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声音的训练上,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借鉴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气息上,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从本质上说它们对气息的要求在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西洋唱法中,所要求的呼吸更深,唱出来的声音更加圆润,饱满,明亮和通畅一些。其次,在共鸣上,民族声乐在共鸣上起初是单一的、乏味的、缺乏立体感,通过借鉴西洋唱法的混合共鸣,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再次,在声音位置上,也借鉴西洋唱法的技巧,不仅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更加系统化。而且,许多高难度技巧,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要避免一味地照抄照搬,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西洋唱法,才能更好的繁荣和发展民族声乐事业。
【关键词】民族声乐;西洋唱法;气息;共鸣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90-1.5
一、歌唱中的气息
人声歌唱包括呼吸、发声、共鸣等许多要素。呼吸是动力,歌唱的支持力。这是中、西唱法的共同要求。在民歌教学中,从气息方面遇到的问题,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学生对正确的呼吸法没有掌握好,处于一知半解;有的腹肌收缩错误的理解为腹肌收缩成个硬疙瘩,使气息僵化;有的将气息控制理解成“闭气”、“抽气”,只注意局部,而忽略,有弹性的整体呼吸感觉。另一种是有的学生唱一段的歌曲时气息运用还不清,可是一唱民歌,呼吸的感觉就全不对了,在他们的思想上,把民族唱发和西洋唱法看成是毫不相干,毫无共同之处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唱法。其实,不论是我国的民族声乐,还是西洋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
民族传统唱法与西洋唱法比较而言,西洋唱法是呼吸更深,用这样的章法唱出来的声音有一个“型”,圆润、饱满、明亮、通畅,不会是吸完了气,一张嘴气就全跑没了。而我们民族声乐,发展至今天,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对于声音的要求,也更是严格具体,恰恰就是借鉴了西洋唱法的这个更深的呼吸的优势,这样经我们处理过的作品在演唱时的音响效果上就是更加动听,圆润、饱满,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最后的高潮段落,在把握总体神韵的基础上,不仅要咬字考究,字头、字符、字尾要唱清楚,字韵要有古典的韵味,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借鉴西洋唱法中更深的呼吸方法,因为这一段的情绪激动,旋律优美,线条较长大,如果没有足够深而松弛的呼吸方法,是很难把握住风格的。因此,处理后的作品声音的色彩性和整体性就更加完善了。当然这里指的是总的呼吸状态,感情不同时,用的方法也不同,包括呼吸深浅也不一样。有些表情要吸的深一些,有些就需要吸的浅一些。总而言之,我们民族声乐在借鉴了呼吸更深的西洋唱法后,处理作品中声音的表现力就变得更加讲究了。
二、歌唱中的共鸣
呼吸是唱歌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小而且单薄,很不好听,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共鸣地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同时决定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几乎是决定性因素。
然而我们原来的民族声乐即民间民族唱法,特别是各地的纯民歌在未借鉴西洋唱法前,他的状态基本上是共鸣单一,缺乏立体感,音响效果不是很完美,例如:陕北的一些地方纯民歌,虽然乡土气息,地方风格浓郁,但听觉上还是觉得有些单调。
这是由于我们原先那质朴的声音,还是在共鸣方法上缺少技巧。也就是所谓的局部共鸣。因此对于科学地西洋唱法的共鸣方法我们就要加以学习和吸收,学习西洋唱法中的那种“混合共鸣”,西洋唱法中对共鸣的理解大致如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腔体,例如,就像一把小提琴,只在琴板上上好弦,但是没有琴身,拉起来的声音就很刺耳,十分难听,而给提琴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的腔体,发出来的声音就十分悦耳,而我们人声乐器也是同样的道理,适当地运用混合共鸣,才能使声音在舞台上穿过台前三管编制的乐队,直接到达听众的耳朵里,因此,共鸣在歌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当然我们民族声乐并不完全像西洋唱法那样要求足够打远的声音。因为民歌演唱受咬字地方语言以及风格的约束。因此,要做到这样很难,而歌唱的主要声道是喉咽部以上、以下,这条声道畅通,声音是明亮的、集中的,有了共鸣,声音就会很好听、饱满、悦耳、具有穿透力,借鉴了此方法就能很好的弥补我们民族声乐在演唱中缺乏立体感,听起来比较单一的这一缺陷。而我们在实际的民歌演唱中就需要借鉴西洋唱法中的这种共鸣。例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曲目声乐和民族声乐均可演唱。对于民族声乐来讲,除了要把握好其特有的风格即非“12平均律”演唱风格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所有的共鸣腔体,根据声音的高底,情绪的变化来充分表现这首曲目热情洋溢的风格特点。而同时他所收到的音响效果,就十分饱满、明亮,歌曲性格的突显也就不难把握了。
三、歌唱中的高位置
所谓高位置是指歌者在演唱中的良好发声状态。最初我们的民族声乐在所谓高位置的训练上没有明确而系统的阐释。而实际演唱中这一良好发声状态的运用是很关键的。具体来讲,首先演唱者在演唱的精神状态就是兴奋高昂的。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曾说过:“演唱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身唱’――往心里唱。那都很积极,那也不能僵”,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中的整个身心都是积极兴奋的。其次,由于呼吸是动力之源,因此,我们在呼吸方法上也讲究整个腔体的兴奋状态。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打哈欠”的状态。有了以上高位置的良好发声状态,歌者的呼吸自然是很深的,软颚也自然是上抬的。各种共鸣腔体也自然是松弛的,高位置的歌唱状态,所收到的视听效果自然是流动,积极向上的。所带来的声音色彩也是圆润的。我们民族声乐正是借鉴了这种科学的歌唱方法,才得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歌唱技巧的运用
民族声乐可以说是门类齐全,决不是单一化的,而是非常丰富的,它大体可分为戏曲、说唱和民歌三大类,各类又包括多种风格和流派。以民歌来说,北方的高亢、嘹亮,南方的婉转细腻,各具特色,而民族声乐广泛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表现更多思想内容,又大量涌现出一批优美的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然而,在演唱这些艺术歌曲过程中,仅仅依赖于民族民间演法老一套传统发声技巧已经不足以表现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因此,向西洋唱法中,借鉴一些有益因素是势在必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洋唱法将女高音按音色不同而大至划分为:抒情女高、戏剧女高和花腔女高,而我们民族声乐个别作品中就存在一些华彩部分,要演唱这类作品,就必须借鉴西洋唱法中的相关技巧,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就有一大部分的“跳音”即我们所说的“花腔”部分。学生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就借鉴了西洋唱法的一些技巧。首先,在日常课堂训练上,老师给自己发一些跳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面部的笑肌上提,保持兴奋吸气状态。同时,小腹及横膈膜部位要充分运动。在一组跳音中气息的支持与保持是始终稳定的,当然整个上下通道要充分放松打开,通过以上途径,歌者在演唱这首作品中跳音的部分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我们所说的,决不包含对西洋唱法的盲目崇拜,只是借鉴一下这种唱法中有利于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些技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与创新的精神,对于好的演唱方法和优秀文化一定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思想僵化,盲目崇拜这一错误倾向,辨证对待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借鉴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2]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
[3]声乐学基础[M].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肖一萌: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