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的六个梦想_中国梦想秀芭莎慈善夜

  在中国做慈善事业,是一件高尚的事,但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总体上说是一件困难的事。说高尚在于民意会将你奉为神话,说危险在于稍有不慎,信息不对等的民意会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
  同时,你还需要顾及各种流言蜚语,面对质疑,更要绕过面前由政府设置的条件高墙。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从事慈善的人大多身心俱疲,热情所剩无几。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只能望而却步,关起门来对慈善氛围大加感慨,并暗自期冀一个更加宽容更加透明的慈善氛围出现。但事实也许并不太坏,据报载,《慈善法》草案已经上报到国务院,也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慈善公益从业者的梦想都能成真。在此,我们不妨期待一下那个理想国的出现。
  
  一、政府设立更宽的准入制度。
  现在中国公益组织的注册相当困难,尤其是民间组织的发展举步维艰,因为中国并没有一条明确的法令来保障公益组织的成立注册,期望在未来某一天,中国能构建一个建立在科学分类和分层基础上,包括备案注册、登记认可、公益认定的三级NGO准入制度。
  在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引入合作伙伴模式,促进各级政府和NGO之间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各级政府逐步在更多领域的公共服务上与NGO开展合作,以便让更多人的爱心释放出来。
  
  二、慈善组织能有更高的透明度。
  慈善组织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其信誉度。中民信息中心于2009年8月透露,中国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整体较低,尤其是善款去向不透明。期待在未来的中国,每个慈善组织的机构信息及款项信息都公开透明,不怕出丑,敢于接受公众问讯。
  
  三、能有税收机制上的保障,既能促进慈善组织发展,又能抑制社会差距过大。
  期望中国的税法对慈善组织以及慈善捐赠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规制。税法大力鼓励个人和组织向慈善组织捐赠财物。这些法律、法规以减免税收的形式保证捐助者的经济利益;对非营利部门的活动起规范作用,保证其将各种资产用于公益事业;促使中国富豪们创立基金会,放弃把财产留给后代的做法,而代之以将财富投入基金会。
  
  四、能有更大的独立性,不必须挂靠到官办单位。
  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的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注册必须先找一个政府部门作业务主管单位,然后才能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即社团双重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制约了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导致大部分民间组织以非法形式存在,既打击慈善组织从业者的积极性,又容易带来法律风险。
  
  五、社会对慈善理解更深入,政策对慈善行为有更大的鼓励性。
  中国人的普遍认识是,做慈善公益的人都是圣洁君子,忽视了其为一个社会人的特性,社会意识难以将其与机构所做之事分开来看,导致慈善从业人士心理压力过大,也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鼓励政策不足,缺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过紧,导致从业人员及慈善人士成就感不足。
  
  六、能有更专业的人士投身慈善事业。
  目前中国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大多是出于自身的感受,被某些事情感动投入其中,进而在摸索中成为所谓专业人士,鲜有真正更懂得慈善事业的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这就让部分慈善组织发展运行起来缺少运作能力,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筹款方式都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起来较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