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则上涨0.2%。由今年1、2月份的同比环比“双降”变成“一降一升”,这是房价到底的信号吗
今天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房地产业都将是我国扩大内需乃至促进消费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短期内是直线上升还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争议声中,还存在第三种声音。这种观点认为,现在争论的许多问题实质都有空中画饼的味道,因为许多用来讨论的数据并不精确或者标准根本就不统一。
进入4月,气温开始回升,房地产市场更是“热气腾腾”。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28日,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已超过3.4万套,一季度同比增幅超过100%,而去年全年的签约量仅7.4万套。交易量和增幅双双创历史新高。同期,期房签约量超过2.5万套,同比增加近八成。
经济严峻形势之下,房地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对此数据的解读,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就此开始正式回暖并走上新一轮增长通道,还是出现下挫前的回光返照,观点争锋伴随着不断刷新的数据愈发激烈。
支持回暖观点一方的人士认为,降价释放出刚性需求是成交量明显回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我国城市化率还不到40%,距离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7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有一大截,这个空间就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持反对观点的人士则认为,长期来看,房地产业必将发展,但从最近一两年内看,由于市场博弈方以及监管方信息高度不对称,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价格和成交量的大幅波动必将伴随整个调整期。
支持方: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认为,开发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目前开发商又开始萌生涨价的冲动。
“今年一季度成交量飙升是金融政策、企业降价促销、前期积累的购房者开始积极入市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第二季度,依然会保持一季度的良好销售态势。”丁祖昱说。
易居中国?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也部分地支持了他的判断。
据其报告显示,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天津等10个城市中,一季度的成交量都较2008年同期出现上涨,7个城市均大幅超过2007年月均成交量。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认为,2008年市场的低迷是相对于2007年那个非理性增长而言的,但就绝对值来讲,房地产的投资和房屋新开工面积还是增长的;即使是下降的数字,不管是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55886万平方米)、土地的购置面积(36785万平方米)还是完成土地的开发面积(26033万平方米),仍高于或相当于2006年水平。
数据显示,2006年,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是55423万平方米,土地购置面积是36791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是26605万平方米。
据此,朱中一提出,2008年的房地产仍属于基本正常的范围,是非理性发展后的调整。
“经过2007年的非理性发展和2008年的调整,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房地产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
“政府加大了住房保障的投资、加大了城市的城铁与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不少地方还加大了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改造的力度,这对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因素。”朱中一说,最重要的是,从中长期来看,至少2020年前,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户籍制度改革、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需求等,我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肯定是看好的。
反对方:最终看宏观经济走势
对于丁祖昱等学者的乐观,一些官员和房地产从业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在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现在一些成市已经出现了部分地产商开使涨价的苗头,这必将加剧房地产业的波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官员介绍,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但房地产业投资仅增长1%。
有学者就此分析,如果按照房地产2-3年的投资周期,两年后房价将会出现一个向上的剧烈涨幅,“因为那时消费能力上去了,住宅的供应却明显萎缩了。”
从短期看,消费能力下降却是一个大问题。
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与香港利丰研究中心合作的首部商业蓝皮书指出,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形成的出口受阻、投资乏力、消费不振等影响,房地产业的萧条在今年难以改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官员介绍的情况更加直观。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岗位需求有所减少。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就业压力加大的最重要后果就是增加储蓄、减少当期消费。上述蓝皮书指出,今天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房地产业都将是我国扩大内需乃至促进消费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
第三方:首先把标准统一
在短期内是直线上升还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争议声中,还存在第三种声音。这种观点认为,现在争论的许多问题实质都有空中画饼的味道,因为许多用来讨论的数据并不精确或者标准根本就不统一。
近日,在一个内部座谈会上,一位不驻会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以他20多年的从业经历出发指出,在政府、企业、研究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研究方法、适用标准并不统一,最后形成了各说各话、有时互相之间甚至没有交集。
比如,关于空置率的计算和价值就是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据了解,我国现在公布的商品房空置率,主要采用报告期末商品房空置量与近3年商品房可供应量之比,5%〜14%为空置合理区,低于5%为空置不足区,14%〜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20%以上为空置积压区。有学者指出,我国开发商开发的住宅95%以上用来出售,但实际上国际上通行的是三成左右并不用于出售,而是出租或自用。以国际版本为参照的空置率计算方法,显然对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发展的特点缺少针对性。
还有学者指出,讨论近期内房地产的走势,并不能局限于对消费和供给的观察,还应加上宏观调控的影响。比如,在2003年此轮房地产市场开始向上走时,按常理应该加大产品供应以平抑价格,但土地供给采用招拍挂之后,无形中提高了房企入市的门槛,也提高了土地供给价格;当价格下降、市场不振时,本应减少供给量,结果由于遇上了金融危机,短期土地供给并没有减少。
(4月10日《人民政协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链接
2009年4月2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指出总体来看,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深幅大调的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房价泡沫累积有限。特别是在房价快速上涨期间,国家采取了限制外资炒房、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等政策措施,房价泡沫并未大范围显现,而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犹在。据国外研究显示,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后,首先是量减价升,之后是量价齐降,之后会出现房市回暖现象,大概需要两年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至2009年下半年也到了两个年头,房市回暖存在着可能性。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及时地调整了宏观政策,如大幅降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贷等,对房地产市场是利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在下半年走高,从而推动房地产景气度回升。在国家放松购房信贷、鼓励购房消费的政策刺激下,市场需求将有补偿性释放。一些房价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城市房市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迷,趋于回暖。(摘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