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闻生。她因一口纯正的英语,万里挑一给毛主席当英语翻译,常年伴随毛主席左右。她见证了19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也亲自感受到了伟人毛泽东的迷人风采。毛主席逝世后,她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可仍然在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外交事业和统一大业做着默默的奉献,依然那样让人心生敬意。
三年轻松读完北外五年的课程
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母亲张希先出身华侨世家,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先锋。他俩在异国结为伉俪。1943年春天,唐闻生出生。
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唐明照挈妇携雏于1952年返回祖国,先后在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及社会团体任职。
唐明照一家住在台基厂1号――现在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唐闻生的“师傅”冀朝铸(前联合国副秘书长、驻英国大使)和太太汪向同新婚之初,曾与唐家比邻而居。
豆蔻年华的唐闻生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唐明照夫妇十分注重对女儿的教育,父亲曾给女儿借来很多苏联出版的英文读物。当1962年夏唐闻生迈入“北外”校园时,她的英语水准在同龄人当中显得鹤立鸡群。从入学一开始,唐闻生便成了学校各种联欢晚会、Party出场率最高的主角。唐闻生不费吹灰之力地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五年的全部课程。
早在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就未雨绸缪,让跟随自己十余年的第五任英语译员冀朝铸多次到“北外”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冀朝铸在“北外”校园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1965年4月,唐闻生被分配在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
第一次做毛泽东翻译就晕了过去
1966年7月,毛泽东南巡到达武汉。7月9日,由郭沫若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稍后,参加会议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来到武汉恭候毛泽东的召见。外交部为毛泽东配备了3名翻译: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和英语翻译唐闻生。“大腕”冀朝铸当时在湖南浏阳乡下参加“四清”,其他主力一时也分身乏术,这才想到让唐闻生临时“救场”。
乍一听,唐闻生的头像拨浪鼓。她紧张害怕得要命。“主席的湖南话听不懂?没关系,廖承志、刘宁一都在场,可以提示……”她终于勉强被说服了。
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次日清晨,接见即将开始,齐宗华、郑达庸和唐闻生准备就绪、整装待发的当口,伟人毛泽东即将出现在眼前,一直在忐忑不安中的唐闻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几乎晕了过去。“你可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大家急切地呼喊,她微微睁开双眼。又是一个意外的消息,胖墩墩的廖承志走过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这才如释重负。
“小丫扛大旗”
然而唐闻生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吃一堑,长一智,她苦练译技,蓄势待发。1970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唐闻生担任主翻,这一回真的是“小丫扛大旗”了。当晚,在贵宾们下榻的东交民巷15号宾馆里,叶海亚?汗在与周恩来的首次单独会谈中,迫不及待地为尼克松传话。唐闻生也正是在此时正式开始参与解冻时期的对美事务。她是中美两大国从对抗走向缓和的见证人。冀朝铸的夫人汪向同女士曾经这样写道:“在此之后,中美之间进行了数次书面上的往来。这些书面上往来的翻译工作都是朝铸和唐闻生两个人搞的。除了朝铸和唐闻生之外,还有王海容以及极少数的领导同志和其他工作人员参加了有关工作。此外,再也没有旁人知道。这些情况直到中美正式建交之前都是绝密的。”
感受伟人的宏大气魄
唐闻生日后在与毛泽东的相处中很快发现,这位足以震慑众人的领袖其实平易近人,非常幽默。1970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于万众欢呼声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这是毛泽东对尼克松多次发出的美国要同中国和解信号的首次公开回应。
1970年12月13日的《时代》周刊发表了斯诺报道周恩来8月18日深夜在首都体育馆贵宾室接见他的谈话,题为《周恩来的谈话的第一部分》。毛泽东获悉这条引起世界重大反响的消息后,非常重视。毛泽东突然临时决定会见斯诺,因为他对中美关系特别是尼克松访华有话要说。12月18日清晨5时,奉毛泽东之命,唐闻生匆匆来到斯诺夫妇的下榻处,唤醒了斯诺先生,将他带往毛泽东住处。双方海阔天空的谈话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一直到午后1时。
吃早饭的时候,毛泽东宴请斯诺先生,王海容、唐闻生作陪。毛泽东起立与斯诺热情碰杯。“毛主席万岁!”斯诺用中文说出自己的感激之情。“斯诺万岁!”毛泽东再次举杯,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Long live Snow(斯诺万岁)!”席间气氛变得更为轻松愉快。接下来毛泽东又跟坐在自己身旁的王海容、唐闻生碰杯,然后戏谑斯诺:“我看你这个说了半天woman解放的人就是不尊重woman(妇女),你都不跟她们碰杯……”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斯诺倒也挺爽快,连连向王海容、唐闻生“赔罪”:“Sorry,Sorry(对不起)。”早餐结束后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才切入了正题。毛泽东告诉斯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中国,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说着,毛泽东还特别让唐闻生把笔记本递给斯诺过目,以示自己刚才所言的真诚。
高屋建瓴,纵论天下,世界风云囊括于中南海斗室之间。领袖与伟人那种曾经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的宏大气度魄力和不可名状的风采魅力,使唐闻生受到极大的感染。
1971年盛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假道巴基斯坦秘密首次访华。唐闻生和冀朝铸轮流担任周恩来与基辛格会谈的英语译员。基辛格幽默敏锐,学识渊博,精明强干。7月11日中午,叶剑英与基辛格一行在钓鱼台共进最后一次午宴,由于双方就《公告》措词、发表时间达成一致,两天来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宾主谈笑风生。基辛格开玩笑说,南希?唐可以竞选美国总统,而他则不行,因为唐闻生在美国出生……
尼克松访华举世瞩目。在严寒笼罩的首都机场,当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时候,着厚呢大衣的唐闻生就在一旁为他们翻译。从此,唐闻生名声大振,她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的形象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和西方各种传媒中。
1971年,唐闻生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时年28岁。两年后,在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并主持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迄今为止,她仍是外交部现职官员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唯一女性。1974年,唐闻生和齐宗华、章含之、罗旭一起升任副司级职务。她在外交部担任的最后职务是党组成员、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长。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章含之和罗旭,曾被誉为外交界的“五朵金花”。
新岗位,新角色,新使命
毛泽东谢世之后不久,唐闻生一度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此后,唐闻生在中国唯一的一家英文大报《中国日报》做副总编。1986年,唐闻生到铁道部外事局任局长,1999年又调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几十年岁月的起伏,炼就了唐闻生“她在丛中笑”的洒脱气度。2008年11月8日,唐闻生以荣誉主席的身份出席了同声传译与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仪态端庄高雅,谈吐从容不迫,依稀能见到当年的风采。唐闻生说,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但中国开放源头应从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算起。尼克松竞选总统时释放出了要与中国交往的善意,当时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中美关系历史转折的契机,终于在尼克松上台后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上海公报》。从此,中国逐步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唐闻生谈到这段往事时由衷地赞叹道,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说到这里,唐闻生话锋一转,将话题回到她的翻译老本行。“要知道,当时送到毛主席案头上的海外讯息,其中有关尼克松的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都是靠翻译准确地传达出来的,因此可以说,翻译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功不可没。”现身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唐闻生自豪地说道。
唐闻生现在除了担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外,还是中国侨联顾问、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2007年亲自率领由七十多名大陆大学生和部分教师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台湾。从中美关系转折的历史时刻,到今天海峡两岸日益广泛的交流,唐闻生似乎都没有缺席。对此,唐闻生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工作人员,做了像一颗螺丝钉这样的小事吧。”
目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唐闻生与父母住在一起,其寓所与王海容毗邻。旧时的辉煌与显赫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渐次模糊而从记忆中褪去。年华似水,往事不再。在新的岗位上,她又找到了自己的新角色和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