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对播音主持的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自从“主持人节目”以清新的姿态走进我国广播电视园地以来,便一直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它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语言表达样式,突破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尤其是“热线电话”的开通,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具体。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口语直播节目的增加和交流样式的多元,也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新问题。
  目前为了满足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需求,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广播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是靠声音和图像传播的。广播要求“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电视要求“声画和谐”、“赏心悦目”。
  节目是传播的主体,节目内容十分丰富,节目形式色彩纷呈,节目形态不同,节目样式各异,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区别。如新闻节目,全世界都是庄重地播报,很难进入“即兴口语”的表达范围,于是就产生了“有稿播音”;如谈话节目,全世界都是自如地说,很难进入“反复推敲”的表达范围,于是就产生了“无稿播音”。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相辅相成,互补互融,将永远支撑有声语言在大众传媒中的基础地位,并不断提升到审美层面。
  有稿播音要能锦上添花。无论是历代名篇佳作,还是课堂命题作文,只要进入播音创作,就应该令人心驰神往,比自己看那文字作品,所得更多。无稿播音要能都出口成章,无论是自选话题独白,还是现场言说交流,只要进入播音创作,就应该引人专注倾听,比日常进行人际对话,更具魅力。在各类节目中,二者经常交叉重叠,难舍难分。
  播音的语言样式,不外呼四大类: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各类样式都有自身的多种样式,而四者的交融样态又呈现多姿多彩的情况,犹如三基色,可以配出无数种颜色一样,有声语言也是这样。千万不要把有声语言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或者是可以套用的某种固定模式。在我们的语言宝库中,储存越多,用起来越方便。
  在各类节目中,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声音语言会随之变化。不要以为“播音”就是“有稿”,“主持”就是“无稿”,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现在的“新闻”,有的是要同现场记者对话,有的是要同嘉宾交谈,一般“无稿”;现在的“主持”,有的事先写好稿子,直播(录音)时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有的完全照着稿子播送、配音。也不要以为“播音”就是“念”,“主持”就是“说”。现在的播音,正处于“语文合流”的兴旺时期,书面语朝着口语的通俗靠近,口语也朝着书面语的文采努力,“上口”、“易懂”、“耐听”、“有味”,已经成了人们的共同期待。初学者不要忘记有声语言的“十八般武器”。
  “播音”也好,“主持”也好,作为语言艺术,应该显示“个性”,但是,所谓的“个性”,主要是指“艺术个性”。因为我们是“创作主体”,不但要有个性,还要逐渐形成风格。不过,这个“个性”如何进入艺术范围,不是自封的,它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在具体节目中,要强化和美化节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淡化和弱化节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而不是不顾节目,一味的“张扬自我”。初学者千万不要急于“展现自我”。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语言影响力上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对大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语言素质,而语言素质的提高,会带动思维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足够重视。
  节目主持人的语气、语调乃至表情达意,都附载在语言词汇上,所以节目主持人应该多掌握一些普通话的口语词汇,向老百姓学习口语。在这方面有许多榜样值得学习,如CNN的拉里?金常常把他采访过的最成功的录像拿出来做补充练习,目的是要超越那位优秀的被访者的口才。再如欧普拉?温佛瑞则要求自己,在家人面前,在朋友当中,也要认真地听对方讲什么,认真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而且语言要讲究。台湾主持人凌峰每周末自己掏钱请各行业顶尖人物一同吃饭,目的是听他讲话,与他们对话,丰富自己的词汇。
  只有长期深入生活,我们的话筒与屏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作者单位:通辽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