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技创新实践探索

 县域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 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以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海安 5 个县级市成功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去年,我省 68 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创造了全省近 70%的地区生产总值、近 85%的专利和近 8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为出发点,着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型县市建设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有力保障。江苏按照创新型省份建设总体要求,强化区域创新布局,引导更多县(市、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高标准推进创新型试点建设。2010 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试行)》《江苏省基层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组织实施基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省先后布局建设了 68 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和 205 个创新型试点乡镇,其中有 23 个县(市)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布局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目标,在县域布局建设省级以上高新(园)区 19 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园)区有宜兴、江阴、昆山、常熟 4 家,在科技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昆山、江阴、常熟 3 个高新区列全国 15 个县域高新区的前 3 名。引导县域加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全省建在县域的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有 68 家,占全省 42.5%。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全省县域共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 211 家,占全省 28%。

 着力推动科技资源服务基层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高校院所选派骨干人才到乡镇、街道、开发区任职,推动政府科技管理重心下移,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隔膜”,全面提升基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 13 批次,共计 7880 人到基层任职,其中选派到县(市)的占 45.4%,實现全省县(市)全覆盖。支持基层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县域共集聚新型研发机构 97 家,2019 年全省县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2/5,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

 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力点,着力优化县域科技创新环境 坚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以改革破除创新驱动发展障碍壁垒,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试验田”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联合产研院共建专业研究所,通过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激发县域科技创新活力。目前已培育组建 42 家专业性研究所,其中建在县(市)的有 9 家,有力提升了县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一平台、一中心、一体系”建设,解决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普遍存在的“找不着、谈不拢、落地难”等问题,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面向地方和行业建有 25 个分中心,发展技术经理人 1800 余名,实现了全省企业线上县域全覆盖,带动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全面推进创新政策落实。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瓶颈制约,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 40 条”“科技改革 30 条”,在面向企业研发的普惠性财政奖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科技成果奖励分配、科技“放管服”改革、创新驱动发展考核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千人万企”“百院百校”专项行动,建立近 1500 名科技政策辅导员和科技政策专员队伍,发放各类

 辅导资料 10 余万册,培训企事业单位超过 2.5 万家,基本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省级以上高新区、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等“四个全覆盖”。

 以实施科技精准服务为抓手,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平衡发展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分类指导,推动经济薄弱县(区)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培育苏北特色产业。聚焦“一县一主导产业”发展,组织实施苏北科技专项,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面向苏北“六个重点帮扶片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截至目前,苏北 36个县(市、区)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全覆盖,2019 年县域特色产业产值接近 3000 亿元,呈增长态势。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 5 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 33 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60 家、农业科技型企业 346 家。

 加快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高水平建设“星创天地”,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要素,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67 家,其中国家级有 108 家,总数居全国前列,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 5.2 万名,直接培训农民近 800 万人次。

 深入推进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提升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水平,在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分店、便利店三级网络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和服务链,提升科技服务超市的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科技超市 468 家,涉农县(市、区)全覆盖,服务主要农作物、畜禽、蔬菜、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 9 个,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达 1.5 万元。

 以试点县市示范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县域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 2015 年,省政府出台常熟市、海安县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省科技厅建立厅县(市)会商制度,支持常熟、海安县域科技体制改革试点。2017 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县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学习推广常熟市、海安县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向全省推广常熟、海安改革试点经验,有力促进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常熟市围绕省科技“综改”试点既定目标,制定出台《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通过聚焦产业创新、培育创新主体、突出制度供给,推进经济增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以实体经济为主、增长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主,成为苏南率先转型的排头兵。海安县按照“强领导、强投入、强考核”的改革思路,构建以期权、股权、分红等方式激励专家来海安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好成果转化,成功探索了县域经济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此外,张家港、昆山、江阴 3 家国家创新型县市也在不断探索实践。张家港市高水平编制科技创新规划研究,持续推动《关于实施聚焦转型创新驱动行动计划的决定》等系列政策及实施细则落地见效,内容涉及环境、人才、资源等多个方面。昆山市大力开展创新型企业引进培育,进一步完善区域载体创新布局,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打造“千企千校产业科创合作万里行”活动品牌。江阴市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型企业梯队的培育扶持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推进具有江阴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