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学习信息技术 水平 的培养 进入 21 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技能地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其更新的速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知识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几乎月月出新招。更先进的软件版本持续地出现,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对我们掌握这些知识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但是,信息技术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当然,对于一个刚入高中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电脑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它能为我们干什么,根本就不明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使用了分阶段的多种教学方法,以下的四个阶段教学在学生中反映良好。
一、
精心设疑 授前设疑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顺利导入新课。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过程和意志品质,有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不知疲倦地学习,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激发下,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便产生了理解自然,学习知识掌握规律的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后能使兴趣更加深刻,更加浓厚,因而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亚里士多德以前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水平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教师经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唤醒激发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水平的提升。巧妙设疑,步步引导,层层剥茧,很轻松地就解决了问题。
如:分类汇总操作问题为:1.男女职工工资奖金总额 2.分类汇总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3.分级显示符号的作用 4.如何去除分类汇总。带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有地方矢,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持续地获取。从原来的“DOS+WPS”到现在几乎被完全视窗化的“WINDOWS+WORD”取代。持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并且还图文并茂。能够说绝大部分高中生都能够看懂。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水平。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也能暴露出一些易出现的错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
学生演示 在这个阶段中,选择在自学中做对和做错的同学一起演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普遍性。把一些典型易错的问题展示给全体同学,让他们能进一步分析问题,
并引导他们更正自己的错误。在实践过程中,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正是教师需要强调的重点。如:分类汇总操作,学生未以分类字段实行排序,造成汇总结果的错误,仅仅一个普遍问题。在演示错误过程之后,学生自动发现了问题,提升了重视水准。这比教师直接演示准确做法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
鼓励学生动手,设立个性化作业 自学能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自实践,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教学中理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对课堂知识实行巩固,而且更能够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使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
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技能水平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持续熟练,从而实行练习或活动的速度也持续加快,学生在持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那么神秘。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也会大增,学习劲头更会越来越足。
学生练习的题目应该灵活多样并与实际相结合。计算机仅仅一个工具,所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凭统一的作业来判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养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实际上,在课堂及课外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手法仅仅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碰到问题,持续学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如:在“筛选”操作的练习中,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成表格,自己命题实行筛选。他们有的以世界杯足球赛为题,筛选出总积分大于10 分的球队;有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题,筛选出总成绩排名。这样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他们发现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持续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