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特殊连队” 长征中有一个“休养连”,该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曾将之称为“特殊连队”。 “特殊连队”的特殊性,从连队编制到人员组成,集中表现在各个方面。全连有男女官兵和民夫300多人,编为5个休养班、4个勤务排、1个医务室。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班为老同志班,班长是徐特立,成员有谢觉哉、董必武、成仿吾等人。
第二班为重伤员班,在长征中身负重伤的红军师、团职以上军政干部,大都被收容在该班治疗休养,成员有张宗逊、陈伯钧、李寿轩、钟赤兵、文年生、姚?等人。
第三班为女同志班,被编入休养连的20多名女红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孕妇和病号。孕妇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何克全夫人廖似光、邓发夫人陈慧清、周子昆夫人曾玉等人,病号有周恩来夫人邓颖超、罗炳辉夫人杨厚珍、贺诚夫人周越华、李德夫人肖月华等人。第二部分是身强体壮的“政治战士”,她们是王首道夫人王泉媛、毕占云夫人刘彩香、毛泽民夫人钱希均、袁国平夫人邱一涵、戴元怀夫人李桂英、罗明夫人谢小梅,以及邓六金、钟月林、危秀英、吴富莲、蔡纫湘等人。
第四班为机要人员班,主要是收容负伤和生病的电台机要人员,包括曾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因其身居要害部门,务必防止因伤病掉队、失踪或被俘而泄露军事机密。
第五班为流动班,主要收容领导干部中的病号和轻伤人员,经过治疗休养后即返回原单位。(摘自《党史博览》,卢振国/文)
赫鲁晓夫对华援助最多
在苏联领导人中,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对华提供的援助最多。1953年他担任苏共第一书记时,急需中国支持,对华援助特别是军援有了质的提升。斯大林援华时提供的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旧品,赫鲁晓夫提供的则是现役的各种常规武器的生产技术。新中国刚建立起的军工企业在苏联专家帮助指导下,用苏联提供的设备仿制生产出56式枪械、歼-5战斗机、带“5”字头的各种火炮、59式坦克等主要装备,都达到或接近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中共中央于1955年决定开始核弹、导弹的预研。1956年东欧发生了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匈牙利事件,翌年夏苏共莫洛托夫等元老又想推翻赫鲁晓夫。在此形势下,赫鲁晓夫才不顾军方反对,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其交换条件是毛泽东访苏对他表示支持。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后因中苏发生政治争吵,苏联于1960年7月中断了“两弹”援助并撤走专家。不过中国在此前得到了一些核武器制造设备和技术援助。中国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两弹一星”,苏联早期的帮助也有着重要作用。
1961年中苏关系有所缓和,赫鲁晓夫又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等新装备及其生产技术资料。1961年11月中苏再度闹翻。1962年11月,苏联停止这一援助项目,对华的军事帮助至此停止。(摘自《中国青年报》,徐焰/文)
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饷
1936年西安兵变,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抗日。“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中国军队失利,蒋介石同意中共红军改编三个师的番号,要求整编后的红军赶快出兵。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共辖3个师,每个师4个团。当即收到了国民党政府发给的第一批30万银圆军饷。
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发饷数目,是根据协议对三个师按4.5万人计算,每月发给军饷法币63万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补助及兵站补助费7万元,以后几年略有增加。
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发饷,一般遵守协议按时发放。遇特殊情况拖欠,事后也会补发。比如1939年冬至1940年春,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时,国民政府就对八路军停发军饷。但事件平息后,八路军在1940年4月又领到拖欠了半年的军饷。
1940年八路军扩大了10倍,达到40多万。这些部队大多靠自己征集给养。国民政府只对原协议中的4.5万人发饷。
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打响了百团大战,打出了“百团”旗号,暴露了八路军实力。国共合作协议中的12个团变成120个团,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暂时切断对八路军供应。1940年12月,国防部长何应钦宣布停发延安方面的军饷。(摘自《那时的文化界》,陈明远/文)
张大千三跪红颜知己
张大千有一场伴随一生的柏拉图式恋情。
张大千20岁时拼搏于上海画界,仿石涛的画连行家都无法鉴别真伪。当宁波富商李茂昌把买回的“真迹”给女儿李秋君看时,她说:“画是假的,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李茂昌在上海画界寻张大千,二人见面,成了好友。
一日,张大千在李茂昌客厅中,被一幅荷花图所吸引,叹道:“看此画,技法气势是一男子,但字体瑰丽,意境脱俗又有女风。”李茂昌道:“你可想见画主?”张大千说:“我是想拜师还来不及呢,不知画主是否还在世上。”当晚,李茂昌指着李秋君对张大千说:“大千弟,见过师傅吧。”张大千跪倒:“晚辈蜀人张爰见过师傅。”
之后,张大千在李秋君所居后楼“鸥湘堂”里设了画室。张大千风流倜傥,可对李秋君不敢越雷池半步。原来,张大千已娶亲纳妾,他不忍委屈这位李家三小姐,唯暗自刻下“秋迟”一方印。一天,张大千在李秋君面前跪下说:“我一生的红颜知己,除你之外再无一人。但我若纳你为妾,将使一代才女受辱,我也必遭天谴。”
从此,李秋君在张大千面前以妹妹自居。上世纪30年代初,她随张大千来到了上海,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照顾张大千的起居。张大千把两个女儿过继给终身未嫁的李秋君。
抗战期间,在沦陷区上海的李秋君同何香凝女士一起组织了灾童救护所。1945年8月,远在成都的张大千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画下了一幅巨幅山水画《苍莽幽翠图》,并且盖上了“秋迟”之印。
1949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他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他给李秋君的信写道:“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你我虽合写了墓志铭,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实在令我心忧……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1971年,李秋君去世,张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长跪不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摘自《楚天都市报》,金英/文)
刘少奇给徐海东当“秘书”
徐海东奉命率部参加平型关围歼日寇板垣师团战斗后,1938年率部从山西打到河北,由于过度劳累,肺病复发病倒在华北战场。同年8月,徐海东奉命回延安养病。他去找毛主席说:“我要到前方去打仗!”毛主席要徐海东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去。
党的六中全会决定成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中央让少奇带50多位营以上干部到华中敌后去。因形势复杂,刘少奇不能公开露面,就以徐海东少将名义,率检查组出发。徐海东着“国民革命军”少将服,佩少将领章。少奇化名“胡服”,任徐海东的“秘书”。白天,徐海东当“首长”,刘少奇当秘书;夜晚,刘少奇是首长,徐海东听他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939年9月15日,他们从延安出发先到西安。因检查组是蒋介石批准的,徐海东就以检查组的身份公开活动。
11月上旬徐海东一行到达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淮北涡阳县新兴集。12月上旬,到达安徽定远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徐海东完成了保证刘少奇安全抵达华中的任务,自己也到达新的战斗岗位,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摘自《人民政协报》,李传根/文)
蒋介石与胡适之间的“游戏”
胡适与蒋介石间的恩怨与互依互动,成为20 世纪较为重要的独立知识分子与政权间的一种新关系的样本。
1948 年12 月14 日夜,北京已处于解放军的包围中,蒋介石于翌日派专机接胡适夫妇和几位学人及眷属南下。17 日,蒋氏夫妇在南京官邸为胡过生日。
1949 年,胡适由中国赴美讲学,国民党退守台湾,开始进行党政军的组织改造。1951 年5 月,胡适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劝其考虑“国民党自由分化为几个独立的政党”,而且第一件事便是“蒋介石辞去国民党总裁”。1952 年9 月,胡适再寄一封长信给蒋,直言“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多个政党并立的基础上,而行宪四五年来并未能树立这个基础”。这年底,蒋介石邀请胡适到台湾讲学。
胡适在1953 年1 月16 日的日记中披露:“蒋公约我吃饭,我说了一些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我说,今日台湾实无自由,第一无人敢批评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敢批蒋总统。”
1958 年4 月,胡应蒋介石之邀到台湾定居,由此开始了其在台湾的四年生活。胡适一直以私谏的形式试图达到改变蒋介石的目的,同时也以具体行动支持言论自由的主张。
《时代》周刊如此评论两人的关系:“后人曾间接征询他对胡适博士使用的真实意图,传蒋一语不发,这种奇特的独立知识分子与当权者间的游戏,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可能是政治,也只能是政治考量,除此之外,知识分子的命运别无他途。”(摘自《蒋介石画传》,师永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