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人生

纳兰人生篇一:10首纳兰性德最凄美的词

十首纳兰性德最凄美的词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他还是明珠长子,康熙帝御前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喜欢纳兰,并不在于他的显贵身世,而在于他的至情至性。几百年来,纳兰的一切都让后人为之着迷,为了探寻纳兰生命中的痕迹,人们只能从他的词中入手。小编选出纳兰10首最凄美的词,与大家分享。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

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2. 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3. 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浣溪沙》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纳兰的哀愁都溢了出来。

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

这就是纳兰,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满腔愁苦,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 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样,在肠断心碎之后,“忆平生”了。

4. 画堂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

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纳兰的呼喊显得这么苍白,却有着呼天抢地的悲恸。这种悲歌,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喃喃的絮语,是卑微的抗争。

就像“浆向蓝桥易乞”,就像“药成碧海难奔”,爱人远去,如若相会,只能在天河里相亲相望了。就像是他的爱,注定了漂泊,再也没有归期。

5.虞美人·秋夕信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

读这首词,不能不让人想起《红楼梦》。

信步竹林,竹叶满地,宛如愁绪片片。站在石阶处,内心生出无限荒凉来。这不正是宝玉吗?这位多情公子,又在缅怀哪位妹妹?

如果是,我宁愿相信此刻他想的是那个夏日里任性的撕扇子的晴雯。

就像他在《芙蓉女儿诔》中写的“红绡帐里,公子情深; 始信黄土垅中,女儿命薄!”纳兰叹的,是否也是这样一个命薄的可心人?

我所爱的,正是最后一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往事历历。夜寒露重,他呵手写下诗篇,为她。纳兰的好词,仿佛就藏在小事里,淡淡一句清言,俩人的情深呼之欲出。

爱情里的那些小事,想起来都有深情。

纳兰人生篇二:纳兰心事几人知 ——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纳兰心事几人知

——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便不会在红尘中充当一个倦客的角色。本文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出发,并借助《纳兰词》来分析他悲情的一生。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和纳兰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

[关键字]:纳兰词 ;纳兰性德 ;可望而不可即 ;功名之路 ;人生经历。

[Abstract]: if the life only as in the beginning, Nalan not in human society as a tired guest rol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alanxingde life starting, and with the help of" Nalan word" to analyze his tragic life. It mainly displays in three aspects: a. The natrium blue love within sight but beyond reach. Two. The natrium blue gray rank road and Abram summer flowers as beautiful but short life experience.

[Keywords]: Nalan word; Nalanxingde; within sight but beyond reach; fame road; life experience.

引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美好,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无奈和伤心。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可繁华过后,终逃脱不了曲终人散的命运。他的一生恰如三月的梨花,在春光最盛时凋谢,美丽之中有着淡淡的伤感,一生追求完美却终究摆脱不了孤寂落寞的悲情人生,真可谓重重心事谁人知!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叶赫那拉氏,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

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作品有:《侧帽集》《饮水集》《通志堂集》《画堂集》等。

悲情命运探究

纳兰心事几人知?他用生命演绎的人生篇章,还没有翻完就悄然停止。短暂三十载,却唯美的容不下一丝瑕疵,初识纳兰,欣赏。再识纳兰,怜惜。是什么促就了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

纳兰之情可用李煜之《相见欢》来诠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纳兰容若一生邂逅了四个女子,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据《纳兰词》透析,他爱过一位有婚姻之约的“绝色”女子后来被选入宫,相爱顿成陌路,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愁绪,此女子似乎是他的表妹。但看纳兰词,确有此事,请请看下面两首词:

“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似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

“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间阻你,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临江仙])。

前一首表达了男子因为某事耽误了跟自己绝色恋人的结合,这恋人被比自己更有权势的男子夺取。男子只好寄希望于死后再相会。论故事情节,的确像纳兰一个恋人被选入宫了。后一首则可以看作是纳兰在跟已经入宫的前恋人在偷偷幽会。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诀。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情缘容易绝。燕子依旧,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尾用“梁祝成蝶双双飞”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与妻子阴阳两隔痛不欲生之苦。还有“被酒莫惊春更,赌书消得泼荣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借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生活故事,回忆与亡妻的诗情画意的生活乐趣。从

词里看,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的是他的原配妻子卢氏。卢氏死后,纳兰有这样一些话:“知己一人谁是?已矣!”“鸾胶再续琵琶,问可及萼绿花?”“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此情已是成追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而卢氏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呢?纳兰喜欢的女子是可爱淘气的丫环类型,而不是端装大方的小姐类型。而卢氏亦如此,她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性情羞涩,忧郁,有点俏皮,身体偏瘦,纤腰。当是一位活泼可爱如小丫头的女子,不属于端庄严肃的大小姐派头。有文献说卢氏“生而婉娈”,应该是可信的。卢氏大约于康熙十二年与纳兰成婚,死于康熙十六年三四月的一个“葬花天气”。纳兰说的“几年恩爱([沁园春]《瞬息浮生》)”应该是三四年。这几年里,卢氏给多愁善感的纳兰公子多少快乐,多少慰藉,有许多可以从他的伤逝掉忘词里得到印证。

后来纳兰性德又娶一妻官氏,可他无法走出卢氏死去的阴影,这位女子最终还是走不进容若的心里。直到暮年遇到江南女子沈宛,“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归江鸟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看斜阳。”([虞美人]),从词中看,纳兰辜负了这位江南女子,中没有因甜蜜而掩盖现实的残酷,“满汉不通婚”的规定,是纳兰有心却无力跨越的藩篱。面对沈宛的悲与怨,纳兰只能“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山花子?风絮飘残》)。

他的一生爱情经历跌宕起伏,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后与卢氏长期分离,妻子早逝以及人生暮年与江南才女沈宛的恋情受“满汉禁婚”而夭折等等。“三月咽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南乡子?为之妇题照》),纳兰爱的生活如此之悲,人上若此般悲凉凄苦,如果可以选择,他定会选择平凡幸福的生活,如此,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事也只有他知,他懂了。

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

纳兰容若生于北京,其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及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姐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

定是荣华富贵,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容若偏偏“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他出生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使他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看轻,对仕途的不屑,导致他内心世界比较复杂。本来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按理说不应该只做一名御前侍卫,这不是他的人生抱负,他的阿玛权倾朝野,皇帝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其实只是拿自己当一颗棋子,用来牵制自己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因而,他之前的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就这样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无形的压制着,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今无法却实现人生理想,心中自是不平和痛苦,在皇帝身边当侍卫看似荣耀,实则是没有自由,没有自身价值的仆人罢了。伴君如伴虎,整天“慛慛又临履之忧”。让纳兰容若这位看重自由和尊严的贵公子,不免意志消沉,并厌倦侍卫职务,身不由己的成了皇权之下双方斗争的牺牲品。于是纳兰性德无可奈何的发出了“我是人间惆怅客,之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哀叹(《浣溪沙》)。仕途中的容若是不称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他的精神怎可能不堵塞。

纳兰词里说纳兰。我们从他的词里再来窥探其功名之路:“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着阙《蝶恋花》将容若的男儿眼界与气度竟显无疑。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气象极佳,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接下来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秋景,一副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避免,心中萌生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休戚相关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富贵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理想。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着这虽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更体现了他在追求功名路上对他人生命价值的认可。有时候,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便是一种痛苦。纳兰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原本是一腔激情,却终究在岁月的蹉跎中被现实

所挫败。纳兰真正深以为苦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现实的无奈,使得自己不得不违背内心意愿的矛盾与挣扎。在《蝶恋花》中“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一句极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点。说到底纳兰容若本身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十分执着的,他率真,喜欢自由,喜欢“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式的生活。而之所以促使他离开官场的,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假如人生也可以重新起航,恐怕纳兰也就不会如此悲情了吧。

三、纳兰如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

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等。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很美,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漫无边际,飘摇欲坠的文字读起来有种天生的淡雅,高贵。感情面前,人人都是脆弱的,容若用最原始,最古朴的性情华丽的渲染,藏不住的锋锐与犀利缓缓滑过世人蒙尘的心。多了流泪的眼睛,却多了流泪的心情。朦胧,非雾非烟的神女欲来时;深情,一往情深深几许,忧愁,不及夜台尘士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清澄,微雨花间,书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原来男儿的真性情竟也可以柔弱的如此淋漓畅快。喜欢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往往是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跳动。爱死了容若,他就是这世间少有的美男子,天性上。而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康乾盛世,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唯美,最美的词,最美的花,最艳的蕊。只叹息,阳光下看似缤纷的花朵,盛开后陨落。理解了容若的词,释然了他的无可奈何。毛泽东说过,观纳兰词,知兴亡。

其词作虽比别人多了些离愁别绪,也多了几许伤春悲秋,但主要与其家庭背景有关,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聪明好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天生话少,喜静不喜动,性格比较内向。也正由于有了这内向性格的保护,使得他在入仕前除了读书不需应付太多的杂事,而是精心经营个人的内心世界,编织细腻的情感之网。同时,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得他不需体验生存的辛酸,经历创业的艰难和饱尝仕途的坎坷。正因为这样,他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成了容若最大的爱好。这一爱好恰恰又促成了他的敏感,细腻性格的纵深发展,因为内向是敏感的前提,而细腻多情却需要环境来培养。衣食无忧,细腻,多情的纳兰性德就注定了以后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多了别人没有的特殊的东西。而

纳兰人生篇三: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纳兰人生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很难想象,一个处于封建制度如此森严的时期里,一位有权有势的富家少爷,是克服了多少的困难,才能视汉文为母语。不可否认,明珠作为他的父亲,是很有远见的,然而真正吸引容若的却是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代的繁文缛节,到历史冲刷以后的文化积淀,这一切都在吸引着容若,使他热爱,使他疯狂。

《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 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ss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ss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