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六,天寒地冻。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鸭溪镇堰坎村芭蕉公路开山的炮炸响了。轰隆隆的声音在空旷的山中来回激荡,这声巨响,让曾经任过堰坎村支书和主任的吴吉祥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15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声巨响,让现场八个村民组的一千多个壮劳力内心澎湃不已,几辈人的愿望终于可以变成了现实。
这是遵义县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以来,遵义县结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掀起了一场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热潮。
形势驱动:党组织服务发展破解农村难题是大势所趋
吴吉祥满脸无奈地说,自己当村干部15年来,堰坎村由于没有像模像样的公路,村民种出的辣椒、油菜、玉米要变成钱只能肩挑背磨运到镇上去卖,一去一来就是十几公里。脚板踩在乱石走,深一脚浅一脚的,不小心就会把脚崴了。要是下雨,路更是不好走。群众要出去一趟不容易,想发展又不能发展,就埋怨党支部党员起不到作用。走出去了的人看到家乡这么多年也没有变化,也埋怨村干部不理事不管事。
三合镇泽头村联合组村民罗明哲很困惑,自己为什么多年得不到移民直补?没有办法,他就不断地到县政府上访。今年3月,镇人大副主席鲁方光组织镇烟办、政教办、泽头村村委负责人就其上访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到确系1987年乌江渡水电站库区淹没区的搬迁对象,但因政策原因未实施搬迁。根据2006年国务院17号文件不属于移民直补对象。经过细心解释,罗明哲说:“要不是你们亲自上门,我们不晓得还要走多少冤枉路哟!”
“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各级干部服务不到位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较差、矛盾纠纷突出,信访维稳形势严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31名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后,对遵义县当前农村形势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千名干部下基层: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共振点
在三岔镇红光村科技示范园,农技干部彭诗云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说千遍不如领着农民干一遍。”正在大棚里学习漂浮育苗的当地农民赵正其说,今年他育的4亩辣椒苗,长势好,达到了苗齐、苗匀、苗壮的效果。他还说,红光村前几年种辣椒面积才100亩,今年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近3000亩。大伙信心足,都说跟着科技示范干,产量翻番有钱赚。
“了解群众发展内心的想法,会使我们工作的开展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科学化。”县交通局干部张天练在下乡期间颇有感触地说,“在下乡期间了解到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愿望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建设,我们将争取资金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根据群众的需求,我们已经在一些镇乡建起了乡村公路候车亭。”
鸭溪镇党委书记罗明乾通过走访堰坎村党员群众,当地群众想修路、想发展的迫切愿望和滞后的条件让他的心情变得很沉重。“党组织行动起来,党员站出来,千方百计修通这条路!”罗明乾在群众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通过无数个党员会、群众会,理顺了群众思想,解决了修路占地等矛盾,镇党委政府专门划拨2万元专款,鸭溪镇私营企业家朱贤忠承诺给予堰坎村50吨水泥,村民汪生运了10多车石粉只象征性的收点油费,82岁的刘子民老人把珍藏多年舍不得喝的“金沙窖酒”亲自送到了工地上,80岁老人徐福相经常给工地上的乡亲们送茶水和“包谷烧”……
在这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31名县级领导带领158名机关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盼,化解群众所忧,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突出问题150多个;94家县直部门、31个镇(乡)党委组织机关部门、站所、村(居)骨干深入召开院坝会、田坎会3000多场,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掀起了群众促春耕抓发展保增长的热潮,全县多渠道投入水利资金1.5亿元,解决了8.1万人饮水困难,落实青田鱼绿色生态稻鱼产业5932.5亩,规模流转耕地9.6万亩,并逐步形成了“麦+烟”、“玉米+辣椒”等套种模式和“畜、沼、烟、草”等生态循环农业,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
干部基层练兵忙:从服务实践中提升服务能力
“以前锻炼干部,都是让他们下去开群众会时才有表现的机会。如今好了,我们开设‘干部创业讲坛’平台后,提升干部能说会写的能力就容易了。”毛石镇党委书记涂永发高兴地说。
毛石镇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为了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开展了“干部大练兵”活动,并开设“干部论坛”,要求镇机关和村干部分期登台介绍自己最出色的工作、最实用的经验、最深刻的体会、最典型的案例以及工作技巧等,并由参会主要领导现场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缺陷,提升了乡镇干部服务“三农”的“四会”能力(即,会想、会说、会写、会干)。
遵义县把干部服务效果作为党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主要标准,并以“深入基层”为切入点,让干部通过召开群众会,破解方法上不会做、思想不愿做、能力上做不成农村工作的问题;以“干部论坛”为着力点,突破以往一坐到底的“会议”学习模式,让干部通过讲、评、析得到锻炼;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从理论上帮助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做法上帮助学习好的经验,解决了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碰到问题不敢破解、不能破解、不愿破解等问题。
据统计,这个县各级干部深入村组主持召开群众会3000余场次,上台演讲3500多人次。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群众对党组织、对干部满意程度更高。
便民服务:探索建立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新路径
“镇党委成立便民服务大厅后,我们办事少跑弯路又快当。”遵义县团溪镇龙庄村金星组组长、党员王银弟感慨地对记者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破解农村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中群众提出的“不便”问题,遵义县提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的理念。便民服务大厅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载体。
去年,团溪镇党委针对群众办事不方便,一些单位和村(居)办事不公开,个别干部办事态度生硬等问题,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现入驻的有民政、合医、工商、税务、农口等14个窗口行业。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孤寂老人、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这个镇还在服务大厅还设置了亲情、友情服务台,安装了电脑、电话,免费为“三关工程”人员服务。据镇党委书记陈刚介绍,便民服务大厅已受理各种事项12561件,办结12536件,实现应办事项办结率达99.8%,上报办理限时办结率达98%。据王银弟介绍,群众原来到镇政府办一个土地使用审批证,要经过村委会、土管所、财政所等多个部门审批盖章,如果哪个部门的负责人不在,就得要跑好多次才办得完。现在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只要手续齐全,办一件事半小时都要不了。
目前,遵义县对具备成立服务大厅的镇(乡),要求都要像团溪一样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暂时不具备的,要求从各单位站所抽调骨干组成服务队伍,利用赶集、节日等时间开展便民综合服务,受理行政审批、群众投诉、咨询代办等业务。在266个村(居、社区),要求普遍设立便民室、党员服务站,开展咨询、引导、陪办、代办等服务,尽量让群众在村就能把事好办。在3600多个村民组,还要求设立便民服务点,把便民服务延伸到群众居住地。
为了让群众通过便民服务得到更多实惠,遵义县还结合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22个村实施了村委领办的“万村千乡便民服务店”,为群众提供需要的农资农具、生活用品及农业实用技术辅导,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为群众节约生产及运输成本。据悉,遵义县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镇(乡)、村(社区)、村民组(居民小区)建立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并建立50个由村委领办的“万村千乡便民服务店”,探索出一条党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服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