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工作的农民工活动反思 关于农民工报道的反思

  【摘要】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以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反思”为研究课题,总结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现状,对媒体忽视农民工报道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继而对媒体如何改进对农民工的报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报道 现状 原因 反思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角落,很少有人关注他们。而新闻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引导着人们对农民工的看法和态度,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为此,本文将就“新闻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一、媒体关于农民工报道的现状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员。就目前的关于农民工的报道来看,我国关于农民工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或媒体自己采集,而新闻信息直接来自受众和被报道对象的情况则相当少,农民工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薄弱领域。
  1、有关农民工的报道偏少
  专门为农民工设立的媒体空间或时段(如电视台的某个栏目)少,据统计,全国已注册的各类电视台有上千家,开办对农 (农民、农业、农村、农民工)栏目的只有1%,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开办率也仅有4%。
  以报纸为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报纸数量由1978年的不足200种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种,但是其中以面向城市居民的晚报、都市报为主流,为农民工办的几乎没有。新闻媒体为了迎合主流受众的需要,多数以城市居民的需要为标准,而关于农民工的信息是少之又少。
  2、报道中存在歧视现象
  不知从何时开始,“农民工”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农民工成了“城里人”取笑的对象,甚至也成了一些影视娱乐节目中取笑的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强势群体,人们在称谓上总是敬重有加,什么“老板”、“老总”、“大师”、“大腕”等等,而对农民工群体,则表现出一种轻蔑的态度,如“小摊贩”、“打工妹”、“打工仔”等等。这样的称谓,必然对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负面报道多,正面报道少
  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的倾向,媒体都受到主流人群视角的影响。媒体在报道中,总会不自觉地把农民工群体放置在与主流人群对立的位置上。
  2010年3月2日,中国网有一篇《二代农民工现状调查:文化冲突致涉罪比例增加》的文章,就显露出“二代农民工年轻、阅历浅,不愿吃苦又想过上好日子”,“在诱惑面前,很容易走上歪路”等看法,然而这个群体所固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城市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类正面报道出现得并不多。这对受众可能会有某种暗示:农民工给城市制造了诸多不和谐,而对城市的贡献却很少。
  4、农民工在新闻媒体中没有话语权
  新闻媒体对农民工报道很大程度上是媒体自身的议程设置,而不是对社会环境的监视和调节,除去春运等几个特定时段,农民工是被媒体所忽略的一个群体,很难进入媒体的视野。
  2005年5月27日湖南某省级报纸有篇《内部餐票充工钱》的报道,内容是湖南省某建筑公司工地上的一群农民工,苦干了两个多月,拿到的工资不但未能达到合同规定,还夹杂着工地内部的餐票,这些餐票只能在工地上使用,而工地上的商品价格普遍较高。记者专门咨询过律师,“民工的工资只能用现金支付”。当天该公司副总经理纠集十余人到报社闹事,并以行政级别施压,报社方面没有顶住压力,在5月28日报纸的第一版给该公司公开道歉,并且把前一天的报道从根本上进行了否认。在第一版上道歉在该报1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二、新闻媒体忽视农民工报道的原因
  
  农民工处在社会的底层,而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地位则处在社会的中上阶层,双方存在的共通的利益空间很少,地位和利益的落差导致新闻媒体不了解、不理解、不重视农民工,在有限的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中,报道领域总是在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农民工春运返乡等“既定”的狭小范围内迂回,难以突破。
  1、媒体对农民工缺乏正确认识
  社会(包括新闻媒体)普遍认为城市经济发达,农民工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城里人需要农民工为他们服务,没有认识到农民工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发展迅速,到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工的数量达到近亿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且首次用“阶层”来定位,媒体对其报道才慢慢增加起来,截至2009年底,农民工的数量达到近2.3亿。
  2、追逐经济利益使媒体忽视农民工
  目前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收入。在纯粹市场理念引导下,媒体定位首先考虑的是市场效果,而不是社会效应。新闻媒体要适应市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尽量报道能引起消费能力较强的群体注意的新闻,以吸引广告商的投入,但是大众传媒常常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淡化自己的社会责任。
  广告主媒体选择标准也就决定了媒体的定位标准。广告主选择媒体除了考虑发行量、视听率等因素,更要考虑的是受众的购买力。所以媒体也就纷纷把“中产阶级”定位为自己的受众,因为他们学历高、收入高、市场购买力大,因此农民工就只能成为新闻媒体的“弃儿”了。
  3、地位落差使记者忽视农民工
  现阶段,新闻记者处在社会的“中层”或者“中上层”,他们通常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知识;新闻的性质和作用,赋予记者特殊的社会威信和权利,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所看到的对象,所以相当一部分记者在面对主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时,不由自主地处于仰视的状态,而面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时,又会流露出居高临下式的怜悯,缺乏平等的视角。
  
  三、怎样改进对农民工的报道
  
  在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倘若新闻人的眼光忽略了农民工,那就有失公正,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容易受到权力的侵害。因此关注农民工,应该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1、媒体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的90%都是农民工。数量众多的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新闻媒体需要、也应该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提高认识。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贡献者。目前我国国有企事业、机关就业的劳动力约1亿人,而农民工每年约有2.3亿在外务工。在许多行业,外出务工人员都起着支撑性的作用。
  农民工对输入地(城市)的贡献。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目前,东部地区小城镇有一半以上甚至八成移民都是农民工,中、西部地区也有三成以上移民是农民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小商贩活跃了城市商品市场,城市的餐饮业、建筑业、家政服务业等,用的几乎都是农民工。
  农民工对输出地(农村)的贡献。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的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使他们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加工作经验,进而掌握了特定的技术,增强了驾驭市场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内地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多农民工在完成资本积累之后,纷纷回乡投资办企业,还与外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当地引进了大量资金。
  农民工成为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城市中的现代化文明将不断打破其小农意识文化,从而在其身上体现着传统与现代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当这一冲突被带回农村时将大大地促进社会变迁,逐步向城市靠拢。
  2、应公正、公平地报道农民工
  新闻媒体提供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这是确保农民能够正确地流向城市,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媒体应该把农民工看作是城市人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农民工开辟专栏、专版或专业频道,应对农民工进行城市文明教育,提高其城市适应力。
  (1)为农民工留出更多的版面和频道、时间
  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各大媒体纷纷开辟专栏,为阐述农民工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新闻媒体在确定受众定位时,应该扭转城乡二元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方式,不把农民工仅仅看作是农民,而把农民工看作是城市人群中不可或缺大一部分,为农民工开辟专栏、专版或专业频道等。
  对农民工做好有关部门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如各地对农民工的需求状况,农民以怎样的方式进城,政府对农民进城的态度等,使农民工有详细的了解。
  (2)增加对农民工的贴近性
  要做到贴近性,就不能高高在上,从利益集团的角度看待农民工,“跳楼秀”之类的名词不可能拉近他们对媒体的亲近感。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更要以平等的心态和角度对待农民工。2010年3月10日,《北京青年报》刊登《北京将培训万余新生代农民工》,写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渴求掌握技能”,“不断辞工为寻求发展”,报道有明显的关注社会底层、张扬社会公正的舆论导向。
  (3)多做正面报道
  新闻媒体有责任开拓农民工正面形象的报道,发掘展示农民工勤劳、朴实、忠厚、坚韧品行和对城市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的题材,引导城市居民正确对待农民工、认同和接纳农民工。
  海南省图书馆为民工建“海南省图书馆参建民工名录”一事,经《海南日报》2005年12月8日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影响,各媒体竞相转载。
  3、媒体应为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鼓与呼
  面临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新闻媒体更需要理念上清醒:大众传媒的第一角色应该是服务于公众利益,其次才是经济利益创收者,每一个阶层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利益话语空间和利益诉求渠道。
  总之,媒体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上重视农民工新闻的运作,使相关报道发挥良好的社会效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076),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A096)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②汪黎黎,《“城市边缘人”报道的边缘化倾向》[J].《传媒观察》,2005年第6期
  ③许向东,《西方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经验与技巧》[J].《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5期
  ④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作者:乔敏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9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王勇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