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压迫者教育学》看幼儿园师幼对话


  【摘要】《被压迫者教育学》是保罗·弗莱雷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该书从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入手,对教育的政治性和实践性、师生关系以及对话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展现了弗莱雷的教育思想。本文尝试对弗莱雷教育思想中师生对话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我国幼儿园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幼儿园师幼对话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被压迫者教育学;幼儿园;师幼对话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41-01
  一、教育的新脉搏——师生对话
  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也有被压迫的学生,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扮演了压迫者的角色。[1]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当今社会问题的症结在于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被压迫者被物化,社会秩序严重不公。这种矛盾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人性化的“解放教育”的斗争。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摒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 “提问式”教育)[5],以唤醒人们对变化世界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教育要从源头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意识,就要实施“解放教育”,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单向性文化推广具有“侵入性”,双向性文化交流则能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师生平等对话,就是双向性文化交流。[2]即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平等、宽容的氛围下,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对待知识,积极成为知识的建构者,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各种教育互动。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鼓励和支持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不再是装知识的容器,作为平等的生命个体,成为师生相互学习交流的一方。在这种对话模式下,师生双方主体性得到发挥,相互理解与沟通得以增进,不断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二、幼儿园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求师幼间建立良性关系,走向师幼对话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在济南市某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严重
  教师是点燃教育亮光的火苗,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幼儿园教师会定期接受培训提高理论修养。对于师幼对话,教师们的理论理解比较全面,在实践中工作中却捉襟见肘,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严重,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处处体现。
  首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仍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师提问频率远远大于幼儿提问频率,对幼儿的提问也经常是选择性忽视,按照预设步骤实施教学活动,如在科学活动《纸花开放》中,教师让幼儿观察纸花开放的顺序,对个别幼儿的提问如“为什么要用这个形状的花”、“为什么水里面花的颜色不一样”等问题都选择了忽略,关注点只停留在关于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的提问与回答上面,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好奇心的满足与想象力的发展[3];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偏重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虽然开始重视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直观体验,但对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不利于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其次,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常常把传统的常规教育等同于大量的纪律约束,比如“吃饭时候不能说话”、“睡觉时候必须全部闭上眼睛”、“上厕所时要排队一个接着一个去”等,这些限制性的话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秩序,但也一步步磨掉了着幼儿天生的灵性和创造性。最后,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从游戏内容的选择到游戏材料的投放,教师占据了大部分主导权,尤其在区域活动中,有时幼儿选择去美工区或者相对吵闹的表演区,就会受到老师的阻止“今天只能去娃娃家和建构区,明天才能去表演区”,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削减[4]。
  2.幼儿个性被忽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性格各不相同,与教师的相处模式因人而异。有的幼儿个性活泼,与教师的沟通互动多,师幼对话质量相对较高;有的幼儿则比较安静,喜欢自己一个人看书、玩耍,对于教师的提问、互动多采取不回应的方式,教师也因此忽视了对这部分孩子的关注,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与幼儿进行深入情感交流,师幼对话质量较差,这是幼儿园师幼对话存在的另一问题。
  三、提高幼儿园师幼对话质量的策略
  1.重视活动内容的经验性和问题性
  活动内容的经验性和问题性是形成良好师幼对话的基础,加强引导是师幼对话的关键。在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非常具有教育价值。这些案例,都可以成为师幼对话的素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首先考虑幼儿的经验性,选择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同时这些内容还要有一定的问题性,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提出问题,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解答,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师幼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经验。
  2.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是形成师幼对话的前提,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幼儿观,形成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实践行为。教师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地位基础上,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营造民主、平等、有爱的幼儿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敢于大胆探索,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建立亲密师幼关系
  尊重幼儿个别差异是师幼对话的重要内容,绝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首先要理解幼儿的“独特性”,对班级里面的“不合群的孩子”更加关注,可以借鉴家庭中的亲子互动经验,尝试着把自己看作孩子的“替代父母”,始终如一的关爱孩子,通过动作和语言亲近幼儿,教师的每一个关切的眼神、每一句温柔的话语,对幼儿都是无尽的温暖与关怀。渐渐的,这些“不合群的孩子”便会打开心扉,理想的师幼关系慢慢形成,师幼对话有了爱的滋养,慢慢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2]保羅·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崔姗.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王京.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5]解放教育(提问式教育):与意识的本质,即目的性相呼应,它摒弃公报,体现交流。它作为一种人道主义者的和解放的白由实践,把追求完美和丰富的人性作为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