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构校本德育系统的思考与实践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52年,从建校六十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和挖掘教育思想,践行“让每一名学生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学校运用多种途径的有效激励、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关注学生德行成长,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校本德育组织系统的构建
德育管理具体化 校本德育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总体把握,按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计划实施。在校本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52年,从建校六十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和挖掘教育思想,践行“让每一名学生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学校运用多种途径的有效激励、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关注学生德行成长,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校本德育组织系统的构建
德育管理具体化 校本德育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总体把握,按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计划实施。在校本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班主任在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中,坚持“近”“小”“实”“亲”四条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德育真正从“天上”落到“人间”。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具体地说,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科书。学校根据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需要,让德育的主体——广大的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实践活动 主题班队会是校本德育课程实施中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除了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抓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 让家庭、社区成为学生德育践履的基地,把德育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这是学校德育的开拓性举措。事实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贴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从教育时空来说,要弥漫在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中,不留空白点。实践证明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和社区是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校本德育内容的整体构建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校本德育就包括:
校本德育教材 校本德育教材的编写,是以已出版的《中学生传统美德读本》为起点,扩充内容,调整编写体例,确定编写内容,全书共有敬老爱幼、爱乡爱国等二十章内容,命名为《明理养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读本》(以下简称为《明理养德》)。
《明理养德》强调知行统一,以生为本,重在体验。《明理养德》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从现实到理想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标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学校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学校德育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大胆的探索。
校本德育的组织实施
校本德育的组织实施,是以学校德育为本位或以学校德育为基础,建立具体化的校本德育管理体系,就是按照理顺健全领导机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学校领导体制、规章制度阶段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就学校领导体制构建而言,其具体化主要有:依据国家对学校领导体系的规定,确定校长的职责和学校党组织的职责;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德育骨干各方面责任人、社区、家长代表参加的校本德育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校本德育实施工作;建立相应的校本德育工作机构,确立各机构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等。实践证明,校本德育管理体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与老师示范管理的主导性;二是整体规划、周密设计的预设管理与创新生成、灵活安排的开放管理相结合;三是一致性的、刚性的制度管理和多样性、柔性的情感交流相辅相成。
德育的践履与体验感悟
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是校本德育的监督保障机制,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校本德育课程评价按照导向性、激励性等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评分、评等、评语相结合的方法,从知识与能力等角度,制定科学简明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和学生品德三级评价指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尝试采用家校结合、亲子互动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既注意客观性,也注意发展性,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要从各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班主任在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中,坚持“近”“小”“实”“亲”四条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德育真正从“天上”落到“人间”。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具体地说,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科书。学校根据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需要,让德育的主体——广大的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实践活动 主题班队会是校本德育课程实施中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除了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抓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 让家庭、社区成为学生德育践履的基地,把德育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这是学校德育的开拓性举措。事实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贴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从教育时空来说,要弥漫在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中,不留空白点。实践证明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和社区是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校本德育内容的整体构建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校本德育就包括:
校本德育教材 校本德育教材的编写,是以已出版的《中学生传统美德读本》为起点,扩充内容,调整编写体例,确定编写内容,全书共有敬老爱幼、爱乡爱国等二十章内容,命名为《明理养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读本》(以下简称为《明理养德》)。
《明理养德》强调知行统一,以生为本,重在体验。《明理养德》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从现实到理想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标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学校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学校德育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大胆的探索。
校本德育的组织实施
校本德育的组织实施,是以学校德育为本位或以学校德育为基础,建立具体化的校本德育管理体系,就是按照理顺健全领导机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学校领导体制、规章制度阶段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就学校领导体制构建而言,其具体化主要有:依据国家对学校领导体系的规定,确定校长的职责和学校党组织的职责;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德育骨干各方面责任人、社区、家长代表参加的校本德育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校本德育实施工作;建立相应的校本德育工作机构,确立各机构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等。实践证明,校本德育管理体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与老师示范管理的主导性;二是整体规划、周密设计的预设管理与创新生成、灵活安排的开放管理相结合;三是一致性的、刚性的制度管理和多样性、柔性的情感交流相辅相成。
德育的践履与体验感悟
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是校本德育的监督保障机制,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校本德育课程评价按照导向性、激励性等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评分、评等、评语相结合的方法,从知识与能力等角度,制定科学简明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和学生品德三级评价指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尝试采用家校结合、亲子互动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既注意客观性,也注意发展性,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要从各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