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格,也越能检验媒体的社会良知与社会责任。对中国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日本不少媒体在大肆炒作的背后,明显展露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的心态,违背了媒体的社会良知,甚至也违背了媒体的职业道德。对此,作为媒体同行,我们深表遗憾。
我们中国外宣干部代表团是在事故后的第三天,7月25日中午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的友好访问的。进入房间,打开日本报纸、电视,发现日本媒体对这一事件表现出了高度关注,都在以大量篇幅、显著位置报道这一事故。从突发新闻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可指责。我们在随后的不同场合就日方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慰问表示了谢意。毕竟,反常是新闻的重要因素,但对反常事件,尤其是涉及到人身性命的事故报道,媒体的态度、立场是完全体现其职业道德的。
中国高速铁路包括动车组列车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发展速度,而且还因为中国高铁的发展路径,即走出了消化、吸引、引进、再创新的集成创新之路,加快了高铁在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高铁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作为中国近邻,作为高铁的先行者之一,对中国高铁的发展情感杂糅。早在7月初,中国高铁刚起步,因雷雨等造成停车、晚点故障时,日本《产经新闻》就用了“中国的盗版新干线很快就出故障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标题。其实,日本新干线正式运营当日,也出过停车事故。作为全新的运输方式,高铁在提高速度、方便出行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德国高铁事故也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然这并不能减轻中国“7?23”动车组追尾事故的罪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事故现场看望伤员时指出,我们一切改革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事故的原因,政府一定会严肃查处。
事故是沉痛的,教训是深刻的。当灾难事故发生时,媒体以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心态去报道,至关重要。它一方面对事故的处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事故现场以外的读者、观众、网民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福田康夫前首相在与我们会见时严肃地说,媒体的客观、公正报道对于引导公众舆论、促进两国国民理解,进而对两国关系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对此,我们深表赞同。
二
从7月25日至8月1日,我们代表团先后到访东京、横滨、静冈、京都、奈良、大阪,一路探访地震灾后日本的现状,与日本政界、商界、新闻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为增进两国交流,扩大两国友好尽心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日本媒体对中国动车事故的报道方式、手段及其展开路径。通过连续观察,我们发现其报道过程是这样的:前几天都是事故现场的惨状报道――掉下高架桥的火车车厢、被装上拖车的动车组、一些死难家属的苦难神情等,这些通过驻华记者来呈现,而对于组织方面的抢救、处理则几乎没有报道。第三四天开始,转入专家分析、观众议论,从街头大爷到少不更事的小孩,电视记者话筒伸到他们的面前,让他们发表意见,专家学者们则海阔天空从不同角度“深挖”原因。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女主播在直播时控制不住感情、流泪哽咽的画面,更是被日本媒体抓住不放,与温家宝总理在事故现场鞠躬的画面一起,反复在电视上播出,营造了凄惨的情景。电视演播室嘉宾后面安排了一些观众,进行现场互动,强化悲惨气氛。特别是在周末的回顾报道中,日本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一周回顾节目,对追尾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该节目从改革开放说起,将中国30多年来发生的卫星发射失败等重大事故进行串连回放,给观众造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加速发展,带来了事故频发的“伪”印象,最后更是直接引用中国个别网民的气话狠话,抨击中国党和政府。这种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报道手法充分体现了日本媒体在事故报道面前的刻意行为。
作为非当事国媒体,利用突发事端指责当事国政府,是不符合外交原则、不符合国际关系准则,也不符合新闻工作基本准则的,因而也是不利于两国友好的。日本媒体这样做,是否在转移国内视线,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给人的印象是不厚道,也不人道的。
鉴于此,在与日本媒体交流时,我们提出,中国高铁是在引进了包括日本高铁技术在内的世界先进技术之后,加以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而产生的复合技术,中国铁路的不幸,也是世界高铁事业的不幸。作为有良知的人士,应该从善意出发,积极提建议、想办法,推动事故处理,造福于广大旅客,造福于世界铁路事业,而不应该冷嘲热讽,更不应该幸灾乐祸。
三
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特别是在涉及到国家间敏感问题报道方面,媒体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媒体的报道方式、报道手段、报道语言等,对于引导公众舆论非常重要。媒体报道应该遵循基本的外交原则,遵循基本的国家间关系准则,遵循基本的新闻工作准则。
国际新闻领域的跨国舆论监督是一种域外监督,只要用意是善良的、方法是稳妥的,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用意不纯,就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中日两国是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破坏,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善良民众带来了苦难,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由老一辈卓越领导人与日本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携手,开启了两国友好的新时代。中日友好来之不易,大家都要倍加珍惜。
中日两国媒体在报道对象国新闻时,更应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关于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声明等两国间4个政治文件精神,稳妥应对。可以说,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民众对中日关系的态度,与日本媒体的引导直接相关。前几年,日本年轻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下降与日本媒体关系密切。作为负责任的媒体,实在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一个在媒体长期工作的中国同行,衷心希望日本媒体从两国友好关系大局出发,从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两国友好的长远利益出发,多说有利于两国友好的话语,多做有利于两国友好的事情,不被别的势力所利用,做促进中日友好的促进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毕竟,中日友好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