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之多样化


  摘要:作为班主任,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阳性强化法、交给班干部方法、乐观的心态、交给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眼见为实、理解孩子的幼稚无知、黄金法则。
  关键词:心理咨询知识;班级管理;科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28-03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教育孩子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所以每家有每家的办法,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高招,有的讲究的是严师出高徒一严字当头,有的则讲究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走亲情路线。但无论是哪家方法都有成功与失败的不同例子。我作为二十多年的班主任,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与总结,发现了恰到好处地利用心理咨询知识辅助教育教学无疑是一个非常轻松又愉快的方法。首先讲一个治疗孩子不写作业的小妙招案例。
  教育事件描述:
  孩子不爱写作业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我们班的锦媛,刚上一年级给我的印象是人长得漂亮,小脑瓜很灵活,聪明。积极参加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做事情有条理。比较活泼,上课积极动脑,爱发言,喜欢表现自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女孩。可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某一天,她的家长在放学后却忧心忡忡的找到我说:这孩子在家完成作业可费劲了,每天只要老师留作业,家里就像打架一样,一会这事儿,一会儿那事儿,还总是和家长讲条件,找理由,要不就是困了不写了,第二天早上才在家长的催促下完成,这学期家长实在忍无可忍,就来求助于我。听后我也很震惊,因为完全颠覆了孩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我并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批评她,只是很平静地对她讲:“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做一个游戏怎么样?”不明就里的她笑着点头答应了。我接着说:“从今天开始只要老师留作业,你在六点之前完成,第二天老师就奖励一个笑脸,老师怎么才知道你在几点完成的呢?微信时间做裁判。妈妈每天负责把完成的作业在微信里传给我,我看时间就知道是否按时完成。”孩子听的很认真,很乖的点头答应。据她妈妈说:当天晚上回家就着急写作业,边写边看时间。真的在六点前我收到了微信,我及时鼓励了她,第二天兑现了笑脸,看着她美滋滋的领走笑脸的小样,我心里知道已经成功了一半。就这样,我和她妈妈每天都坚持着,一个月从没间断,孩子写作业的劲头一直保持着。有时也会在微信里及时表扬她,鼓励她,言语中明显能感觉到她愉快的心情。现在不用每天发微信了,她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她妈妈说不仅每天写作业不发愁了,而且每天放学后都非常快乐,还经常写完作业帮助家长做家务,家里的气氛也变得和谐无比。
  理性分析:
  在这件事情中,我运用了“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獎励”。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同样或类似情景下,这一特定的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通俗地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促进正确的行为更多地出现。阳性强化法就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而强化物一定是孩子喜欢的。现在我不解释,大家也能理解就是奖励法。我正是利用了自己所学的心理咨询的儿童行为矫治的方法,用孩子们都喜欢的笑脸来刺激她,笑脸在我班代表荣誉和礼物,因为孩子们得到的笑脸可以转化为物质奖励,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笑脸是一种渴望但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所以我用笑脸就能激发她写作业的欲望。让孩子每次写完作业都会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达到了喜欢上写作业的这一目的。一旦习惯养成了,每天就会形成定势,到时间就想写作业,因为她的内心已经被一种愉悦所代替,而不再原来的痛苦。
  经验提炼:
  由此案例不难发现,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21天真的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作为班主任多学习,会掌握很多科学有效的方法,愉快的做好班主任工作。
  经验延伸:
  这个案例让我发现,其实只要顺应学生特点,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教育学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家长要充分地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作为成人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与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学生相比,他们的情绪情感都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纯的。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基于以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
  1.交给班干部方法。低年级孩子还不会管理班级,因为他们根本判断不清楚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哪些是严重问题,那些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往往是教室里原本还很安静,就是他们的好心,帮了倒忙。我就是一招:记名,回来后简单了解情况,对于多次的同学拍张记名的照片发给家长,因为我发现孩子们在学校怕家长,在家里怕老师。几次过后孩子们对老师不在教室时的表现就很重视了。当然除了这招我还用同桌互补法,就是发现了同桌犯错误,可以把同桌的笑脸给他,用最近的人来互相监督,效果也不错,还加上完成作业画对号的方法。一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安静自习的习惯,这学期我每次出去学习,都会提前告诉家长,回来后黑板上都会有名,但我却一次都没给家长发过,因为我看到了值周生给的奖励卡,我看到了认真完成的作业,我看到了对号表上满满的对号。这个习惯的养成中我借助了家长的力量,但是我知道不能依赖家长。因为心理学里有一句术语叫“超限逆反”。顾名思义,给家长打小报告的次数一旦超过家长承受能力,那必然会适得其反,家长不管孩子,还会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