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九年级上册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15.*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独处幽居 处世判事 设身处地 ...
B.曲解其意 .
C.强词夺理 .委曲求全 .强人所难 .曲高和寡 .牵强附会 .处境危险 .曲径通幽 .富国强兵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开卷有义( ) 味同嚼腊( ) 提练( )
高谈扩论( ) 烂加非议( ) 逻缉( )
不求圣解( ) 能言善辨( ) 要决( )
3.下列外国文学名著你读过吗?请把它们与相应的作者和国籍相连。
《红与黑》 海明威 俄国
《简·爱》 列夫·托尔斯泰 美国
《复活》 夏洛蒂·勃朗特 法国
《老人与海》 司汤达 英国
4.填空。
《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5.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
6.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7.怎样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A.甲同学认为凡课外书籍都应该看。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同学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应该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不赞成。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
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8.第①句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④⑤句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请分析其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短文两篇
1.A 2.益,蜡,炼,阔,滥,辑,甚,辩,诀
3.《红与黑》 司汤达法国;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老人与海》 海明威美国
4.英 培根
5.(1)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下笔如有神
(3)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4)善读之可以医愚
6.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7.甲: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乙:会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我们的学习。丙:适当地、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言之成理即可)
8.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或: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9.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或: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第②句先提出观点,然后用人身体上的病痛可以通过运动来消除来设喻进行论证,再列举三个通过读不同的书可以医治不同的精神缺陷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论点。第⑤句最后强调论点。 10.略。
短文两篇九年级上册篇二:201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课件
15 短文两篇
教材分析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两篇文章都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真正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
2.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3.掌握两文的论证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等环节,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语文活动“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论证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批驳对方的观点。
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致胜。
幻灯展示资料: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
图书馆1 000多所,平均每4 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首。
怎样读书呢?为什么读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两篇谈读书的文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自主圈点不认识的字词,初步理清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证思路,标画论证方法。特别提示比较阅读,关注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
1.字词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狡黠(xiá) 咀嚼(jǔ jué) 诘难(nàn) 滞碍(zhì) 死抠(kōu) 豁然(hu.......ò) 迂腐(yū) .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藻饰:修饰文辞。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2.简要交流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
允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为下面讨论作根基铺垫。
三、重读《谈读书》一文,理清文脉
重新默读《谈读书(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短文两篇九年级上册)》一文,进一步理清文脉。学生自主交流:本文围绕“读书”这个话题,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允许学生的个性理解。
教师引导明确: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四、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归纳论证方式
1.重读《不求甚解》一文,指导学生列提纲。
重读原文,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抓住各段中心句、关键词,列出本文的提纲明确思路。 思考:本文批评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短文两篇九年级上册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15《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以求职与读书为主题,《谈读书》从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三个角度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不求甚解》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主张。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
1. 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并掌握文中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反思自己对读书的认识,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两课时
1.课题导人。①解释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思。②一般的人们是怎样理解的?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找出“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认真读课文。
2.浅析论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不求甚解”的含义,课文中运用了很多例证、引证。试找出来,说说这些例证和引证有什么作用。
普列汉诺夫(例证):强调读书要虚心,还要活读书,理解其精神实质。
诸葛亮(例证):说明读书要广泛阅读。全面了解。
陆象山(引证):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因小失大,不懂的地方暂且放过。
3.学生发问。①不求甚解是不是就表示读书可以马马虎虎?(2)陆象山说“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如果这样读书,是否会让我们失去一股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③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会不会是走马观花式的读书?
4.总结思路。用完整的文字表述此杂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了解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基础扫描
1.范读正音,了解词意。 放范读录音两遍,第一遍,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怡情(yí)统筹(ch?u)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 咀嚼(jǔ ju?)
蒸馏(liú) 聪颖(yǐnɡ)
滞碍(zhì) 睾肾(ɡāo)
劝诫(jia)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 豁然贯通(hu?)
迂腐(yū) 大而无当(dànɡ)
第二遍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含义。
藻饰:修饰文辞。
怡情:使心情愉快。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间,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四、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1、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
2、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3、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五、名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
大而无当。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六、研读课文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 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 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用比喻证明观点。
4. 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七、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的“随便翻翻”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二、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三、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四、文体导学
简介驳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2.什么叫驳论文
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批驳的方法
⑴直接批驳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
⑵间接批驳 驳立结合
4.一般论证思路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
五、理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