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的感悟

行者的感悟篇一:读《行者无疆》有感

报告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

读《行者无疆》有感

第一次看见《行者无疆》是在高中时代,那是在同学的书堆中。黑色的封面,右上是四个行书的“行者无疆”四个字,一眼看上去张扬而大气。我匆匆瞥了一眼,终于没有开口相借。我想那时候急躁而肤浅的我,也许还没有资格去品位这样一本严肃的经典吧。但当不久前,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竟又鬼使神差地买了下来。品读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土很大一部分又取决于水,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一说。历史总是从江(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行者的感悟)河畔,海岸开始,亚平宁半岛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一方人又包括了但丁,米开朗琪罗,伽利略等等伟人,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对亚平宁半岛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历史从大海中走出,由不完整走向精致。

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藏。

中欧的神秘,都体现在深林与古堡中,而瑞士的希隆古堡便可概括中欧的内在。希隆古堡遁形于日内瓦湖边,却与日内瓦湖的柔美与年轻形成鲜明的对比。岩石铸就的古堡,给人以坚不可摧之感,而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融合,更让人体会古堡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古堡的地下原为监狱,曾有很多重要的犯人被囚禁于此。英国诗人拜伦有一篇诗歌叫做《希隆的囚徒》,写的就是一位被关押在此的日内瓦民族英雄波尼伐,他为了自由与信仰,即便身陷囹圄也绝不屈服。这不

正代表了希隆古堡坚毅不屈的精神吗?波尼伐的精神长存于此,正如希隆永远站立在那儿。

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

回顾欧洲历史,有多少大国的起落。英、法、德、荷兰,鼎盛时期的这些国家,无不展现出一种睥睨天下的意味,傲视群雄的他们打出了“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等不可一世的名号,但最终也都没落于无尽的自大与奢靡。作者在荷兰遇见了国际法院的副院长,史久镛大法官。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一位“大官”,却保持了他淡泊而坦然的品质。智者的选择会伴随他一生。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国”,却为何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

寂寞、苍凉、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冻。

经历过繁华与没落,才能沉淀一些厚重。繁华过后的苍凉,却很难再能将之捂热。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说成是世界霸主亦不为过。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逃不过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的命运。看着它如今的寂寞了再回想昔日的繁华,不由得会生起一点辛酸。再如庞贝古城,确实是雄伟磅礴的建筑,人民生活得也安宁而幸福,然而毁灭,却只在一瞬间就能降临。古城永远地掩埋在了火山灰之下,一切都被封锁了起来。今天再看到时,似乎还能听闻它不甘的嘶吼。

《行者无疆》全书,用一种轻柔、缓慢的语调,描绘了余秋雨之所见所感。平淡而朴实的文字中透出了人生真谛,淡雅而大气。读过一遍,不禁陷入深思,回味无穷。

行者的感悟篇二:读《行者无疆》有感

读《行者无疆》有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喜欢上了它,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还是因为它与暗藏在我心底的思维产生了共鸣。书的封面以黑为底色,在夕阳照射下的异国小巷,一个模糊晦暗的身影走在石板路上,在看到了这个意蕴深长的画面后,我迫不及待的买下了这本书。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余秋雨的书,很小的时候只是在印象中有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哦,他是当代散文大家,仅此而已。偶然看过了《山居笔记》之后,便被他那思考性的文字所感染和吸引,喜欢上了那些精巧的比喻,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一个千年庭院,一个乡关何处,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思,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他说:“我不愿守在象牙塔中与别人互为观众,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退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以庞贝古城的废墟为起始点,一直走到了北极点赫尔辛基,这期间有多少的艰难险阻,他却轻淡地这样描写,在那个不断的走着的身影后,我看到的却是一双深邃的眼睛和超越时间空间的心。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便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许余秋雨是对的,因为只有那里适合做欧洲的起点,罗马的存在便是一座丰碑,世上有很多表达美好的词汇,可以分给欧洲的各个城市,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固守一词,

产生争逐,只有一个词,他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会受用,只让它静静安居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这种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势,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束古藤溢出,从每一块石砖溢出,因此,罗马的伟大是历史走过的痕迹,这种伟大是一种永恒的典范。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读完了这本书,心从一开始的澎湃兴奋,到后来的平静思索,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描写我的感情,在看到最后一章时,忽然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恍然,这个北极雪原深处的小村,以超常的冷清总结了一路的热闹,它在大雪深处告诉我们人类最饥渴、也最容易失去的是同类之间的互遇互温,然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类文明的相遇、交融与分歧,智慧和欲望既带来了市嚣又带来了战尘,最终在一次次毁灭和复兴的轮回中带出的却是平静。

在一次次的行走与跋涉间,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文明的辉煌,有快乐、有思考、有辛酸,余秋雨十五年的旅行生涯凝成了这本书,这是书斋中的我们感受不到、也体会不到的,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在各类文明和古迹中徘徊思考,去感受那些旷古的历史奇迹。

文明,无国界。

行者,无疆。

行者的感悟篇三:旅行的感悟

少去旅游,多去旅行[得意]

我们常把旅游与旅行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可谓差之一字,谬之千里。旅游是一种消遣和消费的过程,花钱享受异地的风光、风情、美食和服务。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活腻味的地方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去。讲究走的顺利,住得舒适,玩得开心,食得美味,购得称心如意。讲究这些时,一遇到飞机误点,旅馆脏乱,景区拥挤或者是刮风下雨,购物挨宰等等,便会怒气冲冲,怨天尤人,觉得十分扫兴倒霉。

旅行则是一种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体验自然,感悟人生,不惧怕遭遇雨雪风霜和艰难险阻,把一切都视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随遇而安,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沉着应对,这就是旅行。

旅游就像快餐一样,将景区、景点作为集中目标,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快速到达,以了却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所以我们国家才出现了什么N日N国游。

旅行如品美酒,要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位和观察,以获取新知。旅行没有终点,行者永远在路上,正因为如此有别于旅游者酷爱的高档、奢华、和世界知名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旅行者钟情于人迹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

旅游之所以是从你自己活腻味的跑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那是因为心被功利和物欲所束缚,只有当心是自由的,才能走到哪儿都有美的发现,都有行者的快乐。

旅行在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会有独特的眼光和思索。相伴而行时,可以彼此分享与交流,而令人身心愉悦的自然风光和异域环境,又使行者容易敞开被城市禁闭的心扉,彼此深入沟通了解。因此,伴旅往往能够成为长久的知音、知己。这和旅游中的所谓一夜情和艳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旅游者选择的旅伴常是昙花一现,游过之后各奔东西,彼此忘却。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认为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可谓理想和完美的人生,实际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长途旅行,有一位叫马赛?普罗斯特的学者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目光。我们也可以说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之旅不在于拥有权势或金钱,而在于拥有精神、智慧和道德的力量,让我们少去旅游,多去旅行。

旅行如品美酒,要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位和观察,以获取新知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