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摘 要:新加坡和印度是南亚地区高等教育的高地,两个国家近二三十年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呈现出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紧密配合、以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共同特点,在密切高等教育与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同时,借力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大学,使人才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在短时间内与世界一流大学对接,是新加坡与印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性。
关键词:南亚;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启示
南亚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移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强调独立自主的关门办学,注重文理。随着新加坡的独立,高等教育模式逐渐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方向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只有不到30年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得到很大的扩展,适龄人口的入学率达到20%,进入大众化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开始通过政策手段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给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大学筹募发展资金的能力。在发展定位上,新加坡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实用性、自主性和国际化发展,具有后起型国家的特色,注重理工科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新加坡有四所大學,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跃大学。其中,前两所大学为公立大学,能颁发直至博士学位的各级大学学位。新加坡管理大学为半公立大学;新跃大学为新设立的大学,其前身为新加坡管理学院,2006年1月正式升格为大学,为新加坡第一所完全没有政府资助、能自行颁发学位的私立大学。除大学之外,新加坡还有五所国立多科技术学院,分别为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为不能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
印度的高等教育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带有鲜明的英国教育模式的特点。1857年, 在日益强大的印度中产阶级推动下,第一批大学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起来,使用全英文教学。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新增的高校快速增长,印度从1950年到2002年平均每年增加211所高校,每月增加近18所高校。印度高等教育非常规的发展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目前有三百多所综合大学,五千多所专科学院,涵盖各个学科,学校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印度上大学的学生有近一亿人,教师队伍有50万人。在众多的高校里,印度重点扶持高水平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是重中之重,印度政府专门为印度理工学院颁布了法案,赋予其独立的学术政策、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其教学与经济管理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之后的1951年,是一所按照国际标准设置、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蓝本、独具印度特色的高科技学院,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在印度设有7个分校,共三万多名学生。
南亚高等教育总体特征
新加坡和印度的高等教育状况在南亚文化圈非常具有代表性。两个国家都曾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国家,既有英国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又具有本民族国家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同时还都积极向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学习借鉴。新加坡和印度虽然国情和国家发展状况相差很大,一个是新建国家、资源短缺,但在短时期内跃升为发达国家;一个是历史悠久、基础薄弱,但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一枝独秀的发展中国家。但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上却有着相似的选择。
1.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紧密配合
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教育配合经济发展”的战略,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需求来设定国家的人力资源规格和教育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是服务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基地、科研重地和智囊团队的落脚点,而且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建设世界级大学,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核心带动区域发展,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东方波士顿”,再现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而闻名的波士顿地区的学术、工业环境。同时,确定要以高水准的高等教育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国际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来新加坡办学,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而实现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吸引大批周边国家学生来新加坡求学,为新加坡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世界校园”,计划在10年内扩招10万名自费留学生和10万名国际短期培训学生,使教育贸易从占GDP的1.9%增长到5%。
印度政府也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对印度经济崛起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采用超常规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一是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的数量,在《2020年印度展望报告》中,提出在校生人数倍增计划,即在2020年之前,毛入学率达到50%,争取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目标。二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方面,重点发展理工科和技术教育,着力支持印度理工学院等高层次大学的发展。三是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印度政府提出教育的经费要占到GDP的6%,高等教育占到1.5%,其中85%的经费分配给几所少数的精英学院,如印度理工学院等。这些理工类精英学院在师生比方面、招生权限方面都具有优先权。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和扶持高等教育,希望通过培养这些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带动整个印度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模式密切了高等教育与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响应。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都坚持开放式办学,与企业界的关系非常密切,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将这种培养理念贯穿在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师选拔评价、教育教学方式、考试评价制度等关键环节。而且,除了上述人才培养环节的设计,为缩短学生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三所高校在大学机构设置上也纷纷设立新机构,如南洋理工大学设立南大高等研究所、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国际中心等,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立教学发展中心,印度理工学院各分校设立了多所跨学科研究中心等。这些措施保证了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与社会需求、国际趋势的紧密对接。因此,毕业生受到国内外招聘单位的青睐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