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1 ?
人们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寻求真谛的缘由,不但由于探索真谛是艰苦的,真谛会束缚人的空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逢迎人性中的那些恶习。我也不懂这究竟是甚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寻求虚伪吗?或许是由于真谛好像阳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显得华丽。
真谛是甚么?很简单,由于真谛的缘由其实不是他们所接受的,在碰见 1 件新事物时,人们总是会怀疑,不清楚真实的现实。寻求真谛其实不单单是用嘴说,要认识真谛而勇于面对,信赖真谛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地。
复仇之心可以压倒死亡,爱情之心可以鄙弃死亡,荣誉感可使人献身死亡,哀思之心可使人奔赴死亡„„死亡还具有 1 种作用,它能够销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那些生前遭到妒恨的人,死后将为人类所敬佩!
每一个人面对死亡,都会恐惧,也都会思考,死亡是甚么?人类内心所想的,都是人在临死前痛苦的呻吟和痉挛,那惨白的皮肤和大的双眼,无不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依赖。但是死亡也代表重生,生命的新开始会更精彩,所以不用惧怕死亡,如泰戈尔的诗集中那句话“使生如夏生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样就足够了。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2 ?
1 口气读完《培根随笔》,不由为培根那充满哲理的语言所震动。特别是那 1 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入,充满哲理。撇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那字里行间的细微之美也足够感人了“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
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没必要相貌英俊,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色彩之美,而优雅行动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没有 1 颗仁慈的心,光有外表,只是 1 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样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
所以,人是由于可爱而美丽,而不是由于美丽而可爱。外在的缺点是暂时的,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美。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位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使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的`仁慈,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1 样只重视外表的美丽,而疏忽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少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 1 个打扮其实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使人肃然起敬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美德重于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3 ?
今天读了读《培根随笔》写的我看也看不懂,哎!真惭愧啊。不过我试着读了几篇。在这数 10 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 1 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入,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侧重论述人应当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 1 个人是 10 全 10 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点,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 1 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色彩之美,优雅行动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 1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色彩指 5 官相貌,主要是面部,是局部的。而行动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 3 者中最高。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4 ?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中,对生活的酷爱,对理想的寻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发奋图强的精神和态度。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 10 全 10 美的,而且每一个人的理想与信心不同,固然,所寻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他人的优点,吸取精华的地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本好书可使人明白 1 个道理,1 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 1 条捷径,1 本好书乃至可以改变人 1 生的命运!犹如培根所说:“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灵秀,数学令人周到,科学令人深入,伦理学令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令人善辩”,不能不肯定,从某 1 方面来讲,这是 1 本令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5 ?
《论求知》是 1 篇启发人们增长学问,探求真谛的文章。我们现在读的课内书本,终究的目的是应用。需要实践,使 1 门技艺。就如培根先生说的 ?
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夸耀,而应当是为了寻觅真谛,启发智慧。
人的诞生其实不是甚么都懂,由于知识不能靠遗传得到的。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上虽然不是 10 全 10 美的,但可以靠获得知识来改良。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聪明,演算令人精密,哲理令人深入,伦理学令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令人善辩。
知识是人 1 生的财富,要靠自己去求知,学到的东西都是属于
自己的,要通過實踐,把閲讀的知識發揮到現實當中去。因爲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就是气力這些名言 1 直教育著我們要博學,來充實自己的人生,發揮個人價值,乃至對社會作貢獻。這 1 切 1 切都需要以知識來作扎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