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中的低调与高调 去年以来,重庆与广东,分别是中国反腐败两大新闻发酵地。外界有评:重庆高调反黑,打保护伞;广东低调反腐,捉贪官。 广东反腐大案震惊全国。今年5月,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两规”。此前,2009年6月,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涉嫌贪污受贿被捕。时间再往前推移,2008年,曾在广东担任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的陈绍基和原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华元等部级高官也因腐败而落马。
除了这几起配合中央直接查办的反腐败大案外,广东自身的反腐败努力也颇受世人关注。2010年6月25日,广东省纪委在全国首开“党内开放日”活动中告之外界,仅今年1至5月,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206件2347人,处分1340人,其中厅级干部15人、处级干部71人。
南粤反腐风急!
2010年9月2日,广东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广东的各大媒体皆高调报道。
媒体通报了2007年以来广东省纪委评选出的12件“精品案件”。其中震惊全国的韶关市委原常委、公安局长叶树养案排在第一名,叶个人赃款5500万元已经被收缴;传说中光收“红包”礼金就达数千万元的茂名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现已被追回赃款现金7500万元,被移送检察院立案侦查。12件“精品案件”中还包括新广国际重大经济损失案、广东省法院系列腐败案、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邵志和严重违纪违法案等。
广州一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之前报纸上报道的一些贪官被逮了,但不知道这些贪官腐败的具体情况,后来怎么处理他们的。现在通报出来了,老百姓也就不会乱猜测了。”
不是越反越腐,而是反腐越抓越紧
“去年查处的陈绍基案、许宗衡案以及韶关系列腐败案、省法院系列腐败案等都说明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会改变。腐败不是越反越多,而是我们反腐败工作越抓越紧。”2010年初,被外界称为“反腐书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随着广东转型速度加快,新旧体制碰撞造成的制度空隙、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分配不均导致的心态失衡等社会矛盾集中显现,反腐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更加紧迫。
广东省纪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近年来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腐败官员“高位化”,特别是一些职务较高的领导干部成为发生腐败的“高危人群”,2007年以来广东省被查处的地厅级以上干部超过百人;二是腐败案件“集成化”,查处的大案要案中,窝案、串案、案中案等群体性和地域性腐败案件明显增多;三是腐败区域“集中化”,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仅2007年,全省被查处市、县两级国土局局长就有28人。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其腐败的形态特点既有一般共性,又有因介入市场经济活动程度更深,腐败手法更加隐蔽,腐败的烈度也更大的特点。如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涉案就达20亿元。”一名反腐败研究专家说,“从另一个方面则说明,广东近年来反腐败深入的程度越来越深,查处腐败案件的力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大。”
在2009年6月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刚落马不久,汪洋就发表措辞严厉的表态:“我们从中获得的首要教训是,必须严厉惩罚腐败分子。”
“广东对于查办腐败案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今年广东省纪委开的6个现场会,第一个就是案件查办现场会。”日前,广东省纪委副书记丘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但民众也有质疑,有的贪官“潜伏期”为何长达10年?查案是否存在“抓一漏万”?对此,广东省纪委一名官员回答:“查办腐败案件有一个时机和过程,既要惩处腐败分子,还要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但只要是腐败分子,就一定会得到惩处。”
反腐的立体布局
2007年12月2日,汪洋从重庆来到广东,就任广东省委书记。17天后的12月19日,他来到广东省纪委调研时提出,“广东在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前面,遇到的问题比其它地区要早,如果能在制度创新上多下工夫、多出成果,就会为全国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做出贡献。”
制度反腐、民意反腐、媒体反腐……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广东反腐日益呈现出多层面、立体化的趋势。
最让广东自豪的是几个“率先”。
广东省纪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如数家珍:广东率先进行行政审批事项清理,4轮清理下来,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了原来的1/5;率先推行网上审批,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率先推行行政电子监察;广东财政厅率先在网上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率先建立人大和审计对财政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
在反腐败的常规工作中,广东也“于无声处响惊雷”。2009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汪洋、黄华华等省级现职领导亲自带队,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部分省直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这次考核检查,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广东前所未有,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纪委一名官员表示。其中最大亮点是把民意调查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序列,干部的廉政成绩让干部群众来“判卷”。根据民意进行排名,公开宣读排名顺序。当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当场宣布了排名前十的地市名单时,在场的没有进入前十的市委书记、市长有些坐不住了。
一名姓何的广州市民则对此表示满意:“这种方式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官员廉洁,哪些官员腐败,他的手下,他周围的人,心里最清楚。”
据广东省纪委相关人士透露,2003年至2009年的7年间,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查处的3万余件腐败案件,大约80%来自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揭发。
广东省纪委常委姜斌说,“让群众‘打分’,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检查成绩也会更具有公信力。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社会力量的加入,这是大势所趋。”
为了让民间反腐力量能成长壮大,朱明国甚至主张:“探索建立对社会团体机构提供反腐咨询指导服务的补贴资助制度,发展民间反腐咨询服务机构。”
对此,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张紧跟副教授表示赞赏。他认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传统原因,广东的公民社会发育相对比较成熟,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管理的意识比较强,广东省应该采取措施让社会、公民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发挥作用。广东的政务公开走在全国前列,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用新闻的手段把反腐倡廉宣传做出高度,也是广东近年来引导舆论反腐败的一大亮点。
广东省纪委与南方日报联合打造的新闻栏目――“防腐前沿”,这是全国省级党报中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集纳式报道反腐倡廉工作的舆论阵地。开办4年来,已经成为广东纪检监察工作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2010年6月,朱明国在参加“防腐前沿”出版4周年座谈会时提出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向媒体早喂料、多喂料、喂好料,擦亮反腐倡廉宣传报道的‘广东品牌’。”他专门提出 “五个度”:“重视党报监督要有高度,欢迎党报监督要有风度,关心党报监督要有温度,支持党报监督要有力度,落实党报监督要有亮度。”