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认为如今部分人的音乐观已由原来追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转变为单纯追求“好听”、“时尚”等“快乐至上”了。笔者认为音乐的网络传播对这种转变,尤其是音乐在网上的复制、交互功能对大众的音乐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音乐 网络传播 音乐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壮大。随着网络进入WEB2.0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最大的特点。各种信息在网络这个平台得以及时发布,各类人群在网络这个平台互通有无,音乐信息也是如此。音乐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使得音乐内容得以海量复制。什么是音乐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一种价值判断。那么在网络媒介出现之前和之后,网民的音乐观有无发生变化呢?如果发生了变化,又是怎样的变化呢?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一、网络传播之前的音乐传播及人们的音乐观
按照学者曾遂今的观点,网络出现之前的音乐传播形式有四种,分别是:
1、音乐传播的原始形式。这是指传播者与接受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除了传输声波的介质外,别无他物。
2、乐谱传播。这是音乐传播形式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乐谱传播打破了音乐信息的时间限制,避免了创作者构思中的遗忘性。
3、唱片传播。随着唱片的诞生,人类进入了音乐的电子传播时代。
4、广播和电视传播。
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里,音乐传播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基本是以乐谱传播、广播传播形式为主。在音乐创作上,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和政治理论为基础,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音乐和被称为封建主义的东西;在音乐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上,主张音乐只能反映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工农兵的新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推崇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创作强调“群众喜闻乐见”的“工农兵文艺”,可主旨还是用主流文化来教育大众。音乐成为一种宣扬和贯彻政府意识形态的工具。音乐的功能主要在于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其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只是负载在它的政治和道德功能之上的。①而被动地接受这类音乐的受者,长期受到此类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他们淳朴、执着,但也狭隘、偏激。在他们看来,经典的歌曲就是歌颂领袖的歌曲,就是歌唱工农兵的歌曲,就是歌唱军人的歌曲,就是歌唱祖国和党的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社员都是向阳花》、《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都是当时众人传唱的歌曲。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那时陶冶了革命热情,激发了革命斗志。那时,符合时代主旋律的音乐、精英的音乐就是有价值的音乐。
改革开放后,旧的文化艺术形式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流派,音乐艺术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红色歌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异军突起,风靡大江南北。随着文化艺术管理体制的放开,音乐创作者们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创作资源,采用更新颖的创作手法,引进发达国家的各种音乐形式,让国人了解更多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唱片、电视媒体的普及为这两种风格的音乐传播扫清了障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意识形态上的“活跃”,这些都促使人们的音乐观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各行各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解放出来的音乐艺术成了意识形态变革的急先锋。崔健的《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从头再来》几乎是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风向标。人们对于音乐的价值判断是,有价值的音乐必须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但音乐仍然是艺术家们专属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的网络传播及当下人们的音乐观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因特网。这种音乐传播方式是音乐技术传播领域中新的创造和新的起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天音乐传播的规模和速度空前地、爆炸性地增长。人们的音乐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网络传播的复制功能深深影响了大众的音乐观。《老鼠爱大米》是一首名副其实的网络原创歌曲,当时它的一炮走红,靠的就是互联网。这首歌曲旋律称不上优美,只能算作舒服、顺耳、朗朗上口,歌词浅显。为什么短时间内便在网上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网上音乐信息的复制作用。同一首歌曲,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能被任何人下载,这种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不能低估的。其次,大众传媒以强势的传播效应,引进了国外多种方式、多种视角的文娱观念和游戏规则,打开了国民的眼界,松动了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人们已经学会并懂得在大众传播的文娱氛围中放松自己、慰藉自己、宣泄自己。②《老鼠爱大米》这种快餐式的音乐创作和顺耳的旋律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另外一点就是网络媒介的互动性,网上海量的歌曲,使听音乐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找到一首好听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过去那种传者与受者间明显的界限已经不复存在了。在网络上,每个人既是传播音乐的人,又是听众,加之可以随意下载、删除,发表评论,发帖子留言,让大众对经典的音乐不再流连忘返。大众对于音乐的认识,也逐渐发展为盲目的偶像崇拜,认为网络点击率高的音乐就是有价值的。
三、促使大众音乐观发生改变的媒介原因
笔者认为互联网是一种革命性的媒介,它不仅具有原来所有媒介的各种传播优点,最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性使受者与传者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大众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而WEB2.0时代,网络真正成为个人的媒体,个人在网上可以合法地发布信息、接受信息。
当前音乐网络传播的方式有:
1、搜索引擎方式的音乐传播,如百度MP3。这是百度在天天更新的数十亿中文网页中提取MP3链接从而建立的庞大的MP3歌曲链接。百度MP3搜索拥有自动验证链接有效性的卓越功能,总是把最优的链接排在前列,保证用户的搜索体验。
2、P2P共享软件的音乐传播,如迅雷和酷狗。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消除了中间环节。像迅雷和酷狗这样的软件,搜索与下载工具都结合成一体了,并且目标明确。现在,网友既是音乐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音乐信息的传播者,就使音乐资源不断得到扩大,很多以前不能被认同的音乐类型如今也有了平等面世的机会。
3、播客,个人媒体的音乐传播。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adcast的中文直译。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这种形式为大众传媒带来了又一场革命。还要提到《老鼠爱大米》,这首歌走红以后,网上翻唱它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播客行为。网友只要有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录音软件就可以下载伴奏音乐,演唱歌曲,然后上传到网上。一些网络歌手正是靠着这种技术最终成为真正的歌手的。
搜索引擎、P2P和播客这三种互联网传播技术,涵盖了绝大多数音乐的网络传播。在这些传播技术的操控下,音乐信息被打包成标准化的数据,直接上传到各大音乐网站供网友下载。MP3存储介质的发展也加快了音乐网络传播的步伐。
四、在当下音乐价值观中“痛苦的挣扎”
现代社会,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几乎没有人去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音乐了。只要好听就是有价值的,这似乎成了一种趋势。那什么是好听的呢?这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传播频率、音乐素养、周围的环境等等。
这里笔者想谈谈传播频率和音乐素养。音乐的网络传播频率主要是看点击率,点击率从哪里来?基本来自主流音乐网站的MP3音乐排行榜。一般来说,排行榜靠前的歌曲点击率比靠后的歌曲要高,比不上榜的歌曲要高得多。现在很多热门的流行歌曲,尤其是网络原创歌曲,都是靠登上排行榜大红大紫的。有了高点击率,基本就能保证海量的下载数量了。只要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能立即走红。所以,音乐的网络传播,本质上是音乐复制,走红的关键是传播频率。一旦传播频率提升,音乐便会为网民所传唱。而大众追捧的歌曲,便必定能走红。其次再看音乐素养,这是对于个人的考察。音乐素养从哪里来?首先是基本的音乐知识。另外,也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当下的中国,绝大多数受众都没有接受过长时间的正规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理论教育,缺乏音乐价值判断力。
当代的音乐网络传播,带来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快乐至上”这种文化娱乐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对人们的生活如此实用的时候,艺术的伟大光辉和魅力也就变得逐渐遥远和虚幻了。”■
参考文献
①孙凡,《教化大众:计划经济时代音乐创作与传播的同一主题》,《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P8
②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3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07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