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制医疗箱到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数字化医疗

     2008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迎来了奥运盛会,也遭遇了特大自然灾害的大考。不期而遇的汶川特大地震严峻考验着党、人民和军队,也同样考验着我军“红十字”方阵。在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我军新一代野战卫生装备悉数亮相灾区,在一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中大显身手。
  地震发生不到两个小时,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就携带新一代军医背囊、急救车、伤员运输车等野战卫生装备,迅即抵达都江堰聚源中学展开现场救治;开设于绵阳、绵竹两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方舱式野战医院,分别由12个野战方舱组成,集手术舱、X射线舱、检验舱、医疗舱、病房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展开床位200张,先后救治灾区伤员近1.6万人、手术728例;部署在北川、德阳、安县、映秀镇等地的6个医学站点和17辆远程医疗会诊车,联通全军远程医学系统,实现“医学专家与野战救治机构同在”,在成功抢救被埋124、179、196小时等危重伤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震区防大疫的艰苦斗争中,具有机动灭菌、室内和野外消毒等多种功能的野战卫生防疫车,一次消毒处理污染区500平方米、每小时杀虫处理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为灾区人民送去了安宁和健康……
  每一个打开的军医背囊、每一辆疾驰的野战卫生救护车、每一处展开的医疗方舱,都倾注着人民军医对灾区人民的鱼水深情。作为卫生战线的一名老兵,作为我军野战卫生装备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慨万千。由此也唤起了我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野战卫生装备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桩桩记忆。
  木制医疗箱――30年前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见证
  1976年底,我从浙西农村入伍,分配到北京空军某团卫生队。老同志常向我们讲起部队医疗队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唐山救治地震伤员的事。他们遗憾地说,当时灾区担架很缺乏,群众拉着床单、被子的两头搬运伤员,不少腰、颈部受伤的伤员因此落下终身残疾。
  当年,我们卫生队的医疗设备就异常简陋,卫生队唯一值钱的装备就是那台老式的X光机了。由于那时没有一次性注射器,我作为一名新卫生员,刷针管、磨针头是每天都要干的活。记得有一次,队长组织我们搞野战救护训练,既没有帐篷,也没有救护车,打开战备库房,里面只有几只木制医疗箱、几副军用担架和一堆抗美援朝时期的三角巾急救包……简陋程度可想而知。
  铺沙子的大卡车后运伤员――云南前线真实感受野战卫生装备
  1984年4月,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响了。那时,我是空军后勤部卫生部计划处助理员,奉命具体组织空运救护队执行空运伤员任务。作战期间,先后有15支空运医疗队,应用我军改装的米-8、直-5等直升机,将72%的伤病员从一线野战医疗所空运到后方医院。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实施的较大规模的伤员后送工作,这标志着我军野战卫生装备已从陆地向空中发展。
  但是这一时期的野战卫生装备还比较简陋,一线伤员的后送,主要靠人力搬运,担架还是主要的卫生装备。送到团卫生队以后的伤员后送,主要是车辆后送。有一次,我看到一辆后运伤员的解放牌大卡车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沙子,便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司机告诉我是为了减轻路上的颠簸,让伤员舒服些。这件事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某型“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我军现代化野战卫生装备发展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后,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研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1996年,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102个国家军队的卫生部长和国际组织代表近千人出席。大会期间,由我军自行研制的某型“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的前身)第一次亮相。这套医疗系统由卫勤作业方舱、急救方舱、手术方舱、X线方舱等10种21台方舱以及帐篷和专用车辆构成。这套装备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军卫生装备缺乏固定医院规模、总体保障能力不足的时代。2002年,经过联合国维和事务部的考核、筛选,我军自行研制的野战急救车、卫生防疫车、医疗箱组等9种野战卫生装备正式装备联合国维和医疗队。几年来,这套野战卫生装备伴随我维和医疗分队走出国门,在利比里亚,刚果(金)、苏丹和黎巴嫩等国家维和医疗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联合国维和署官员的高度赞扬。
  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新一代野战卫生装备接受检验
  进入新世纪,着眼于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军加速以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为重点的第二代野战卫生装备研制,并很快取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夏天,在某海军码头进行了我军后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后勤装备保障能力检验性演示。在这次演示中,我军野战卫生装备以齐全的品种、良好的性能、强大的保障能力,成为这次后勤装备演示中的一大亮点。这透露着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我军卫生装备已经形成战略、战役、战术衔接配套,陆、海、空三位一体,救、送、诊、治、防功能齐全的野战卫生装备体系。
  譬如在陆地战场上,战术前沿配有单兵急救盒、战位急救箱、军医背囊、装甲救护车;战术前方团救护所配有由医疗帐篷和医疗箱组成的帐篷医疗系统;战役区野战医院配有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远程医疗会诊车;陆地伤员的后送配备有新型担架、急救车、伤员运输车、卫生列车和救护直升机等快速后送工具,形成了陆地医疗后送体系。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的生命大救援中,我军新一代野战卫生装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经受了一次实战的全面考验。从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两次灾难相隔32年,其间,正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从当年的赤手空拳到如今的数字化野战机动医院,真实地反映了30年来我军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果。想到这里,我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这一代军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仅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而且看到了30年改革开放的美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