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析


  摘要:经管类专业课程传统考核方法侧重于期末终结性考核,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过程性评价的视角来探讨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从而发挥其导向作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18-02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更应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传统考核模式较少涉及应用能力的考核,本文试图从过程性评价的视角探讨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从而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经管类专业课程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这种考核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平时考核比重偏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过大。一般而言,总评成绩是由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打分,由于大部分学生课堂出勤都能满勤,且课堂提问的问题比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出来,此外,平时作业因为在课后完成,基本都能按时上交且答案正确。因此,学生平时成绩的分值比较集中,拉不开差距。所以,学生主要在期末考前突击,大量背诵,甚至做大量的模拟试题。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思维,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被动性学习,目的是应付考试。
  2.在内容上重理论测试、轻实践能力考核,重知识的掌握、轻综合能力的培养。期末考试题型侧重于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等基本题型,而考核综合能力的题型如案例分析、讨论题等较少,从而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程度。这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授,轻视或忽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3.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方法单调。期末考试一般采用书面闭卷的形式进行,而口试、操作、设计等考核形式很少运用。闭卷考试成绩评定一般是按照任课教师编制的“参考答案”给分,学生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偏重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
  上述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导致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被异化,分数高不代表学得好,学得好也未必考得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对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迫切性和必要的。
  二、过程性评价考核方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O·桑迪在总结前辈们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原理,其中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测评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以及将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基本思想是,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将考核贯穿于整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一次考试一锤定音。
  三、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思考
  在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整体思想指导之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过程管理,降低终结性考试比例
  一是严格考勤制度。如副班长考勤和任课教师签名制度。二是应加强平时考核,提高学生课堂出勤、课堂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小测验、案例讨论、模拟操作等平时考核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
  (二)针对不同课程的特性,建立多样化考核模式
  经管类专业课程门数众多,各门课程的属性差异较大,有的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课程;有的课程偏重于实际操作,如证券投资、外汇投资等;有的高年级课程知识比较新,如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创新,要求学生能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培养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针对不同课程的特性,考核方式不能一刀切,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
  1.“平时考核+期中闭卷笔试+期末闭卷笔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主要根据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完成情况,期中和期末则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完成。一些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可建成试卷库,从中选定一套充当期末考试卷,试卷库每年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调整。这种考核模式主要适用于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平时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平时考核+模拟操作+期末闭卷笔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主要适用于跟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证券投资分析》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模拟交易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给出实验分数。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让学生设计一个虚拟企業,进行岗位设置、人员招聘、人员管理以及工资成本的核算等。通过这种考核模式,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决策以及实际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3.“平时考核+小组调查报告”模式。这种考核模式主要适用于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区见习》等课程。主讲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列出调查大纲,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社区的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采用这种考核方法既避免了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又加强了学生对社区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论文+期末开卷笔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比较适合于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专业课以及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教师拟定相应的论文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独立完成一篇较为系统的课程论文。期末笔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体会以及对某一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