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摘 要: 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的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为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147-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plant physiology in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colleges,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teaching related plant physiology were analysed,and the suitable measures of research-teaching were proposed for stud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These measures will improve the course teaching leve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Plant physiology;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生长环境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利用植物生产的所有事业中。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即上承基础知识下启专业课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又要使学生构建专业课学习中关于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框架。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林类高等院校往往忽视对本科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科学研究是对知识的探索,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播,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在剖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几点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1 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
目前,农林类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学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植物生理学教材添加了新内容、新发现,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安排的教学课时却越来越少。例如理论课教学增加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C4途径的新发现以及次生代谢和植物防御反应等内容。然而,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时由原来的6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50学时,实验课也由原来的13个实验精简为现在的8个实验。课时的减少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学难点讲得不够详细,还会造成一些最新发现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更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传授前沿知识,就会造成知识陈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其次,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一般都会与课程实验相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但是课程实验一般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常规性验证实验,具有比较清晰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的讲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另外,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新老交替过程。福建农林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多以新教师为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綜合应用。这些均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避免教师队伍断层的出现。
2 结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最新科研动态,及时补充最新内容到教学实践中,因此,科研进展融入教学中尤为重要。其次,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植物生理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成为一种重要的、主流的教学观念[1]。最后,在农林类高等院校中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科研能动性,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促进学生科研的顺利进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3 开展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措施
3.1 科研新动态融入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内容更新很快,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可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精简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删除与《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补充最新的科研动态,如增补“植物光合固碳与农田碳循环”“植物蓝光受体与光形态建成”等前沿研究发现[2]。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向学生介绍科研进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氛围。此外,植物生理学近年来融入了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农林类院校应该在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之前或同一时间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为了保持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同步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补充植物生理学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可指导学生查阅并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加深和巩固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进入后续的研究生学习或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