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体验感悟

西游记体验感悟篇一:西游记之我的感悟

西游记之我的感悟

小时候看《西游记》,感觉妖怪是最笨的,哪里需要孙猴子去打,自己就笨死了,明明唐僧落到手中,却总是不忙吃,结果总是被神仙们连窝铲除,连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都做不成。要我是妖怪,先把唐僧吃了,吃一口就长生不老,全吃了还不功力暴增,金刚不坏呀,那时候再去跟孙猴子和各路神仙PK,其奈我何?

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知道问题不那么简单。《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仙妖魔世界,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政治故事。既然是政治,决定能否吃掉对方的,自然不是嘴,而是权力。从政治角度来说,唐僧根本就不是一种适于食用的生物,为什么呢?因为在政治生态圈中,妖怪们看似强大,却处于食物链的低端,而唐僧反之,看似文弱,却处于食物链的高端。“吃唐僧一口肉可长生不老“,原本就是一句政治谣言。这样说,大家会越看越乱,还是让我们从孙猴子大闹天宫说起。 孙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说是源于天庭人才选拔、晋升与使用制度的缺位,并非象某些站在老板角度写的书所言,什么猴子心火太旺,自视太高,不懂适应社会等等。如果说猴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政治,没有学习过几个代表,不懂得体现自身的先进性,故而在生存斗争中无战不胜,而在政治斗争中则始终无法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

孙猴子出国求学归来,虽然作为一方黑社会老大,以强索金箍棒,强销死籍等等行动,树立了经典恐怖主义权威形象,但毕竟是在政治生态链低端竞争而已。在强销死籍,彻底解决生存等问题之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他需要自我成就,但他这种仙,只配叫“妖仙“,天庭当局是不承认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象猴子这样的妖仙或妖怪,《西游记》中比比皆是,散落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他们都面临着孙猴子一样的自我实现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这种草根阶层人才,可以想象,只要妖仙们想自我实现,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没有第三路可走,因此,没有孙悟空造反,也会有别的妖仙起事,这跟《水浒》中好汉的下场没有区别 。

值得一提的是六耳弥猴,它看到了孙悟空当年激进手段的失败,于是启用最高级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复制为孙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经的**队伍,企图采用和平演变手法,达到晋升的目的。孙悟空或许会奇怪,取经有什么好,干嘛那么辛苦来伪装自己。说白了,草根阶层只要有能力有愿望,谁不想出人头地,由被统治者成为统治者呢?对于猴子这样的草根豪杰,玉帝第一反应是“那路神将下界收伏?“,也就是说,在玉帝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危机感,他并不认为需要扩大统治基础,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才进行什么识别和选拔。反之,太白金星是个人物,他建议道:“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这个建议极具深远的政治意义,一是革新人才体制,化解民间积怨,二是扩大统治阶级基础,问题在于玉帝是个见子打子的主儿,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进行,其后对孙悟空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闹天宫。更导致了如来不得不另起炉灶,通过“唐僧取经“重建政治生态圈的大谋略。

西游记体验感悟篇二:读书笔记 感悟《西游记》的悲剧性

感悟《西游记》的悲剧性

《西游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幻想成分特别浓烈的神魔小说。对于《西游记》的主题和主题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关于主旨,就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状况,有三种主题说是最为突出的。最主要的是反封建说;其次就是就其作为神魔小说而言,宗教说有很多认同者;从其产生的历史年代来看,反理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关于主旨的性质,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浪漫喜剧,因为《西游记》的结局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尾,一只胆大妄为的猴子最终修成正果;也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悲剧,主要是因为在作品中象征反抗精神的孙悟空最终被镇压,并皈依镇压者,因此反抗不成功,是为悲剧。关于主旨笔者倾向于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反封建的悲剧。笔者在此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西游记》的主旨和主旨的性质进行探微。

关于悲剧,在西方,悲剧是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在中国,悲剧与西方相比较,倾向塑造英雄悲剧,制造悲剧冲突,多以大团圆结局,往往削弱了悲剧的力量,有时甚至隐藏了悲剧。从这一点出发分析《西游记》文本,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西方式悲剧”的细节情节,而从整体上看是“西游记”是一个“中国式的悲剧”。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如此看来,《西游记》应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作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西游记》中的悲剧性细节和取经事件本身,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接下来从“取经人的悲剧身份”、“取经路上的悲剧与荒唐”、“取经事件本身的悲剧”三个方面来感悟《西游记》的悲剧性。

(一)取经人的悲剧身份

孙悟空的生活轨迹,起先孙悟空只是一只石猴,虽然吸收了天地灵气,出生时给天庭造成了很大的震动,但此时的孙悟空在天庭看来只是一只不成大事的猴精,对他们造不成威胁,所以他们放任孙悟空自在逍遥;当孙悟空学成归来之后,大闹龙宫,擅闯地府,此时的孙悟空已不是当初什么也不会的猴精了,天庭感受到了来自孙悟空的威胁。他们于是想收复孙悟空,遂招孙悟空为“弼马温”。谁知孙悟空并不买账,反下天去,自封“齐天大圣”。有一点需要注意,天宫虽然给了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但并无齐天大圣之实,因为“齐天大圣”这个名头威胁到了天界正常的管理秩序。后来才有了大闹天宫,尽管孙悟空神通广大,闹翻了整个天庭,但天庭的主宰者玉帝仍不放弃镇压,请来了如来佛祖。当时的天庭象征封建王朝,孙悟空则是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有识之士。不幸的是,惟一的反抗者最终被镇压。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力量的强大,根基牢固。后来,孙悟空走上了取经道路。有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此处写的有点不妥,过渡得有点唐突。其实不然,孙悟空从天庭的反抗者,走向了归复镇压者的道路,再“(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西游记体验感悟)顽强的反抗者”最终也敌不过封建社会的力量,表达的力量更强一点。

孙悟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其实就是封建统治者用封建思想同化孙悟空的过程。我们看到最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个名头被天界佛界承认和接受。因为此时的孙悟空已经从思想上完全归复了他们,可见统治者的阴险用心。

取经路上,孙悟空不被唐僧理解信任,也多是因为孙悟空起先是封建社会象征的仙佛两界的反抗者。而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原本是属于仙佛两界的。这样取经队伍就分成了两个相对的阵营。孙悟空与唐僧四人不是一个阵营的。所以,唐僧如此对孙悟空就不足为怪了。四个徒弟只有孙悟空戴了紧箍咒,每遇妖怪,孙悟空打头阵,皆因西行取经过程对于孙悟空是一个收复同化的过程,其他四人只是

赎罪的过程。可悲的是,孙悟空接受了这样一个安排,并最终完成了思想归复。

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原是仙佛两界的人,皆因犯了仙佛两界的“戒律”而遭贬。值得思考的是,遭贬的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后遇观音,诚心忏悔,俯首求救。观音是个重要的角色,仙佛两界是当时封建社会的象征,观音则是这个统治的帮凶。

唐僧不听说法,猪八戒爱慕嫦娥,沙和尚打坏了玻璃盏,白龙马烧毁了明珠,都是一些无心之过,却遭到了严重的惩罚,这与封建统治者利益至高无上是相似的。可怜的白龙马是由父亲告上天庭的,尤可见封建纲常思想为害之深。这种伤害还体现在唐僧生母满堂娇的身上,满堂娇在一家团圆之后,最终“从容自尽”正是封建社会“贞洁观”束缚的影响。

(二)取经路上的悲剧与荒唐

取经路上,唐僧一行经过了许多国度,这些国度就是封建社会世态的种种缩影。乌鸡国国王伸冤无门,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车迟国国王因僧求雨不得,便让僧与道为奴,可见封建统治者的荒唐;灭法国因僧曾谤了他就许天愿要杀一万个和尚,比丘国国王因听谗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封建统治者昏庸和残暴的本质尽现。

取经途中被孙悟空一行打死的妖怪,其实是孙悟空原来的影子,妖怪不服天界的规法就象取经前的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而仙佛两界让孙悟空去打杀这些妖怪,映射出了统治者的阴险专治。

最后,唐僧被传经者索取人事,没有“人事”就只给几卷白纸,逼得唐僧只得把化斋用的资金钵盂送上才得以取得“真经”。那道貌岸然的如来佛祖,还说什么经不可轻取,亦不可轻传,过去卖了三斗

二升黄金米粒还嫌卖贱了,使后代子孙们没有钱用。原来这个至高无上的佛祖却是一个贪图利禄的利欲熏心者。其实是封建社会统治者贪婪和虚伪的反映。

(三)取经事件本身的悲剧内涵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民间被广泛认为是肯定历经艰难求取成功的坚持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吃苦精神,那在仔细研读了《西游记》文本之后,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除了肯定一种吃苦精神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定性?这是笔者重点讨论的,在讨论整个取经事件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表格:

分析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唐僧师徒西行途中所遇阻挠完全由其四人解决的困难,战胜的妖魔很少。多是仙界佛界的人帮忙,有很多还是佛界的刻意安排。取经这一行为对唐僧而言的意义就并非历练意志,虔心向佛这么单纯了。如果说取经是磨砺唐僧意志,坚定其对向佛的信念,那么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的战胜,按常理言,唐僧应当是主力军,然而,这一路上的唐僧可以说是一个“傀儡”,没有一个完全由自己战胜的困难,甚至经常是孙悟空一行的累赘。那么这样的西行能历练唐僧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能的庸僧,只有一个西行取经的念头,却不知道如何去战胜困难,到达西天,甚至此时坚定西行的唐僧都没有了当初为父报仇的果敢和勇气。唐僧陷入一个困境,虔心求佛,却不知道佛在何方,这其实就是如来一行想要的结果。唐僧的前世由于轻慢了佛法被贬东土,如来要唐僧完全的信服,只要这样就够了。所以今世的唐僧只有一颗愚信佛门的心,而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最后在到达西天的时候,授予唐僧佛门最高的名号,真正的原因是基于此。同样,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他

西游记体验感悟篇三:《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的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这个道理是我在《西游记》中总结出来的。

《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及其特点想必大家都熟之又熟了吧,那么我就不对这个话题加以讨论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唐僧师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一个千年尸魔,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婆婆,花言巧语使唐僧和猪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妖怪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即使老丈为妖怪化也不准孙悟空去打,还念紧咂咒来惩罚孙悟空。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妖怪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贬书,孙悟空恳求师傅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妖怪将波月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僚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傅。孙悟空虽然被贬回山,扔不忘取经大业和师父的安危,准备下山。见八戒来求援,立即赶往波月洞。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妖怪,自己变成老妖的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

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惑妖怪又化成村姑、老婆婆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要坏本来的面目,悔恨自己不该乱发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孙悟空。这时孙悟空现出本相经过激战,消灭了妖怪。师徒四人经过此翻磨难,重踏征途。——这就是经典的“三打白骨精”。

唐僧那么笨,去西天取经为什么要非得带上唐僧呢?而且还由他领着四个本事大过于他的徒弟?孙悟空几个筋斗就可以跑到西天把经取回来,就是猪八戒或沙和尚慢一点也可以把经取回来,实在不行让“水下王子”变的白龙马跑去把经书背回来也就是了。小时候每看到唐僧被骗时,就回有一种莫名的气愤感,觉得唐僧总是拖累几个徒弟。而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去西天取经为什么要带上唐僧了,西经不是什么人都能取到的,取经的人要仁道、善良。作者不只是为了让我们看唐僧的笨,而是想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起初,只有唐僧是真正善良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都是因为犯了错被贬到唐僧身边。最后,每个徒弟经过了这些困难和挫折后,变成了正直、善良的人。

一个由魔到佛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奋斗,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终究会有苦甘来的一天。我们要勇往直前,体验取经路程的艰辛,知道因果报应这个道理,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