面,强有力地显示了中国的存在,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核心利益”成主流语汇

  

  “核心利益”已经在过去一年成为官方主流话语的表达方式,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外交场合指出,台湾问题直接关乎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涉及中国切身的国家“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是没有任何退让余地的。

  

  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指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必须谨慎处理,不能伤害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不要损害双边关系的大局。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必须得到尊重,这是大局、大道理。李在去年七月不顾中方的反对执意赴台,给中新关系蒙上了阴影。

  

  胡锦涛主席在去年亚太经合组织领袖峰会上直率地告诉布什:“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他重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人比中国人民更想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中国决不允许台独,决不允许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也将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因此他希望中美应共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并希望美国不要向台独发出错误的信息。

  

  在外交舞台上,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多边场合与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连续第十二次和第八次挫败台“重返”联合国和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谋,有力地遏制了台“过境外交”、“弹性外交”等各种名目的分裂活动。

  

  经济外交助和平崛起

  

  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四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巨人。《中国外交》(二00五年版)白皮书,在回顾二00四年外交工作时首度提到“经济外交。”

  

  二00四年八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经济外交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了发展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叶自成指出:“虽然中国一直在从事经济外交的活动,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都把经济事务作为其日程安排的重要内容,但正式召开这样的经济外交会议,还是第一次。它表明经济工作在外交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了,对形成和丰富中国的总体外交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外交部还设立了“经济外交与合作办公室”。中国各驻外使领馆也积极配合“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称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所有G7国家的总和。”中国经济越来越牵动世界的神经, G7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中国的财长和行长成为座上宾。

  

  去年中国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以外交促经济”、全面出击的外交活动:在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阿合作论坛召开了首届部长级会议,并签署了《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和《中阿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两个文件。胡锦涛主席出访拉美四国,签订十几个贸易合作协议,互通有无,都是史无前例的。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寻求“双赢”或“多赢”的办法,支持非洲摆脱贫困。

  

  德国汉堡大学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已经从被动的“以经济促外交”,转到有意识的主动的“以外交促经济”。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值得深入探讨。

  

  也有学者指出,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走势而论,“经济外交”应当是目前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手段。

  

  民本色彩日益彰显

  

  二00四年是中国外交正式启动公众外交议程的一年。中国的外交档案开始对公众开放,公众有可能了解一部分有关共和国外交的原始记录;
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走进外交部的大楼,揭开了外交历来神秘的面纱;
外交部长从高高的部长职位上走下来,在网站上与共和国的百姓进行交流,像拉家常一样地与网民们聊开了外交。外交,不再是属于少数职业外交家和国家领导人的垄断的活动,不再只是领袖们运筹帷幄的战场。

  

  二00四年也是中国公民海外遇袭事件发生最多的一年。中国外交机构协同有关部门处理了多起中国公民遇到的海外事故和灾难:解救在苏丹、伊拉克被绑架的中国公民;
对南非发生多起杀害中国公民案件、旅西班牙华商仓库被焚事件等,中方加强交涉,敦促有关国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中国工程人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遭到恐怖袭击和绑架后,中国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全力开展营救和善后工作。

  

  二00四年中国政府还建立了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由各驻外机构组成的应急协调处理机制。中国外交部还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公布中国公民“赴部分国家和城市注意事项”和中国政府对海外公民、侨胞采取的保护措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撰文指出,民本外交是一面旗帜,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它的方向与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一致的。

在政策的发展、指导政策的理念的发展以及很多政策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外交部门已经走得比较超前。(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