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句子

短文两篇蝉句子篇一:短文两篇之蝉

18、短文两篇之蝉(自读课)

备课人:王莲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抓住关键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事物引发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教参]

【学习环节】

一、课前预习

1、查阅关于蝉的资料,了解蝉的相关知识。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品读。

二、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学生七嘴八舌: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香港作家小思的《蝉》,看看作者笔下的小小蝉儿会有怎样的玄机。

二、预习检查(或自学交流)

1.请同学们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收敛(): 聒聒():...

宽恕( ) .

2、全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蝉?。

生1: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生2: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生3: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

生4: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师:一个可怜而可敬的蝉,可怜是因为??可敬是因为??

合作探讨

1、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蝉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开头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和赞叹起来,作者被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前后态度对比鲜明。

2、作者对蝉的厌烦转为宽恕,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是朋友的话,那朋友的话:“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这段是全文的文眼(补充介绍什么是“文眼”),它是作者情感转变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它也提醒我们,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补充: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3、作者从“烦”转为“宽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补充介绍“欲扬先抑”的知识

4、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抑:.①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②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扬:.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作用:由抑到扬,蕴含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5、结尾处,作者写“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短文两篇蝉句子)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局限一只小小的蝉吗?更深层的含义是什

么?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对蝉的感情和认识的转变过程,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种借写一个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哲理的写法叫什么?(借物喻理)

×、达标检测

1、用“收敛、聒噪、宽恕”这三个词连词成句。

2、文章开头写蝉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写蝉的叫声,是刻意表现蝉的惹人厌烦、弱小、微不足道的一面。为了和后文作者态度的转变和蝉努力延续短暂的生命作对比,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反馈小结: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只毫不起眼的蝉,竟能在短暂的生命里唱出生命的欢歌;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彩霞般绚烂的花儿;??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生命的奇迹?请谈一谈。

【作业布置】

完成评价手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蝉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 ————扬

}借物喻理

【教后反思】

短文两篇蝉句子篇二:短文两篇_蝉

《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讲授,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

短文两篇蝉句子篇三:《短文两篇》蝉

《蝉》练习题一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一到求神拜佛,可就xuán xú之至了。( )

(3)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的话来。()

(4)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二、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修改:把“不要”删去)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修改: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修改:删去“通过”)

三、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父亲爱我的一个片段。80字以内。(4分)

焦灼 悠闲 沙哑 颤巍巍 怒不可遏 温声细语

四、综合性学习(4分)下面是《解放日报》2009年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的节选,阅读相关文字,仿照例句,从不同的角度用一句话对其进行评价。(6分)

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

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

角度一:(从蔡伟的角度)一个人,永远不能放弃对学问的执著。

角度二:(从学科的角度) 。

角度三:(从裘锡圭的角度) 。

角度四:(从复旦大学的角度) 。

《 贝壳》练习题一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

(2)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 zhī()。

(3)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 dàng rúdǐ()。

(4)我piē jiàn()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

二、下列句子没有毛病的语句是( )(3分)

A、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政治小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B、2011年2月14日,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C、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D、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三、从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字以内)(2分)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目不转睛津津有味掩卷沉思 步履蹒跚

四、综合性学习(4分)

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悠悠的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的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的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

(2)你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