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浏阳河》和它的作曲者 《浏阳河》是一首蜚声中外、脍炙人口的名曲。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
优美抒情的歌曲震撼人的心灵,欢快流畅的旋律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星空里回荡,征服了亿万听众。数十年前,一家知名外国音乐团每次来华演出总要演唱《浏阳河》,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令外国艺术家赞叹。他们打听《浏阳河》作曲者的姓名,要当面向他致敬,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一句客套的外交辞令:对不起,无可奉告。
后来,中方接待人员则干脆回答:《浏阳河》是首“湖南民歌”,作曲是谁,无从稽考。
然而,这家外国音乐团却从中方接待人员闪烁不定的目光中感觉到了这件事的神秘。他们不相信“民歌”的说法,更不明白为什么曲作者的姓名不能公开,他们甚至怀疑《浏阳河》的曲作者不是普通人,很可能不是中南海的要员,就是导弹基地的将军,不然,他的姓名为什么要保密?
后来,《浏阳河》的作曲者终于从神秘的幕后走到世人面前,出人意料,他既不是中南海的要员,也非导弹基地的将军,而是一位前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联络参谋!
一个国民党的联络参谋,放下与共产党作对的枪杆,拿起笔讴歌毛泽东,真是一件戏剧性的事!
这位前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联络参谋叫唐璧光。
贝多芬之梦
唐璧光,湖南东安人,1922年生,身材短矮敦实,国字脸。
唐璧光小的时候,讨论他未来的职业选择时,他的父亲唐毅弼和祖父唐柳愚有过冲突。
民国时期,东安唐家出了个轰轰烈烈的大人物,他就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兼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唐姓人在唐生智的影响下,投军从戎者不少。唐毅弼把大儿子唐炬光送进国民党部队,又要二儿子唐璧光去投军。但此举遭到唐柳愚的反对。
唐柳愚是个晚清秀才,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特别是音乐造诣更深。年轻时他非常崇拜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如今年岁大了,无力再做贝多芬梦,便很希望子孙当中能有人继承他的理想。他看好了次孙唐璧光。
唐璧光天生对音乐有一种敏感。还在婴儿期时他就迷恋上了音乐。不管他在何时何地,如何大哭不止,只要唐柳愚的二胡一响,唐璧光就立即止住哭闹,凝神聆听悠扬的乐曲。祖父的二胡拉多久,他就听多久。唐柳愚十分高兴,待唐璧光咿呀学语时,便教授孙子宫、商、角、徵、羽。唐璧光的领悟能力非常强,一学就会。他四岁时就能唱祁剧,六岁能唱小调,一曲《王婆骂鸡》韵味十足。
唐柳愚常给唐璧光讲述德国那位令世人景仰的音乐家,希望唐璧光能成为东方的贝多芬。临终之际,唐柳愚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贝多芬作品集交给唐璧光。集子封面上端端正正写着一个“梦”字。
少年的唐璧光心领神会:那是祖父的梦,也是他的梦!
唐璧光立志要做个东方的贝多芬!
日本人的入侵改变了他的选择
唐璧光十七岁那年,要去武冈报考省立第六师范。他打算师范毕业后,再考湖南省音乐专科学校。
唐璧光的选择使父亲唐毅弼很生气。他暴跳如雷,要儿子放弃他的选择,然而最终没有如愿。
唐璧光很执拗,祖父的贝多芬之梦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他要坚定不移地实现祖孙两代人的梦想。被父亲逼急了,他就用离家出走来表示反抗。最后,唐毅弼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
唐璧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武冈省立第六师范。毕业之后回到东安,他一边教书一边作报考省音乐专科学校的准备。他四处搜集民间音乐,从丰富的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
正当唐璧光向音乐圣殿一步一步走近的时候,日本人的入侵改变了唐璧光的选择。
1944年10月的一天下午,唐璧光正在书房整理搜集到的民间音乐,父亲慌慌张张冲进来,说是日本人快打到东安了,叫唐璧光去新宁庄房避难。
唐璧光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唐毅弼要留下来看守家园,不能同他去新宁。父子二人在大门口告别时,唐毅弼发了一通感慨:“你要是早听我的话,投军从戎,说不定团长师长都当上了,有枪有兵,还会像丧家犬一样逃难吗?你偏偏要考什么音专,常言道:管弦庆升平,武功立乱世。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这番感慨对唐璧光震动很大。
唐璧光在族侄唐德的护送下,来到新宁庄房避难。几个月之后,从东安传来噩耗:唐家的房子被日本人一把大火烧为平地,唐璧光的父亲也被日本人的东洋刀劈死。
家破人亡的结局使唐璧光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他终止报考省音专的计划,跟随族侄唐德离开新宁去武冈参加了国民党的“忠义救国军”。
唐毅弼没能改变唐璧光对音乐的选择,倒是侵华的日军改变了唐璧光的人生之路。
军旅生涯
唐璧光从1945年5月参加“忠义救国军”,到这年8月脱离“忠义救国军”,前后一共三个月。
这三个月的军旅生涯对唐璧光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忠义救国军”是国民党新成立的专门对付共产党的军统外围组织。唐璧光加入后,立即被封为联络参谋,在武冈受训。
虽然不是正规军队,训练仍然是非常艰苦的。清晨吹号起床,开始一天的操练,在郊野操演队列,练习射击和搏击。盛夏的骄阳悬在当空,几天操练下来,唐璧光的圆脸像被无形的刀削尖了。
对于唐璧光来说,艰苦的训练固然难熬,更难熬的还是对音乐的眷恋!
离开新宁来武冈投军的前一天,唐璧光把祖父留给他的贝多芬作品集和自己多年来搜集的民间音乐集包了一层油纸,塞进一个小缸里,然后埋在庄房后面的桂花树下。他埋下的是祖父和他的梦想。来到武冈后,他心里还一直惦念着桂花树下的小缸和那里面的“梦”。
唐璧光几次有心返回新宁去看看,可为了实现打日本、报父仇的愿望,他咬咬牙打消了去新宁的念头。
1945年8月,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唐璧光听到这个消息,有一种遗憾的感觉:日本人投降了,让他去打谁呢?同时他又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一天下午,他不辞而别,离开“忠义救国军”返回新宁,从桂花树下挖出埋藏的音乐集子。
唐璧光离开战场,回到了他钟爱的音乐世界。
《浏阳河》的诞生
唐璧光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走过了坎坎坷坷的人生之路,才于1947年考上湖南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他以全优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长沙市工人文工团任作曲。1950年,他进湖南大学深造。从湖南大学出来后,立即随团下乡参加土改。
这段土改生活对后来《浏阳河》的创作影响很大。唐璧光在谈《浏阳河》的创作经验时曾说:“土改后,劳动人民分得了胜利果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对毛主席的感激爱戴之情是难以形容的,从而激发了我的满腔激情,欢快的旋律好似滚滚江流,汹涌澎湃,倾泻直下,我一挥而就。”
这支蜚声中外的欢快旋律最初是长沙市工人文工团排演的歌剧《田寡妇看瓜》中的一个唱段曲谱。《田寡妇看瓜》根据赵树理的小说改编,反映旧社会好吃懒做的无赖秋生在新社会经济地位和思想认识的变化。其中秋生有一段感激毛主席的唱段。唐璧光在谱写这个唱段时,从中国古老的民歌《孟姜女》中汲取了营养,利用其中的音调因素和旋法特点加以提炼、改造、发展和再创造,一支欢快流畅、优美动人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浏阳河》的原曲。此曲一诞生立即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纷纷传唱,电台也录音播放。第二年,长沙市湘江文工团排演歌剧《双送粮》赴京汇报演出,其中《浏阳河》的唱段采用的是当时全国流行的小放牛调,领导和专家审查时认为不妥,没有湖南特色,建议重新作曲。有关人员立即想到《田寡妇看瓜》中那支脍炙人口的曲子,主张把它移植过来。试了一下,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上京演出后,获得专家和群众的一致赞誉。于是,《双送粮》中的第三曲(即《浏阳河》)不胫而走,流传开来。朋友们纷纷向唐璧光祝贺。
《浏阳河》的成功使唐璧光欢欣鼓舞,同时他又很清醒:《浏阳河》只是通向东方贝多芬之路的序曲,自己还应该有更多的《浏阳河》。
不幸的是,当唐璧光在艺术园地里雄心勃勃勤奋耕耘时,厄运降临他的身上。
牢狱之灾
1952年,在文工团的一次政治学习会上,文工团员各自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谈对共产党、毛主席的认识和感情。刚刚参加土改归来的文工团员们的热情洋溢的发言令唐璧光很激动,他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一个国民党的联络参谋,放下与共产党作对的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讴歌毛主席,写出脍炙人口的《浏阳河》,这不是说明毛主席、共产党的伟大,说明毛主席、共产党得人心吗?
于是,唐璧光把自己在武冈参加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经过和盘托出。在此之前,外人还不知道这件事。唐璧光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情,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发言。满以为会引来满堂掌声,不料说完之后,文工团员们一个个露出惊愕之色,注视着党支部书记和团长。党支部书记和团长神色凝重,低声商议一阵,立即宣布唐璧光停职接受审查。
最后,唐璧光被认定为“历史反革命”。由于他是主动交代,所以被免予刑事处分,留团管制使用。
唐璧光第二次开启潘多拉魔盒是在1957年。他给组织提意见,指名道姓说不该把某人提升为文艺部门的领导。唐璧光与“某人”并无个人恩怨,只是这个人不懂文艺,只凭着出身好根子正,才在文艺部门一步一步升上去。唐璧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懂文艺的外行来抓文艺,今后这艺术还怎么搞啊!
如果说唐璧光第一次蒙难是出于“幼稚”,那么这一次则又显出了他性格中直率的一面。他是个“有尾巴”的人,“有尾巴”的人就该夹着尾巴过日子,他不是傻子,明白这种做人之道。他几次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但后来还是忍不住把心里要说的话一吐为快。他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新账老账一齐算,被打成历史和现行双重“反革命”,锒铛入狱。
唐璧光认为命运太不公平:朝鲜一个作曲家谱写出一首歌颂领袖的名曲《金日成将军之歌》,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当上了国家的副部长;他自己写出歌颂领袖的名曲《浏阳河》,却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在监狱里开始了漫长的苦难生涯!
历经磨难
贝多芬的命运是悲惨的,唐璧光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他被投进监狱,失去了创作的权利。祖父留给他的贝多芬作品集和他自己多年来搜集的民间音乐集被人投入火中付之一炬。
没有进过监狱的人,体会不到监狱的可怕。唐璧光说监狱里最可怕的是精神压力:一进监狱的大门,四周都有一面面无形的镜子包围着你,你只要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穿着囚衣、戴着镣铐、剃了光头、愁眉苦脸的自己。
唐璧光能逐渐适应监狱内艰苦繁重的劳作,却忍受不了这种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他想忘记痛苦,环境却使他难以摆脱痛苦。日子越长,情绪也就越悲观。
不久,妻子又提出跟他离婚。
唐璧光的妻子姓刘,是湖南衡阳市花鼓戏剧团的一名演员。1954年,衡阳市花鼓戏剧团排练《牛郎织女》,去省里要求派人帮助排练。省里就派唐璧光到衡阳市花鼓戏剧团辅导。唐璧光给《牛郎织女》作曲,大胆地改革传统的花鼓音乐,使古老的花鼓音乐焕发异彩,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一天两场,连演半年,场场爆满。此剧中扮演织女的刘姓姑娘虽然比唐璧光小十多岁,但她仍然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就这样,两人幸福地结合了。1957年唐璧光刚刚被打成右派关在剧团审查的时候,听说妻子为他生了个儿子,唐璧光不顾一切地跳窗逃跑,到衡阳看了儿子一眼。儿子长得又白又胖,讨人喜欢。唐璧光同妻子告别,说出了自己的处境,说这一次恐怕凶多吉少。妻子哭哭啼啼,信誓旦旦,说永远等着他。唐璧光没想到才几年工夫,妻子就忘记了自己的誓言,提出了离婚。
妻子提出离婚使唐璧光感到痛苦;同时,她主动提出把儿子判给自己又使唐璧光有几分感激妻子。可是,当唐璧光在离婚判决书上签了字之后,当一个患脑膜炎后遗症的痴呆孩子被推到他面前时,唐璧光傻眼了:这是谁?这难道是我的儿子吗?我的儿子不是又白又胖聪明伶俐吗?
唐璧光终于明白了:妻子把痴儿当做包袱扔给了他。
当时唐璧光十分痛苦:自从自己被定为“反革命”关进监狱,打击就接踵而来:妻子同他离婚,儿子变成痴呆,就连他用心血创作的《浏阳河》也被剥夺了署名权,《浏阳河》成了“湖南民歌”。
如果说唐璧光在入狱的时候还留恋着妻子、儿子和用心血凝成的《浏阳河》,可此时这三者他再也不愿回想。可不知内情的管教干部偏偏要他给犯人教唱《浏阳河》,这无异于在他伤口上撒盐。
……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
唐璧光教一句,犯人学一句。入狱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获准接触喜爱的音乐,本来应该产生亲切的感觉;可当时的唐璧光,每唱一句,心就像被刀子划了一下,一颗完整的心被自己一刀一刀划破,鲜血无声地流淌……他觉得活下去已没有什么意义。
他想到了死。
妻子离异而去,儿子变成痴呆,《浏阳河》变成“湖南民歌”,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没有留恋的东西了!他在矛盾的心情中唱了一遍又一遍《浏阳河》。在大会上唱,在囚室里唱。唱着唱着,他恍惚间看见缪斯女神向他走来,在他身边絮絮低语:《浏阳河》是你呕心沥血创作的,别人不知道我知道。你听,外面有多少人在唱这首歌,《浏阳河》优美的旋律传遍全世界,打动亿万人的心,你该为此感到骄傲。
《浏阳河》轻松欢快的旋律渐渐地冲淡了唐璧光心中的悲哀,他越唱心情越好,他感到自己以前是在一条峡谷中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如今已从峡谷中走出来登上高高的山巅,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后来,唐璧光感叹地说,《浏阳河》虽然没有给他带来副部长的头衔,却帮助他驱散死亡的阴影,恢复了自信心。同副部长的头衔相比,还是生命更重要。
老骥伏枥
1957年,唐璧光被打成右派后,先是在监狱里被关了七年,出狱后又被遣送到洞庭湖农场劳改五年。1970年他从劳改农场回到东安白牙市,仍然是处在管制之下,没有创作自由。直到1979年平反,他才被安排到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花鼓戏剧团。
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得到唐璧光恢复自由的消息后,立即聘请他去为拟将排练的《天仙配》谱曲。唐璧光来到衡阳,旧地重游,老友相见,彼此都有很多感慨。他的前妻早已调到资兴县花鼓戏剧团。听说他到了衡阳,特地从资兴过来看他。两人未见面时心里有万语千言,见到面又不知从何说起……
唐璧光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钻进舞台背后的小阁楼里。当年他在这个小阁楼里为《牛郎织女》谱曲,文思如泉涌,一夜工夫拿出全部曲谱,轰动了衡阳,演出效果空前地好。可是这一次,唐璧光冥思苦想,创作的灵感就像消逝在干旱的大沙漠里的水珠,无影无踪。他闭门苦苦工作了一个礼拜,终于把《天仙配》的曲谱拿了出来。剧团艺术部主任满面笑容接过曲谱,扫了一眼,脸上的笑容就像是严冬里的冰块凝固了……
唐璧光从衡阳归来,心里充满了惶恐。他不甘心落伍,创作十分勤奋,夜以继日地写啊,写啊,一长串作品的名单是他勤奋的记录,有曲谱,有剧本,有杂文,也有电影、电视脚本。作品真不少,有在省刊发表的,有被电台录制的。然而,朋友们在恭维唐璧光的同时,心里又不无遗憾:遗憾没有能与《浏阳河》齐名的作品。然而,这种遗憾怎好对年已古稀的老人说呢!
其实不用朋友们明说,唐璧光也明白: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被迫停笔辍耕长达二十二年,艺术创作的激情和灵感被漫长的苦难消融殆尽,要重新开掘被岁月埋藏的灵感,谈何容易!当初如果不坐牢,唐璧光可能会有第二首《浏阳河》、第三首《浏阳河》,可是如今……唐璧光与人谈起艺术历程上的这段空白时,竟然伤心地哭了!
版权纠纷
唐璧光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浏阳河》的优美旋律已经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星空里回荡,不幸的是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又不得不为《浏阳河》的版权问题奔波。
最初是《浏阳河》的名义之争:《浏阳河》到底是湖南民歌还是创作歌曲?作曲者到底是谁?争得沸沸扬扬。
后来,又爆出与《红太阳》的版权纠纷:全国三十多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红太阳》系列磁带、录像带中收录了《浏阳河》,竟然不署作曲者姓名,不付报酬;唐璧光投书出版社,也被置之不理。
唐璧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为《浏阳河》的著作权而奔波。唐璧光说他对《浏阳河》的感情就像对待痴儿一样,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浏阳河》的影响太大了!唐璧光预言《浏阳河》的生命力:“只要毛泽东的名字在这个世界存在,《浏阳河》也就永远存在。”■
(请本文作者速与我刊联系,告之详址,以便及时寄出样刊和稿酬。)
(责任编辑/穆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