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希望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让企业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达到平衡。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1000万是个充满了真实感甚至压迫感的数字;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这更是将众人带人一个全新利益博弈场的催化剂。然而,对于这场博弈,有人视之为砒霜,谈虎色变;有人却甘之如饴。
对于开发商来说,保障房到底是砒霜还是蜜糖?
谈“保”色变的开发商
“因为我们公司现在主要是开发高中端产品,所以不会参与保障房建设。”雅居乐地产主席陈卓林在其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对公司参与保障房一事的直率表态引来一片哗然。
早在3月,深圳控股行政总裁徐汝心在一个记者会上就曾公开表示,集团将不会主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原因是保障房回报率限定在10%以内,水平极低;他强调,除非政府要求,否则集团不会参与。
2011年5月5日,杭州推出两宗首次配建保障房的用地。两宗土地分别以楼面地价4674元/平方米和楼面地价7459元/平方米成交。如果不考虑配建的因素,这样的价格在上述地段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此低价的土地,杭州的品牌开发商却没有一家参与竞拍。
6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与《中国建设报》联合发布的“中国责任地产百强榜”显示,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在2007年至2010年间,“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百强名单中,仅有30家参与了保障房建设,有70家未参与。
自2月份中央1000万套保障房的“军令状”发布以来,媒体报道中开发商的拒绝之声不绝于耳。“不积极”、“没有社会责任感”似乎成了舆论对开发商在保障房问题上最大的控诉词。针对如此控诉,“大炮”任志强也撰文“四问保障房”,回应舆论指责,并道出了上市房企在坚守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权衡取舍的原则,“炮轰”中国保障房现状。
在如今银行信贷紧缩、建设成本高涨的大环境下,部分开发商不愿意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原因非常简单――不赚钱。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障房项目需要依靠房地产企业出钱出地进行建设,政府只提供政策支持。在一些企业看来,这是件亏本的买卖,不值得做。
据《人民日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投资保障房利润偏低是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的主因。有数据显示,商品房开发的利润大多在15%以上,而建设保障房的利润基本在10%以下,部分项目甚至出现亏损。同时,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房品种还存在资金占用周期长、回款速度慢等状况,在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参与。的确,与商品房的高利润相比,保障房的投资回报率不足以吸引开发商的兴趣,难怪有人谈“保”色变。
参与保障房建设图什么?
然而,这边厢有人谈“保”色变,那边厢却有人积极投身,怀揣“甜蜜的心事”。
在广州市区与佛山市南海区交接处,黄岐浔峰洲路8号,一幢楼高6层、直径达72米、圆形体量、貌似南方地区客家传统围屋的圆环形建筑矗立在路旁,这就是“万汇楼”。万汇楼是万科地产于2008年兴建的廉租房项目,只租不售,被称为“廉租房样板”。万汇楼的平均租金为500元/月左右,每户均配开放式厨房和卫生间,厨房里配备了橱柜、热水器和抽油烟机,抽油烟机是“方太”的,热水器为容量6升的“美的”热水器,煤气管道、洗手盆、镜子、花洒和蹲便器一应俱全,洗手盆用的是“美标”牌,而墙体贴了橙色和绿色瓷砖……
对于万科来说,万汇楼项目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廉租房“实验”。据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称,万汇楼项目即使不计利息,也需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郁亮表示,万科至今未有找到通过保障房赚钱的路,他说:“这个钱好像不应该赚,赚了以后说不清楚,为了赚这一点小钱反而会惹很多麻烦回来。我们赚一块钱就够了,这样又做得比较纯粹。”
广州万科总经理办公室新闻官李星告诉记者:“万科是最早出资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企业,至今在全国已参与了32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我们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履行企业责任感的需要。”“企业责任感”似乎成了万科在保障房项目上一致对外的宣传口径,但保障房为万科带来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如今的万汇楼已经成了各级领导前来视察的“指定接待点”,更被媒体称为“理想主义者的试验田”,舆论拍手叫好,其中产生的宣传价值不言而喻。李星也承认,万科自然也希望通过保障房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推广效应。
万科的心事显而易见,而更多有意愿参与保障房项目的企业,则各怀心事。据一位熟悉广州保障房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房,无非是冲着三个目的而来:一是盘活手上价值不高的土地,二是扩大自身企业规模,三是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总之各家企业各有不同目的。他举了一些例子:“广铁集团内部职工福利问题较为尖锐,所以愿意拿地出来建保障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广州地铁总公司与广州市政集团在多年前用很便宜的价格拿下过一些工业用地,但因为土地性质、周边环境等问题一直不能开工建设商品房,近年来他们一直在和政府洽谈建设保障房事宜,希望能通过建设保障房盘活手上的土地。富力地产2007年拍下了一块土地用于建设经适房,但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未有动作,现在他们希望把这块地拿出来,参与到保障房建设当中。”作为市属国企的广州珠江实业,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广州保障房建设。珠实工程部经理叶玉其就曾透露,珠实希望以此来提高开发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政府带头,吸引企业参与
广州市政府对完成今年建设保障房任务,可谓志在必得。
2010年11月10日,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召开保降心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在会上,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广州市住房保障办主任李俊夫指出,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市住房保障办承担了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住宅供应的建设量。
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局和房屋管理局网站上可查到以下信息:2011年内,广州将筹集8.5万套保障房,并已被分解为91个项目。目前,全市已经开工的保障房项目44个,共34545套,这意味着上半年保障房开工率已经达到今年任务的40.7%。其中,备受关注的公租房所占比例相当大,达到16869套。
从以上资料分析得出,目前广州保障房建设任务依然以政府承担为主,并且可以预见,今年8.5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广州完成得不错。
广州是国内实践房改最彻底、最早的城市。广州市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成立专门的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在保障房工作领域已拥有十几年经验。2006-2007年,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保障房工作被广州市政府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广州市拆迁安置办公室改组为保障性住房办公室。2008年3月,该办公室做过一项调查:截至12008年3月,广州市共有77177户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其中4万多户住上了廉租房,其余的3万多户则住进了经适房。
据广州市一位从事保障房工作的官员透露,广州市政府建设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于土地拍卖收益的13%及公积金增值收益部分,加上省里及国家补贴,如果不够就再贷款。只有政府一家来做,实在太累、太孤独。于是,广州市在2009年开始引入多渠道保障房建设模式,鼓励企业使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广州市政府希望通过多项政策优惠,带动企业积极性。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允许一定数量的商业配套建设、转换土地性质等等。
这位官员还说:“上海、南京、北京等其他城市大部分由房地产企业为主,政府出资建设的部分不多。这些城市拥有非常灵活的政策来吸引企业,他们可以拨出一块土地给企业,不需招拍挂,但规定其中50%用于建设商品房,50%建设廉租房,这样自然就能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了。广州也一直在尝试如何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早前保利集团拍下来的一块地,政府就规定他们必须拿出3万平方来建设保障房。这是一种尝试,政府希望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让企业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能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