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激昂向上的现代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开展文化外宣的优势和条件。山东的文化外宣工作同全国一样,启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同步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山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外宣精品,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外宣工作,对于展示山东良好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文化外宣的定位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外宣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准确定位。
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外宣有着特有的优势,是打破意识形态壁垒、影响海外受众的有效形式。通过文化交流开展对外宣传,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用文化内涵来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借助文化所独具的穿透力、影响力和亲和力开展文化外宣,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抵御西方文化侵袭、渗透的必然要求,是展示国家和地区形象、消除误解、增进共识、传播和谐理念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深厚文化资源变成现实文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据此,山东结合本省实际,按照“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在积极配合各项重大经贸活动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化外宣,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齐鲁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不断扩大山东在海外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外宣部门自觉地把文化外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对外宣传总体规划,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文化外宣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突出重点,主动有效地开展文化外宣工作
近年来,我省以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为目标,以打造孔子品牌为重点,以举办节会活动和组织文化外宣战役为载体,以拓宽文化外宣渠道为手段,以加强文化外宣阵地建设为基础,有声有色地开展了文化外宣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丰富节会内容,搭建文化外宣平台。山东外宣工作以节会活动起家,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成为山东外宣的重要品牌。两年一届的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优势,面向全国,辐射海外,成为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今年文博会期间,参会总人数达158万人次,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达6亿元,签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36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76.33亿元。潍坊国际风筝会,打造了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泰山国际登山节,弘扬了泰山文化,吸引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临沂书圣文化节,成为国内外书法文化交流的年度盛典。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万多名青少年、1万多名国际友人参加。今年山东承办的“第四次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七次全会”、“第四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等活动,通过展示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将文化、经贸、招商、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山东在海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2、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孔子文化品牌。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孔子这一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品牌。一是注重孔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成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等研究机构,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开通了中国孔子网、中国儒学网,在海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论坛、孔子文化展,在相关图书、音像、服装、表演艺术以及文物仿制和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产业规模。二是扩大孔子文化节的规模和影响。第2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升格为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总局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举办。孔子文化节集祭奠先哲、学术研讨、经贸洽谈、科技博览、产品推介、文艺表演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三是善于借助国家平台。利用建设孔子学院和实施汉语推广工程的有利条件,推动孔子文化和儒学经典进课堂、进教材,组织高校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人才交流,引导海外孔子学院师生到孔子故里进行文化体验。继续在日本、韩国、朝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推介孔子文化项目,认真做好赠送孔子像的工作。
3、主动走出国门,组织文化外宣战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大国为关键、以周边为首要、以与我结好的省州和城市为重点、以香港地区为前沿,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外宣战役。去年以来,在慕尼黑举办了“山东文化周”宣传庆典活动,组织了“山东文化周”开幕式、山东省情暨齐鲁文化艺术民俗展(包括图片展、文艺演出、民族风情展)、赠送孔子像、山东电视展播等系列活动;集中开展对韩国的文化宣传,组织专业歌舞、民乐演员赴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香港举办了“香港回归10周年暨孔子诞辰2558年系列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了孔于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精华,实现了鲁港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突破。另外,奥运会火炬传递和奥帆赛的对外宣传也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传播了齐鲁文化。明年,将推进以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为线路的齐鲁文化和孔子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以纪念魁北克建市400周年和与山东缔结友好省州为契机,做好孔子像的制作和赠送。
4、实行借船出海,拓展文化外宣渠道。一是借助中央外宣媒体的力量。积极为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社等中央外宣媒体提供山东文化类稿件。二是加强与港澳媒体的联系。协调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驻山东办事处不断加大文化报道的力度。三是加强与境外媒体的联系。为展示山东文化,北京奥运会期间,主动邀请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组织英国BBC、美国之音、韩国《中央日报》和香港《星岛日报》的业务主管和资深记者,组成“孔子故里――魅力泰山”采访团,来我省进行专题采访。下一步将着力加强友好省州新闻文化交流工作,以周边为首要,重点推进我省与日本和歌山市、韩国庆尚南道共同建立三省道县间新闻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按照对等原则,定期轮流组织易地新闻交流活动,条件成熟后向其他友城拓展。
5、坚持多措并举,发挥外宣综合效应。一是切实抓好“采访线工程”和对外表态口径库建设。省里设计制作了齐鲁文化采访线,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在“采访线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进一步凸显文化特色。认真梳理排查涉及文化的热点敏感问题,拟定对外表态口径10多条。二是图书版权输出取得新进展。 一大批鲁版图书列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省内出版社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国际书展,与海外出版发行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三是影视对外传播和输出稳步推进。山东电视台通过信息沟通、节目交换等方式,与韩国KBS、德国巴伐利亚州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亚洲台和美洲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日本、俄罗斯、印尼、哥伦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电视台保持业务联系。《中国山东》节目通过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推向世界。先后有《大染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等多部鲁版影视?发行了海外版。四是文艺院团出访演出频繁。省杂技团与聊城杂技团联合组团赴美国、韩国演出140余场,山东京剧院、吕剧院等艺术团体先后赴德国、韩国、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五是精心制作《中国山东》系列外宣折页,翻译制成多语种DVD光盘。六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指导大众网、山东新闻网、广视网等省重点新闻网站开办文化专题、登载文化稿件。
6、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外宣阵地建设。一是报纸媒体在北美、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成功发行。省政府新闻办、大众报业集团与《国际日报》合作,创办发行《大众日报海外版(北美版)》,与巴西《南美侨报》合作,创办发行《大众日报海外版(南美版)》。《山东侨报》与《国际日报》合作,实现了在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4国同步发行,日发行量超过10万份。《威海日报》创办了韩文版。二是期刊办刊质量逐步提高。中央外宣办交办的《金桥》杂志,以及《走向世界》、《山东画报》、《齐鲁乡情》等宣传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广播电视媒体得到强化。山东卫视等7个上星频道,节目覆盖周边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广播电视总台海外频道通过美国CHARTER有线电视网泰山电视台在南加州落地。省电台继续办好《英语之声》栏目。
探索规律,不断提升文化外宣工作水平
文化外宣内涵丰富,有着自身的规律。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科学谋划、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外宣工作,需要做到“五个必须”:
1、必须服务大局,准确定位。文化外宣必须紧密配合国家“走出去”总体战略的实施来开展,必须在服务全局的大前提下,选准工作的突破口。一方面,我们主动把文化外宣纳入全局工作之中。将文化外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除了重视文化外宣舆论支持的因素之外,更加强调文化外宣对于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与经济、政治宣传相结合。配合重大经贸活动,跟踪进行文化外宣,丰富经贸活动的精神内涵。同时,适应多边国际交往和舆论斗争的需要,不断加大文化外宣的份量,通过文化的有效传播,扩大认同、增进了解。
2、必须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品牌就是文化、就是实力,没有特色难以形成品牌,也就谈不上文化外宣的影响。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文化内容上,在精心打造“孔子品牌”的同时,推出了齐文化、泉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泰山文化等品牌;文化形式上,在对外集中展示“孔子故里,魅力山东”的同时,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赠送了孔子像。我省青岛市的“奥运伙伴、帆船之都”,烟台的“人间仙境”,潍坊的“风筝之都”,菏泽的“牡丹之乡”等,也都是闻名中外的地方文化外宣品牌。
3、必须以我为主,主动出击。在开展文化外宣的过程中,只有超前谋划、主动出击,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凸显文化外宣的自身价值。一是在充分考虑境外受众信息需求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主动设计文化外宣活动。二是在构建大外宣格局的背景下,发挥宣传系统自身的优势,组织民乐和杂技出访演出、举办孔子文化展等,独立自主地开展文化外宣。三是注重工作的原创性,不简单重复或附和经济部门的活动,通过开展新闻文化交流、实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等,尝试开拓一些主体性的工作。
4、必须文化为先,强化宣传。近年来,在文化外宣工作的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切实强化了文化的先导作用,积极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推动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和地区良好形象,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外部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切实强化了文化活动的外宣意识,把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对外宣传活动渗透文化内容,文化外宣工作呼应整个对外宣传。同时,高度重视对外文化活动的新闻宣传,通过有深度、有分量的媒体报道,显著增强了文化外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文化外宣不仅是外宣部门自己的事,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稳步加以推进。一是坚持文化外宣与文化发展相结合。文化外宣的对象在国外,立足点在国内。只有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外宣才能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我省正是在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进程中,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文化外宣工作才有了强大的现实支撑。二是坚持主管部门与有关方面相结合。在省委外宣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文化外宣多极联动,外宣部门与有关涉外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配合、共同发展的互动局面。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交往相结合。在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文化外宣的同时,注重发挥各级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文化研讨、民俗展览等,不断扩大文化外宣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责编 张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