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施的是欧亚双重心战略_战略重心\枢纽和关节

  金一南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学习时报》专栏作者。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等。
  
  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
  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但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80%对20%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中心,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在《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他特别强调“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这就更加精到地概括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位大战略家在这里指出,抓整体、抓全局非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重点、抓枢纽。掌控了重心和枢纽,就掌控了全局和整体。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最大的本事并非今天人们分外推崇的“沟通”和“协调”,而是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中,发现重心是哪里,枢纽在何处。
  顺便再分析一下人们常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前一句意即大家不是神仙,难免不时犯错。后一句是说也不可能像弓一样整天绷那么紧,有放松才紧张,没有放松也就没有紧张。这两句话都无可非议,但把帕累托“80%对20%定律”过来对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首先可以说,你在那“80%”的范围中松弛一下未尝不可,犯点错误可能也无碍大局。但是要特别注意一旦进入关键性的“20%”范围.你的任何松弛都可能因过于懈怠而错失良机,犯下任何错误都可能因小失大撼动全局。在“重心“、”和“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其意义与非“重心”和非“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从性质到意义都会完全不同。不是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松弛,而是说平时你可以松弛一下,这个阶段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紧绷。平时你可出一两个错误,这个阶段你必须全力以赳避免出错。因为此刻它不但可能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能让你陷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困境。
  对这一现象,毛泽东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他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前功尽弃的,有在吃了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与全局性.在这里揭示得淋漓尽致。我们说从空间上讲,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那么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知道重心在哪里,枢纽在何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输、可以败,什么时候不能输、不能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打个小盹,什么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其核心正如毛泽东所说:“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关节。”
  思维在这里就变成了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通过中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把握了全局和整体。
  (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