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大阅兵 新中国大阅兵揭密

     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一件大事,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届时,中国将迎来新世纪第一次大阅兵。      1949:开国大典扬眉吐气
  
  87岁的老将军李水清多年来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十一”这天,无论天晴还是阴雨,总要到天安门城楼前走走看看。6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作为受阅部队陆军师长,李水清率领1800余人的陆军方阵,第一次以新中国军人的姿态,昂首阔步走过这里。
  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35分,开国大典阅兵分列式开始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声中,海军方队走在最前面。当他们通过天安门主席台时,广场上顿时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水兵方队之后是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诸方队。担任步兵方队领队的是两位“老”红军――32岁的步兵199师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搭档、年仅30岁的师政委李布德。因为当时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大多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所以战士手中的枪械五花八门。为了整齐划一,阅兵指挥部规定,受阅部队统一使用“三八大盖”。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新中国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上空。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本来,阅兵指挥部报给中央的阅兵方案中没有空军,但是在8月中旬情况有了变化,人民军队的第一个飞行中队已经在北平组建了,通过半个多月的试飞、训练,已经完全具备了升空作战能力。
  这样,就增加了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的内容。一开始只安排9架“野马式”战斗机参加开国大典。9月上旬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南苑机场观看完飞行表演后,朱总司令用企盼的口吻说:“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什么飞机都行。”后来,又有两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三架刚修复的运输机、一架通讯机和两架教练机加入了受阅飞行队。军委航空局最后敲定,10月1日那天,将有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这几乎是当时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
  开国大典那天,为了显示人民空军的力量,第一批9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之后,兜了一个大圈,跟在教练机后面,又飞过天安门一次,给人感觉是共有26架飞机。而在场的外国记者也没能看出个中奥秘,他们在随即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1984 :“小平您好”感动中国
  
  1984 年10月1日,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游行队伍行进中突然展开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并被新闻摄影记者牢牢地定格,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小平您好”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家人、对亲朋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小平同志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
  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的郭建崴就是“小平您好”横幅的制作者之一。郭建崴回忆说:“进入9月份后,上面发了统一的服装,我记得很清楚,是蓝色的,还发了彩纸,让我们自己扎成花束,还有小彩旗。这期间,我们还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游行的预演。9月30日晚上,我们几个在宿舍里扎花,当然心情都很兴奋。”
  同学们边扎花边议论明天的活动,突然有人说:“明天的游行,我们能不能偷偷带点什么进去?能展现我们个性的东西?”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决定写点什么,“振兴中华”被别人说过了,没有创意;“教育要改革”、“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等没有特色。一个个口号被提出又被否定。
  这时,有人提议表达对邓小平的爱戴之情。有人提出写“邓主席万岁”(小平同志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这种带有“文革”遗留的口号立马被大家否定了;最后决定直接问声好,就写“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但是又觉得句子长了点,就写“邓小平同志您好”;大家越是议论,越是胆大,干脆直呼“小平您好”。
  10月1日凌晨4时,郭建崴穿上了实验室的白大褂,把横幅藏在了里面。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东皇城根集合,然后步行经过王府井,到达东长安街。这时,郭建崴偷偷将横幅交给了一个高个子同学。当北大学生方队走到天安门金水桥东华表时,一下子打开横幅,队伍欢腾起来。
  中央电视台的镜头本来先拍北大的游行队伍,横幅打开后,镜头转向清华,不过马上又转向北大,这时横幅全面展开,场面一片欢腾。整个过程前后持续了一分钟。
  游行结束,有人听到几个警察在说北大这几个学生也太胆大了,要收拾他们。于是,郭建崴和常生、王新力几个连夜躲到在北京的家里或亲戚家。
  过了几天,有新华社记者来北大生物系采访,老师一时很紧张,后来记者说这是一件好事。原来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同学们举着“小平您好”横幅的照片,是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老师拍摄的。至此,郭建崴和同学们心里才踏实下来。
  
  
  1999年:美国武官看傻了
  
  1999年阅兵前夜,一场大雨让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一夜未眠。在电视尚未普及的1984年,许多人只能从后来的电影中重温35周年阅兵的威武。可是1999年的大阅兵就大不一样了。那天现场有1800名记者,外国记者730个,26家电视机构现场直播。10月1日凌晨,李新良与万名受阅官兵冒雨进城。到了早上,北京碧空如洗,李新良如释重负。
  “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开始!”伴着1000多名军乐队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齐声奏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乘坐敞篷检阅车出天安门,过金水桥,检阅受阅官兵。宽阔的东长安街上,1万多名三军将士、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和400余台(辆)由装甲、导弹、火炮等地面重装备组成的受阅部队,从劳动人民文化宫东红墙下一直排到东单栖凤楼胡同南口。三军健儿向江泽民主席敬礼。江泽民主席庄严地频频举手答礼。
  徒步方队经过时,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从天安门左侧观礼台上望下看去,“一排人感觉像一个人一样。整齐得不得了。”10年过后,忆起往事,单声仍历历在目,激动不已。“我们的军队多么雄壮,多么有纪律。美国人看得傻掉了!”是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军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
  车辆的表现同样惊艳。受阅方队单车在100米距离上的误差不到0.2秒,距离误差控制在0.02米以内。新中国成立后的12次阅兵,这是最优秀的一次,而美国、俄罗斯、朝鲜等国阅兵的单车百米误差都在5秒和0.5米以上。
  一位观摩中国50周年阅兵的华侨告诉单声,能看一次阅兵,这一生一世就满足了。
  
  2009年:上上下下的共同期盼
  
  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届时,将举行我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
  对于此次阅兵,中央批示将“厉行节约”,既要隆重热烈、鼓舞人心,也要注意节俭、务求实效。在2009年,中国政府将把更多的财政投入用于灾后重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其实也是献给国庆的厚礼。
  2009年的阅兵同样神秘。各种猜测纷纷在媒体上出炉。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86%的网友支持阅兵计划,他们最期待看到的武器是歼十;就连电台音乐节目跟听众互动的话题也是“提到大阅兵,你会想起什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步伐。在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使陆、海、空、二炮联合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庆60周年阅兵既是我军训练水平、作战思想的检验,亦是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一扇窗口,其武器装备成为阅兵的重要亮点。
  正如当年骑兵方阵退出阅兵式一样,牵引式车辆方阵是否会在2009年的阅兵上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我们也将拭目以待。如果说1999年的阅兵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迈向信息化的人民解放军,那么2009年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在信息化道路上越来越自信的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