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育人大纲”撰写指南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育人大纲”撰写指南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课程思政”育人要求,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核心、落实OBE 教育教学理念,反映我校人才培养特色,融入学科建设、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打造有深度、有难度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要意义 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要求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指导文件,“教学育人大纲”除了指出课程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要求,阐明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所发挥的重要育人功能。以修订教学育人大纲为阵地,要求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全过程,要求即突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准则以及德行的养成和情感态度的引导,从而培育学生的公德意识、自省自律、团队意识以及恪尽职守的精神等,即符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学目标多元化—认知、能力和品德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我校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要。

 2、是正确理解学时和学分的内涵意义的需要 撰写“育人大纲”,需要教师正确理解以下学时和学分的内涵,把握好课程内容的难度与深度,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两性一度”原则,突出高阶性、创新性,体现挑战度,带领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仅学到新知识,并且学到新的认知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水平。

 我校课程关于学分、学时的说明如下:

 理论课(含未独立设置的实验、上机部分),1 学分对应 16 学时教学与 32

 学时课后学习。实验课(独立设置的实验、上机等),1 学分对应 32 学时实验教学与 16 学时实验外学习。实践课 1 学分对应持续一周的集中性实习实践活动,对于分散进行的实践环节根据实际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每满 1 周计算 1 个学分,或者每 32 学时计算 1 个学分。体育课按照每 32 学时 1 学分计算。

 所有课程的学时数应按 8 的倍数设置。

 3、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撰写“育人大纲”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综合了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等知识,对教育中的问题,用哲学的观点、教育的观点予以阐明,它具有实践性和反思性。在教学育人大纲的修订中明确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教学智慧,自觉总结和反思教学,提升思考教学问题的理性能力,明确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有助于教师发展性地看待学生和理解知识,还能帮助教师判断并明晰教学行为的根据和前提,展开教育探索,不断质疑、创新、反思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树立专业理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是推进教学范式改革、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 教学范式体现了某个时期或阶段教学这一复杂的实践活动的综合特征,不仅包含教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还包括教学模式、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工业时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向“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更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范式演变的过程中,教学理论的融合与创新,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的全面升级,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教学空间的拓展,使得 MOOC、翻转课堂、SPOC、即时互动教学、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分布式学习、人机结合的协同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日益普及。教学育人大纲的修订,需要融入对 “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教育教学等多方位的思考,研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教学目标、内容编排、知识点逻辑关系、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评价等,实际是对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是推进我校教学范式改革,实现有效教学的充分条件。

 5、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随着“十九大”对国家“新时代”的定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中国强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育人大纲的修订,包含了如何将创业精神、创新

 思维、创新人格以及专业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内容,促使教师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发展方向进行积极思考,动态修订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途径。

 三、基本思路 育人大纲的制定要坚持目标导向,明确要始终贯彻好一个关系、两个融入、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关系”是指要明确课程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关系;“两个融入”是指分别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三个层面”是指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本质是育人,课程教学要实现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

 此外,教学育人大纲还要明确考核方式,丰富课程资料,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实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忙起来。

 四 、 撰写说明 (一)

 教学 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系统地阐述对课程的整体设计,明确思政育人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试着表达到对教学目的、教学价值、教学功能、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具体看法,理清诸如“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等教学核心问题的回答。

 (二)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具体达成。教师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层面确定课程分目标,并明确与培养目标(毕业生在毕业后 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和毕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知识方面,教师要明确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体都有哪些。在能力方面,教师要围绕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明确该课程对学生的哪些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价值观方面,教师需明确该课程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课程目标参照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制定。

 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类课程只需填写课程目标,不必填写与专业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

 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模块,还必须阐述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

 ?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引导:

 每一门课程都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本质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规律”是任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如何和以学科知识讲授为载体,通过案例讲解、言传身教等形式,促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完善。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引导:

 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讲授推动本课程知识技术体系重大突破的案例分析,包括背景、创新点、方法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科学家思想、成果综述等;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最小限度开设验证性实验课;指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以科研促教学,讲授教师个人在知识技术创新体系中的贡献等。明确如何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中,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模拟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塑造职业品格,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其创业就业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

 考核方式 明确课程全过程中的考核形式、具体考核范围及要求、评分占比等,明确考核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强化过程考核,注重知识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丰富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课程考核根据课程特

 点,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

 课程考核细则须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本科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执行。

  执笔人与审定人 执笔人:大纲撰写的主要参与人(最多可填写五人)

 审定人:

 学院具体审定此大纲的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