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01医院有多厉害_逝去的“前门小医院”

  前门大街路东,施家胡同对过儿,有一家土黄色的二层小楼。那里曾是“前门第一诊所”,附近居民称其“前门小医院”。 医院很小,两层楼上不超过五个诊室,很土,最昂贵的设备可能是一台X光机,但很经济实惠,曾是前门一带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儿”。
  与今天看个伤风感冒动辄数百上千元相比,那时前门小医院的取费简直微不足道。人吃五谷、焉能无病,我家哥仨从小到大,逢伤风感冒就在这里看,几分、几角就保痊愈。小时候,馋一种中间夹着山渣馅的小点心,但平时馋而不可得,只有病了,母亲才会花上一块来钱买上半斤,一人生病,兄弟们一同沾光,久而形成惯例。一旦生病,无论烧得耳朵嗡嗡作响还是疼得咬牙切齿,心里总抑不住阵阵窃喜。哥仨无恙日久就会互相质询:“哥(弟),你们怎么老不病啊?我想吃点心了……”母亲叹曰:“不怕孩子闹病,就怕孩子闹馋虫,这买点心的钱可比看病贵多了!”
  前门小医院特别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生们会变着法地为你省钱。一旦因为头疼脑热去看病,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大夫总是笑容可掬地边开小药,边絮絮地口述他那著名的“六字医嘱”――药可抓可不抓,但回去一定要――“多喝水、多撒尿。记住了吗?多喝水、多撒尿!”久而久之,我们略有小不适,父母总是让我们先以“多喝水、多撒尿”御之,屡试不爽。
  小时候,总爱受伤,做陀螺削了手,练哑铃砸了脚。一次,用了一个上午做了一个铁片螺旋桨,试飞时,猛地一拉,说时迟那时快,那螺旋桨嗖地一声没了踪影,同时感到自己的脑袋遭到重击,须臾生疼。用手去摸,妈呀!那铁片子竟深深插在我的太阳穴里了。那天,我是太阳穴上挺立着这个铁耳朵,一路淌血被父亲搀扶进前门小医院的。刚要挂号,管挂号的老大妈说,“你这当大人的也真是,孩子都这样了,还挂什么号!”然后一溜小跑引着我们找大夫、开药,忙得不亦乐乎。末了,目送着一头绷带的我走过前门大街还在喊:“当家长的,要当心啊,看把孩子弄成什么样了!”父亲一脸愧色回到家突然大叫:“哎呀,光顾忙了,医院还没有收咱们的钱!”
  我第一次自己到医院看病是上小学一年级。因得了肺炎,要天天到前门小医院打链霉素。大人忙,让我自己去,一个人攥着一张打针的小条子怯生生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几乎一个下午,也不见有人过来给我打针。一个大夫走过来问明白后说:“你这孩子太老实了,你不说话,谁知道你要干什么?”给我打过针后还让我留下了家庭住址。后来的日子里,都是她上门给我打针。母亲说:“傻三儿就是有傻人缘儿,人家大夫怕他一个人过前门大街太危险,上赶着到家里给孩子打针哩!”
  儿时家里穷,父亲的薪水都用在一家人吃饭了,看病的支出是非常少的。记得二哥曾得过一次中耳炎,辗转几个医院,花了十几元。父亲一提起就连连叹气。幸亏有如此医疗条件,否则一人工资拉扯三个半大小子的窘迫可想而知。前些日,偶逛正在大规模改造的前门大街,见昔日的“前门小医院”已被围挡,围档上赫然写着“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几个亮眼的大字,不觉感慨,前门大街整旧如新易,可恢复“前门小医院”那温馨平易的低门槛儿和里面浓浓的人情味,那工程可大了去了!
  编辑/李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