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 (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 小于 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

  过多。

 社会总供给 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 过

 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

 ②社会需求旺盛;

 ③成本上升等。

 ① 纸币发行过少;

 ② 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推动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

  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

 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 但

 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

 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

  济发展。

 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

 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

 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 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

 ①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

  第 1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

 ② 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

 但买方市场有宏

 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4、

 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

 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说明外币升值、 外币汇率上升; 反之,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 商品过剩, 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

 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形成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

 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也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

 )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 联系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价格与供求相互关系使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得到配置 )

 第 2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

 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

 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

 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 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 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 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 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 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

 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的根

 本经济特征,

 公

 是社会主义经

 有

 济制度的 基

 制

 础, 在国民经

 经

 济中居于 主体

 济

 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

  形式 含义 作用 国有经济(包括混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 合所有制经济中 产资料。

 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 的国有成份)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集体经济(包括混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 合所有制经济中 料。

 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 的集体成份)

 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

  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个体经济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 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

 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商品生产和流通, 扩大社会服务, 增加就业。

 第 3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场经济的重要 私营经济(包括混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 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 非 组成部分(不 合所有制经济中 基础。

 生活需要, 吸收劳动者就业, 增加国家税收。

 公 是社会主义经 的私有成份)

  有 济的重要组成 外资经济(包括混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 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 制 部分)。

 合所有制经济中 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 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 经

 的外资成份)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 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济

  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并以股票形式加

 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股 公司的资本 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股 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

 东只可以用货币出资。

  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由 50 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

  公司股东人数 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 应当有 2 人以上 200 人以下为发起人。

  任公司。

 公司股东对公司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一

  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的责任

 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公司规模大小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

  3 万元人民币。一人有限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00 万元。

 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0 万元。

  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联系 :哲学中系统优化的方法

 综合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意义

 企业 经营管理好、 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

 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企业兼

 兼并 势的企业。

 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 长期亏损、 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

 按法定 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②企业

 第

 4

 页 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破产

 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企业破产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5、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6、就业的意义

 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8、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③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权利的维护: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所得×利息税率。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除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代

 LI 买卖外汇、代 LI 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4、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的特点:股东的出资不可返还性,除非公司破产清盘或者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5、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类和特点:

 区别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发行主体 国家(各级政府)

 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风险情况 风险最小

 风险比政府债券高,比公司债券低

 收益情况 收益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它债券

 收益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

 公司(企业)

 风险最大

 收益最高

 6、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的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近几年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在具有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之外,还可以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分红保险仍然属于人身保险。

 ★7、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投资方式 特点

 风险

 收益

  储蓄 可以获得利息,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收益最低。

 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风险

 便捷的投资方式。

 最低。

  第 5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债券 稳健的投资方式。

 可以获得利息, 其中国债的收益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

 风险高于储蓄。

  率。

 高收益和高风险 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购买股票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

 股票 同在的投资方式。

 风险较高。

  商业保险 规避风险的投资 保险事故没有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保险事故发

 方式。

 本身就是针对风险的投资。

 生时,保险人赔付的保险赔偿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资回报。

 8、投资理财产的原则

 投资理财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如家庭收入、节余、存款、消费等实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选择。

 投资理财要注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投资要坚持适度原则。

 投资理财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投资,不合法的投资不能做。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效率 =产出 /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国家

 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其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第 6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我国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第九课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3、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计税办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税款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6、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意识

 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公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

 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是因为: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第 7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 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

 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助性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

 有力。

 7、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

 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8、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防止 价格由结构性上涨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第 8 页共 20 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2、跨国公司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引进来”的含义:“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①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②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的含义:

 “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

 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

 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②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③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④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

 护企业合法权益。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人教版《政治生活》复习指南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