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宇:神秘退隐21天的亿万富豪] 亿万富豪回家装穷全集

     他曾叱咤商坛,创造风云传奇;他获好评如潮,却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逃避;他舍弃亿万资产只为过几天平淡生活,却遭遇世俗猜忌,最后不得不回归“神坛”――李宝宇,一个有着卓越商业才能却又时刻渴望平常生活的民营企业家,短短21天经历了尴尬的隐退传奇。是世俗左右了他的人生选择,还是他的人生选择触犯了世俗的标准?传奇人物是否真的只属于社会缔造的圣坛?
  
  风云商坛,曾创中俄贸易传奇
  
  今年54岁的李宝宇,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他的大学班主任曹老师说,李宝宇上大学前在佳木斯地区一家法院工作,1976年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时,他没有到老师介绍的法院上班,而是进入商检系统工作。1990年,年仅36岁的李宝宇临危受命,接任黑龙江省工商贸易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一职。当时黑龙江省工商贸易进出口公司的情况有目共睹:企业连年亏损,欠债近百万元,处于破产的边缘。
  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李宝宇走进了黑龙江省工商贸易进出口公司的大门,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在李宝宇的带领下,已经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公司盈利超过1000万元,创汇达到500多万美元,比公司前5年创汇总和高出了近20倍,公司被晋升为国家大型二级外贸企业。一年的时间,李宝宇让人刮目相看。
  这期间,在李宝宇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黑龙江省工商贸易进出口公司与前苏联最有实力的雅库特金刚石矿科学联合公司结成了贸易伙伴,签订了黑龙江省对俄(前苏联)贸易的第一笔现汇合同,打通了中俄现汇贸易的渠道。1991年4月,李宝宇在全苏金刚石联合体举行的国际现汇贸易展销会上,一举击败了包括英、美等国的12国客商,拿下了联合体320万美元的现汇合同,夺走了整个展销会额度的一大半。前苏联很多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李宝宇和他的公司,此段佳话也成为当时中俄(前苏联)贸易具有重大意义之举,让所有做外贸生意的人认识了李宝宇。
  也许是李宝宇的事业进展得太过顺利,上天故意来考验他的耐力,从1992年开始,李宝宇被卷入一场权力的角斗中。清者自清,在经历巨大磨难后,1995年,李宝宇的成绩重新被肯定。
  “风雨”的拍打,没有让李宝宇感到丝毫畏惧,相反,他决心在商海中一搏。1996年,李宝宇组建了黑龙江海外集团。不久,有着远见卓识的李宝宇开始把集团发展的触角伸向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在李宝宇的亲自指挥下,海外集团成功兼并七台河三利化工厂、木兰县化工厂等七家国企,同时集团向多元化迈进,发展成以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专营、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现代企业集团,拥有12家子公司,总资产4.5亿元。如今,海外集团已是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李宝宇也成为业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家。
  
  突然退隐,数亿资产分文未带
  
  2007年3月1日上午,在海外集团高层会议上,李宝宇突然宣布,放弃海外集团。这让公司高管全都大吃一惊。大家纷纷劝他留下,可他去意已决。“那天是公司全年生产经营指标和承包协议签署大会。”海外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陈丽燕回忆说,“李总的突然决定让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失声痛哭。50多岁的他也哭了。很多员工都感到吃惊并都劝他放弃决定,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
  当天,李宝宇将办公室内所有生活用品全部收拾走后,就没再出现过,而且他和家人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在3月1日的高管会上,李宝宇说:“二十几年来,我从机关到国企开拓创业,直至创办海外集团,今天已达最佳阶段。我感到身心特别疲惫,想过平淡的生活。集团的全部资产和资金我一分不带,留给大家同舟共济做大海外集团。如果万一经营不下去,你们也可以把企业卖掉,出售企业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及社会慈善机构,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善后处理,千万不要给社会增添负担……”
  李宝宇退隐之时,海外集团正是经营最佳发展时期。总裁助理王海亭称,2006年正是海外集团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集团账户上有流动资金近3000万;银行无贷款;一年中员工涨了3次工资;几个大新项目将要破土动工。现在正是集团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
  
  口碑甚好,“绝对控股”无人问津
  
  记者电话连线跟随李宝宇八年的老司机王喜顺以及多名公司员工,几乎人人夸赞他的为人处世,许多员工忍不住潸然泪下。据介绍,李宝宇为人亲切随和、简朴认真。尽管是数亿集团的老总,可在农村长大的他却一直抽三四元一包的“长白山”,外出应酬时,他一个兜里是“长白山”,自己抽;另一个兜里是“中华”,给客人。李宝宇至今使用着几年前最老的一款手机,说手机能打能接就行,不用赶时髦。据一位员工介绍,有一次李宝宇买了10件37元的衬衫,直到洗得很旧了,再换一件新的。
  最让人称道的是,这几年,李宝宇收购了外地市县多家负债累累的企业,李宝宇不仅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还非常人性化地安排了企业原有的老职工,不让他们下岗没有活路。几年前的“非典”期间,公司一位50多岁的职工得了癌症,李宝宇亲自跑到医院替这位职工张罗治病。李宝宇经常对员工说:“你的老板并没有聘用你,也没有雇佣你,他只是给了你一个舞台、一份工作、一个生存的空间。你是他的事业伙伴,是他的家庭成员,而绝对不是他的打工仔……”这就是李宝宇对他与员工关系的定位。
  李宝宇退隐时表示“集团全部资产和资金一分不带”,由于李在集团绝对控股,因此他退出后,海外集团股份有无变化也被外界所关注。陈丽燕表示:“李总的股份一点都没有变,因为集团员工都不想李总离开,谁去提股份的事情?一把手不是谁都能干的。”
  
  铁骨柔情,彰显领导才能
  
  对于李宝宇的领导能力,他的老师异常赞叹:“我曾见他带着保镖,拿那么多现金到外县收购企业时,当时我劝他企业的步子别迈得太大了!但他当时处理得非常好。”在一封海外集团员工写给李宝宇的信中,可以看出李宝宇性格上刚柔双面的特征。信中说:“1992年,当时您在一家国有外贸公司任总经理,一年内为公司赚取利润上千万元。然而,当您凯旋而归时,迎接您的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将您撤职审查。2002年,您一手创办的海外集团又被诬陷有涉税问题,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许多员工被轮番传唤,有的甚至被羁押,您也先后十几次接受专案组的询问。最终,人民法院的公正判决为我们讨回了公道。两次磨难,您都没有被压垮,怎么会在企业最辉煌、事业最需要您时选择隐退呢?”
  在信中,员工还提到两个细节:“我们不大相信,您这样一个刚强汉子,会有流泪的时候。一次是春节前几天在集团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时我们就发现您热泪盈眶,也许您当时便去意已决,也许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体会您的酸甜苦辣;再一次就是在您离去前半小时的会议上,当您强调让大家同舟共济做大集团,员工工资要继续上涨,说感谢大家时,您泪水毫不掩饰地涌出。短短一个月中两次情不自禁和毅然隐退,让我们这些天来想了很多。如果说您功成身退,那么退得还不是时候,集团还在飞速发展,宏伟目标尚未实现;如果说您想过一种休闲生活,也不必突然离去,杳无音信;如果说您知难而退,那么任何困难也未曾让我们低下过头啊!难道‘饱经沧桑不说难’、‘至真至诚度春秋’的您,真能舍弃来之不易的事业吗?”
  
  21天后被迫返回,
  声明隐退只是想过平淡日子
  
  对于李宝宇隐退的原因,目前有“企业成长环境不好逃避压力”、“年老偷闲”、“功成名就去逍遥”、“遭遇威胁逃命”等多个版本。记者深入李宝宇生活圈,经过多方求证,多数认为其是遭遇威胁出走。
  疑团重重,但终究只是猜测。让人想不到的是,21天后,李宝宇突然现身,终于揭开谜底。
  2007年3月20日上午,海外集团惊喜地收到了李宝宇发来的隐去来电号码的传真。李在传真中坦然道:“3月1日我和大家含泪告别后,带着家人离开哈尔滨。说实话,我从未感受到这么轻松和自由,真的好像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总裁,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巨额资产。为了避免外界干扰,我断绝了一切通讯联系。但好景不长,两天后,我得到集团员工在呼唤我的消息,还有新闻媒体以及网络对我和集团的关注……这几天我想了好多,为什么我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拼搏,该做的事都已做了,也应该过点正常人的生活了,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只想今后能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过平淡的正常生活,怎么能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怎么能引起社会各方很多猜测呢?我觉得20多年来,我本分做人认真做事,为社会、为员工、为大家该做的都做了。人过五十也该为我的妻子、女儿和自己想一想了,请你们理解。”
  对于资产问题,他说:“钱对我来说,没有不行,多了也没啥用,何况今年集团内的几个项目还得需要大量资金,我及家人生活简朴,从不奢侈,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
  只是李宝宇最后的愿望未能实现,2007年3月21日,海外集团员工、黑龙江中小企业局有关领导在北京找到他,倾力劝其回集团。3月22日晚,李宝宇登上了北京至哈尔滨的Z15次列车,驶向他原本梦想开始、也是其“逃避”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